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榮雨
類文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聯(lián)系性的一類文章。類文閱讀指在教學過程中整體推進學習同一類文章。類文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提供文章,指導學生閱讀同一類的多篇文章,促使學生在某一點(語文知識,學習方法,語文能力……)上有提升的教學行為。
統(tǒng)編版教材單元導語中既有閱讀的內(nèi)容主題的介紹,也有閱讀的知識點落實及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當教材標明一個單元的主題時,這個主題就是通過一組類別的文章來體現(xiàn)的。教材圍繞單元雙線要素進行編排,說明教材單元本身具有開放性,可以圍繞主題進行大量閱讀??梢姡喿x不僅是指閱讀的教材選編的篇目,還有可選擇的閱讀空間。因此,學生的閱讀走向應該是以教材為例子,鏈接閱讀同類文章,采用1+x模式。簡單說,“1”就是教材,“x”就是鏈接的同類文章。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類文閱讀可以更大限度地突破課本與課堂的束縛和限定,使閱讀課上“教什么”更加清晰明朗;可以使學生學得更透徹,一課一得,一課兩得,學得更扎實;可以使課堂教學結構更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更好地實現(xiàn)整體性閱讀。當你給學生提供的語言文字信息豐富時,學生積累的語言文字、情感體驗、文章特點、寫作特點就會隨之豐富,更易于學生接受,理解,領悟,鑒賞,評價,吸收,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與語文思維。
作為一線老師,該怎樣配合單元教學開展類文教學呢?
首先,要學會類文的選擇。類文選擇的恰當與否很大程度地體現(xiàn)著教師對課標,單元提示,單元教學的整體把握,對學生了解的程度,對本土文化的了解以及教師個人的審美,價值觀等。課標要求、單元提示和單元教學的整體把握決定著單元類文選擇的核心內(nèi)容。教師的解讀程度決定著類文選擇的精當程度。所有的類文都有圍繞著課標要求和單元提示中的相關要求來選擇,這樣才能達到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在滿足課標要求和單元提示相關要求的前提下,篇目的選取就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在選擇符合主流審美要求,彰顯正能量文章的同時,兼顧體現(xiàn)本土特色,符合學生年齡以及時代主旋律,流行因素等,這樣更能激趣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下邊以我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單元類文的選擇為例進行分析解讀。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民俗主題閱讀教學。單元提示為: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chuàng)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本單元的課文或表現(xiàn)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tǒng)文化習俗,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
學習本單元,我們要注意體會,作者是如何根據(jù)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還要注意感受作者寄予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在深入解讀單元提示后我選擇了與昆明g有關的名家名作,如楊朔的《茶花賦》、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給孩子們拓展閱讀,這樣的文章能給孩子們親切感,學生就愿意去閱讀;針對信天游這一形式,我補充了劉志文的《信天游尋覓》、賀敬之的《三門峽——梳妝臺》以豐富孩子們對信天游這一文學形式的認識,同時選擇了余光中的《民歌》,進而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
第四單元演講活動單元單元提示:在公共場合,有的人說話旁征博引,幽默風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有的人則結結巴巴,緊張不已,甚至詞不達意。其實,這種當眾演講的能力便是演講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本單元我們將跟隨演講者走入演講的現(xiàn)場,去感受他們不同的風格,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yǎng),在此基礎上學習、撰寫演講稿,舉辦演講比賽。
我便選取了著名的演講片段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以及何冰的《后浪》讓學生觀看,讓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演講的魅力,學習演講的要求及注意事項。然后,再選取了聞一多的《在魯迅逝世九周年紀念會的演講》、楊瀾的《精彩時刻盡在北京》和《上海交大校長開學致辭:獨立,成就更好的自己》以此讓學生真正了解演講及演講稿的特點和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補充后,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根據(jù)我的教學實踐,給大家在類文選擇方面提供以下選文建議:1.以主題確定選文,以一篇文章或一個主題為主,帶動其它類似的一組文章進行學習,再用多篇文章來強化主題。2.以主題探究為目的選文,針對一組文章中的主題進行比較閱讀,通過幾篇同一主題文章的閱讀比較,發(fā)現(xiàn)同類主題文章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主旨表達等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特征。
其次,教師要能對類文閱讀的方法進行指導。
教會學生默讀和瀏覽,發(fā)揮類文閱讀的優(yōu)勢類文閱讀要區(qū)別于單篇閱讀。單篇閱讀更側重于精讀,而類文閱讀多采用默讀、瀏覽、邊讀邊思考、略讀的方式進行,側重于信息處理。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鍛煉學生對有用信息的捕捉能力。
教會學生較閱讀,“比較”是類文閱讀用得最多的閱讀(教學)策略: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內(nèi)容方面的、比較表達形式方面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已有所發(fā)現(xiàn),通過“比較”,提升學生深層次的閱讀能力。
教會學生小組討論,拓展類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類文閱讀,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小組合作、分組討論、分享對話等形式的學習,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
類文閱讀近年來才被大家關注,它將與大單元教學互為補充,在教師的不斷摸索與探究中逐漸形成有地方特色,帶著每位教師個性化的,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對單元文章進行有益補充的教學資源整合,推動教育教學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