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芬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生殖器良性腫瘤,多發(fā)于育齡期女性[1-2]。目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主要采用手術剔除治療,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成為治療該疾病的主要術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應用效果受到了臨床的普遍認可[3-4]。然而,由于患者對子宮肌瘤、手術的認知程度較低,導致其負性情緒明顯,手術配合較差,這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不利的影響。以往常用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心理、精神重視程度較低,且宣教多以灌輸式為主,導致護理效果不佳[5]。床旁體驗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借助相應情境深化患者體驗來提高其對手術的認可度的護理模式,將其聯(lián)合心理干預,能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選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在新泰市人民醫(yī)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104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床旁體驗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影響。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本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10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文獻[6]第9版《婦產(chǎn)科學》中有關子宮肌瘤診斷標準;具備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適應證;具備正常理解、溝通交流能力。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合并嚴重精神疾??;中途退出此次研究。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各52例。常規(guī)組:年齡29~62歲,平均(39.32±10.11)歲;單發(fā)28例,多發(fā)2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專17例,大專11例,本科及以上12例。研究組:年齡30~64歲,平均(39.58±10.21)歲;單發(fā)30例,多發(fā)2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或中專15例,大專13例,本科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已經(jīng)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向患者常規(guī)講解疾病、手術過程、術中配合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做好術前備皮、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等術前準備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相關解釋工作,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開展。
研究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采用床旁體驗聯(lián)合心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認知干預。選擇一名患者家屬與患者一起接受認知干預,護理人員進行疾病、手術等相關知識宣教,宣教方式以口述為主,視頻、紙質材料、手繪動畫等為輔,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子宮肌瘤的發(fā)病原因、麻醉、手術流程、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在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眼神交流,通過交流了解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若患者有理解模糊、理解錯誤的內(nèi)容,需加強進一步講解。宣教時間約為20 min。宣教結束后,護理人員要求患者及其家屬對宣教內(nèi)容進行復述,護理人員通過錄視頻方式記錄雙方復述內(nèi)容,針對錯誤、遺漏的內(nèi)容進行再次總結。隨后,指導患者及其家屬自行使用手機錄制對方的復述表現(xiàn),要求患者每晚入睡前溫習視頻。(2)情緒干預。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住院環(huán)境,禁止病房內(nèi)大聲喧嘩。在患者休息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半臥位,閉上雙眼并進行腹式呼吸,引導患者闡述腦海中呈現(xiàn)的事物,可隨意表達,無須在意邏輯性。同時,鼓勵患者多感悟身邊美好事物,以增強其樂觀性。心理干預: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若患者的擔憂、焦慮、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明顯,護理人員需鼓勵患者訴說自己的擔憂,護理人員則予以安撫、鼓勵。要求患者家屬多關懷、照顧患者,以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鼓勵患者多出病房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若患者的負性情緒仍然無法消除,護理人員則需與專業(yè)心理醫(yī)師共同為患者疏導。
(1)負性情緒:在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焦慮,內(nèi)容包括焦慮、害怕、驚恐、發(fā)瘋感、不幸預感等,分值>50分表示存在焦慮情緒[7]。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抑郁,內(nèi)容包括精神病性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等,分值>53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緒[8]。(2)認知程度:在護理前后,對患者的疾病認知、麻醉認知、手術流程認知、手術風險認知程度進行調查,主要通過問卷答題方式進行,各項分值為5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認知程度越高。(3)配合情況:在護理期間,觀察兩組的術前配合、麻醉配合、術后護理配合情況,患者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積極配合,無明顯抗拒行為判定為配合。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SAS、SDS評分,認知程度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配合情況等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分,(±s)]
表1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分,(±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SAS評分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guī)組(n=52) 55.32±4.27 51.29±4.11* 56.41±4.52 53.14±4.22*研究組(n=52) 55.48±4.31 45.63±4.02* 56.32±4.46 49.37±4.13*t值 0.190 7.099 0.102 4.604 P值 0.850 0.000 0.919 0.000
護理前兩組疾病認知、麻醉認知、手術流程認知、手術風險認知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疾病認知、麻醉認知、手術流程認知、手術風險認知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認知程度比較[分,(±s)]
表2 兩組認知程度比較[分,(±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疾病認知 麻醉認知 手術流程認知 手術風險認知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guī)組(n=52) 25.11±3.16 35.18±3.52* 21.36±3.10 33.78±3.36* 20.68±3.15 36.42±3.57* 22.38±3.27 37.14±3.89*研究組(n=52) 25.28±3.21 41.57±4.21* 21.48±3.14 40.25±4.08* 20.54±3.12 42.57±4.18* 22.49±3.31 43.11±4.56*t值 0.272 8.397 0.196 8.827 0.228 8.068 0.170 7.182 P值 0.786 0.000 0.845 0.000 0.820 0.000 0.865 0.000
研究組術前配合、麻醉配合、術后護理配合率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配合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女性生活、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子宮肌瘤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當發(fā)生子宮肌瘤時,患者以經(jīng)量增多、經(jīng)期延長、下腹包塊、白帶增多等為主要表現(xiàn),給其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影響[9-10]。子宮肌瘤原發(fā)于子宮,可為單個發(fā)生或多個發(fā)生,雖然現(xiàn)階段對于該疾病的病因尚無統(tǒng)一定論,但多數(shù)醫(yī)學者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生多與性激素水平、細胞因子及細胞外介質、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11]。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作為子宮肌瘤的主要術式,利用腹腔鏡開展手術操作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微創(chuàng)性,不僅能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還能實現(xiàn)微創(chuàng)化治療。然而,不同的患者對子宮肌瘤、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認知程度均不相同,且大部分患者在術前往往會因對手術的未知、病情的擔憂而出現(xiàn)負性情緒,嚴重降低其手術配合程度。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減輕患者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手術配合程度也成為臨床護理所關注的重點。據(jù)本次研究表明,護理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該結果提示,床旁體驗聯(lián)合心理干預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究其原因:床旁體驗作為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十分重視的患者的情緒管理[12-13]。同時指導患者感悟周圍美好事物,能讓患者獲得多維度的感官體檢,這不僅能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還能調節(jié)其心理狀態(tài)。同時,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能及時幫助患者排解心中苦悶,要求患者家屬積極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能讓患者在家屬的鼓勵、安撫下積極面對治療[14]。在認知干預中,通過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能讓患者對疾病、手術有一個客觀的認知,這也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護理后,研究組疾病認知、麻醉認知、手術流程認知、手術風險認知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該結果提示,床旁體驗聯(lián)合心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手術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床旁體檢的認知干預中,先通過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疾病、手術的相關知識,再由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復述,能讓護理人員在雙方復述中了解他們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情況,并進行針對性指導[15-16]。通過針對性指導后要求患者及其家屬一方進行復述、一方錄制視頻,能進一步深化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且要求患者睡前觀看所錄制的復述視頻,能起到溫習作用,使患者學到的知識得到有效鞏固,進而全面提高其對疾病、手術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在本次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研究組術前配合、麻醉配合、術后護理配合率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該結果提示,床旁體驗聯(lián)合心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當患者的術前負性情緒消除、積極面對治療時,則能提高患者的積極配合程度;同時,患者對疾病、手術的相關知識全面了解時,則了解正確的配合方法和積極配合的重要性,進而提高手術配合程度。
綜上所述,將床旁體驗聯(lián)合心理干預應用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患者中,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對疾病、手術的認知程度及手術配合程度。本研究不足:研究樣本量少導致研究數(shù)據(jù)存在一定不足,后續(xù)還需加大樣本量進行更深一步研究探索,以科學指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護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