陳梓灝
前段時間,我陪外公外婆看了電視劇《人世間》。外婆看完感慨萬分:“這部電視劇講的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我跟著劇中的人物也回顧了自己當(dāng)年的青春歲月!”我覺得這不僅是一部電視劇,也是老一輩的人生故事。在他們的故事里,藏著我們不曾體會到的風(fēng)霜雨雪。
外婆家有一臺老式縫紉機,我對它很好奇,便問外婆:“它幾歲了呀?”外婆笑吟吟地回答:“它比你媽媽的年齡還大呢!”
聽外婆說,她從諸暨嫁到湖州時,外公當(dāng)時的工作地點在外地,兩人只能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團聚。作為一名外來媳婦,外婆以她開朗的性格和勤勞善良與家人、鄰里相處得非常融洽。大家住在一個大院里,有什么新鮮事兒都會相互分享。
年輕時候的外婆身材苗條,追求時尚,左鄰右舍的同齡人做了新衣服都喜歡找外婆品評一番。對于款式是否流行,剪裁是否合身,外婆經(jīng)常會給出自己的建議。漸漸地,她成了遠近聞名的“時尚評論家”。恰好家門口的裁縫店招學(xué)徒,外婆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她非常熱愛這份工作,在裁縫店的那幾年,憑著精湛的技術(shù)和對流行的獨到見解,贏得了很多回頭客。
后來,外公從外地調(diào)回湖州糧食局工作。看到外婆這么喜歡做衣服,他就給外婆買了一臺縫紉機。這樣,外婆就可以在家里做衣服了,偶爾還能給老客戶補個紐扣、修只褲腳。要知道在20世紀(jì)80年代,一臺縫紉機120塊錢,相當(dāng)于外公兩個多月的工資呢!
有了外公的支持,外婆的縫紉事業(yè)開展得紅紅火火。我媽媽小時候所有的衣服都是外婆親手做的。這臺縫紉機陪伴媽媽度過了童年時光。在無數(shù)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媽媽經(jīng)常是聽著“嗒嗒嗒”的聲音,看著臺燈下外婆努力工作的背影入睡的。
現(xiàn)在,這臺縫紉機已經(jīng)不再工作了,但它仍靜靜地待在外婆的房間里。我問外婆:“您是不是舍不得丟了它?”外婆點點頭,喃喃地回答:“這是我的老朋友,它陪伴我40多年了!”
家里的老物件一直在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就像一位位平凡的勞動者,正是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國家富強的今天。
我愛聽外婆講她們那一代的“人世間”,更愛展望屬于我們年輕一代的未來!
點評
小作者借熱播劇《人世間》引出了外婆心愛的縫紉機。通過外婆與孩子的聊天,讓我們清晰地知曉了這臺縫紉機背后的感人故事。文章結(jié)尾處升華中心,縫紉機不僅是外婆勤勞持家精神的象征,還是任勞任怨、為祖國無私奉獻的普通勞動者的化身。
整篇作文語言樸實、敘述流暢、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