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苯眨W紅經濟學家任澤平又因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投資年會上的這一言論引發(fā)輿論關注。
任澤平主要說的是新能源汽車,上述觀點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A股新能源汽車板塊一度加速上漲。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涌現(xiàn)出不少發(fā)展速度驚人的創(chuàng)新公司,如蔚來、理想、小鵬等整車企業(yè),還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老牌電池廠家(比亞迪同時也是整車企業(yè))。中汽協(xié)數據顯示,過去1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2年的不到1.3萬輛攀升到2021年的352.1萬輛,市場規(guī)模以驚人速度擴張。
不過,新能源汽車到底是不是20年前的房地產?這個熱點話題并不能簡單下結論。
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yè),而支柱行業(yè)強調三點:體量、預期增長、帶動效應。
從體量來看,新能源汽車與房地產還有差距。
房地產對我國GDP貢獻曾一度超過10%,2021年達17萬億元。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352.1萬輛,按20萬元一輛也不到1萬億元。
從預期增長看,與已現(xiàn)頹勢的房地產相比,新能源汽車則屬于藍海市場。
產業(yè)經濟學視角下,消費品滲透率0-10%可能要10-20年,但超過10%后,隨著技術進步、消費者習慣改變、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大家疑慮便會消退,迎來爆發(fā)式增長。
譬如,2004-2009年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從3.1%提升到14.4%,而2009-2014年的5年間,智能手機滲透率從14.4%提升到了69.3%。
目前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13.4%。這一背景下,如未來10年我國乘用車全面替換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年銷售額可能達到7萬億元以上。
再看帶動效應。
房地產能拉動建材、建筑設備、建筑機械、冶金、化工、運輸機械、儀表、家用電器、家具等第二行業(yè)發(fā)展及旅游、園林、運輸業(yè)、商業(yè)、服務業(yè)等第三產業(yè)發(fā)展。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研究提出,房地產帶動效應約為1.416。
汽車產業(yè)具有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零部件數量多等特點,同樣有明顯的規(guī)模效應。東北大學相關研究顯示,汽車產業(yè)帶動效應約2.26,比房地產也更高。
簡單地將新能源汽車等同于20年前的房地產并不合適。不同于房地產投資的短期刺激效應,新能源汽車的長期效應可能遠高于短期效應。
不過,新能源汽車賽道前景廣闊是一方面,但企業(yè)能否抓住時機、獲得更好發(fā)展,投資者能否獲得良好收益,則是另外一回事。
近年來,綠地、萬達、華夏幸福、碧桂園等房企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甚至多家醫(yī)藥企業(yè)也開始選擇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
近日,富祥藥業(yè)因入局新能源領域挪用此前醫(yī)藥項目的募集資金,就遭到了廣泛質疑。
到底是轉型還是蹭熱點?是否會耽誤主業(yè)?這些都值得警惕。
放眼長遠,新能源汽車投資的長期增長效應一定會逐步凸顯,但要避免在投資上把長期主義變?yōu)槎唐诘闹鹄髁x,更要警惕變成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的概念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