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華悅
一個人,在風風火火之際,有時也得學會打盹兒。
打盹兒,是逐夢的一種伴奏。追求夢想的路上,快馬加鞭與揮灑汗水都不可或缺。高歌凱進,是逐夢的主旋律。但總不乏這樣一些時刻,心里突然就厭倦了眼前的現(xiàn)實。于是,懨懨欲睡中,如雞啄米一般地打起了盹兒。
很多人在生理上,都不乏打盹兒的經(jīng)歷。累了,困了,但打心眼兒里卻不想就此停下。四周一片嘈嘈切切中,人卻恍恍惚惚打起了盹兒。打盹兒,似乎有一種催眠的作用。但若是深究起來,卻往往又是人自身反催眠的結果。
人覺得困了,若是停下手頭的事兒,臥床而眠,便意味著與暢游其中的旋律割裂開來,就此停下。心有不甘之際,打盹兒便應此而生。打盹兒更像是一種主旋律之外的伴奏,既安撫了自身的睡意,卻又隨時準備著驚醒過來,重新投入眼前的現(xiàn)實。
一個人若只懂得往前沖,卻連打盹兒的工夫都不留給自己,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生活總是在急急切切中,有時反倒流于莽撞,如無頭蒼蠅一般,最后連前頭的方向都看不清。打盹兒,更像是緊張生活里的一種調(diào)劑,讓日子在實在之余,多了點詩意。
兩個人的交情,若想長久,打盹兒也是不可少的。
人一旦經(jīng)歷得多了,便會知道在兩個人之間,和稀泥的重要性有時更甚于一清二楚。水至清則無魚,人與人之間亦是如此。凡事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彼此之間便容易重理而疏情。久而久之,交情日漸疏遠,各走各路。
長久的交情,大多有一個共通之處,雖重理卻不忘偶爾打個盹兒。迷迷糊糊之間,將一些無關緊要亦未觸犯原則的小問題,輕輕放過。把煩心事兒,丟到一旁,打起盹兒,超然入夢。驚醒后,心間一片清凈。
打盹兒,于人而言,不僅是生理需求,亦是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