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彩萍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當前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文化自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小學語文單元教材的特點,進行單元主題閱讀的教學。基于此,探討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與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單元主題? 閱讀教學? ?實施策略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的一個理念指引,著力于讓學生在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有所發(fā)展和提升。主題閱讀教學是以教材單元主題為主,結合課內與課外閱讀,教會學生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標。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域下對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作一些探究。
一、引導學生總結本單元的知識共性
部編版語文教材是雙線結構來安排的,把相同主題的課文放在一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前面都有單元導語和語文要素。單元導語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本單元知識的基本框架,明確單元知識要點,明白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語言技巧等。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了解這個單元將要學習的相關知識內容,為學生接下來的單元內容學習提供支持與指導。部編教材把相同主題的文章安排在同一個單元,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單元的知識共性,明確單元文章的共同主題,表達的相似之處,情感的共通之處等等,提高學生的歸納整合思維能力,這樣學習到的知識更有整體性和條理性。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學生在學習《宿建德江》時,可以結合同單元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過故人莊》開展教學。這些古詩在題材和結構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通過描寫景色來表達情感。教師可以抓住單元主題,把這些古詩串在一起,指導學生習得學法,引導學生體會古詩中的人生哲理和詩人在寫詩時抒發(fā)的情感。同時,教師應深入挖掘文章內涵,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進而提高閱讀質量。
二、滲透學法指導,提升學生閱讀技巧
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教師既要以教材為基礎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又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延伸。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選編了四篇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的文章,這些文章主題鮮明,內容飽滿,形式多樣?!豆旁娙住非皟墒追謩e描繪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通過對湖陰先生庭院內外的幾處景物描寫,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吨挥幸粋€地球》旨在說明保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肚嗌讲焕稀分v述了一位山野老農執(zhí)著種樹的感人事跡?!度诤屯恋亍肥乾F代詩體裁,再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們重獲土地后那種極度喜悅的心情,表達了農民對腳下土地的熱愛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這個單元的文章無論在體裁還是在語言和結構方面都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讓學生掌握抓住關鍵語句來把握課文脈絡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教給學生閱讀的策略,抓住閱讀的要領,這樣學生以后面對不同的內容,也能根據已習得的方法,舉一反三。
三、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激發(fā)閱讀興趣
“合乎興趣,方可得益?!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自主學習有賴于此,而閱讀是促進小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小學語文教學大力提倡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我們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閱讀面,不斷積累語言詞匯知識,以期達到提高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倡導學生閱讀并不是漫無目的盲目閱讀,而是要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進行,以語文課本為基礎,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的課外書籍,養(yǎng)成自主閱讀學習的習慣。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選編了四篇以“走近魯迅”為主題的文章。四篇課文從不同視角呈現立體鮮活的魯迅形象,讓學生了解魯迅文學成就及價值,幫助學生盡早全面、深入、愉悅地步入魯迅的精神世界。教師講解魯迅先生文章時,首先要把自己的內在生命體驗賦予其中,將自己理解的魯迅與學生進行溝通,深刻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力求與作者產生共鳴,鼓勵學生閱讀魯迅先生著作,引領學生走近魯迅。
四、質疑提問,發(fā)展思維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在閱讀中思考,在自學中發(fā)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走進人物的內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讀題質疑: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學生交流)學生很自然地從題目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為什么說他們是窮人?他們真的是窮人嗎?作者為什么要以《窮人》為題,在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后,教師可以乘勝追擊,抓住關鍵語句,根據學生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理解上的困難: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們確實很窮呢?學生交流文中描寫“窮”的句子,感受窮人生活的艱辛、不易。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其實他們并不是“窮人”?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發(fā)現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揣摩出人物的內心,引導學生在對比、思考中去發(fā)現,在主動發(fā)現中獲得閱讀經驗,這充分體現了建構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五、重視語感培養(yǎng),提升審美能力
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文本,不僅能抓住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真實有效信息,感知語義,體味感情,領會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在教學《橋》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老支書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同時能緊扣文章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感受人物形象,體會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分三步實施:(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文中的短句,(2)默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描寫老支書人物形象的句子(體現人物形象:神態(tài)、動作、語言),結合相關情節(jié)說說這些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3)匯報交流,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層層提高,理解課文內容,設計如下點撥學生體驗語境,感悟寫法的環(huán)節(jié)。460CFB0D-286F-42C4-8873-185D3D752423
師:(幻燈片)“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像一座山?!币龑W生思考:洪水逼近,情況萬分緊急,老漢卻像一座山,從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漢?
生:沉著冷靜。
師:“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生:這是老支書的語言描寫,用了三個感嘆號,三個短句體現了當時形勢嚴峻,老漢內心焦急,必須長話短說。
師:死亡在逼近,人們危在旦夕,此時此刻,老支書只能沙啞地喊——(男生接讀老支書的語言)此時此刻,他只能果斷焦急地喊——(女生接讀老支書的語言)此時此刻,他只能不容商量地命令——(全班接讀老支書的語言)
師:透過文字,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呢?
生:一心為民……
在本環(huán)節(jié),對老支書這一人物形象進行梳理,通過對比、抓關鍵詞、想象補白等方法,再次關注短句這一表達形式,將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緊密結合,感受老支書這一高大的人物形象,最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和敬意。
六、滲透傳統(tǒng)文化因素,弘揚中華文化
語文教師使命在肩,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深度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需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蘊含在文本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并將其文化因素在課堂上進行滲透,從而讓學生提高文化意識和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化。例如《七律·長征》《開國大典》等類型的課文,它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教育的有力載體。以《燈光》這篇課文為例,文章回憶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以郝副營長為代表的戰(zhàn)士為革命勝利英勇獻身的一段往事,引導學生感受革命者為了理想,為了下一代的幸福,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應有意識將這些優(yōu)秀思想在課堂上進行滲透,并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促進學生思想文化意識的發(fā)展,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也將更好地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在語文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要堅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優(yōu)化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活動,運用教學智慧,推進語文閱讀教學的良性發(fā)展,全力發(fā)展中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房樹良.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20):21-22.
[2]官美玉.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7,(6):63-64.
[3]王鳳嬌.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0,(8):51-52.460CFB0D-286F-42C4-8873-185D3D75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