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波
2013年,老家鄱陽籌辦文藝期刊,征詢我的意見。我說,做到兩點辦刊才有意義:一、不能因人事變動辦一段時間就停掉;二、不登縣文聯(lián)領導的活動消息,讓文藝愛好者成為刊物的主角。
縣文聯(lián)徐主席決心很大,說沒問題。然后,《鄱陽湖文藝》誕生,我為它寫了篇發(fā)刊詞《去湖上點一盞漁火》。“在這個時代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就像去鄱陽湖上點亮漁火,審美意義大于實用價值。如同星光之于地球,既不能用于取暖,也起不到照明作用。但我贊賞這沖動,就像我贊賞每一顆夜星的閃耀。它們陪伴了在窗前失眠的人,指引了在野地走夜路的人,安慰了在天文望遠鏡后呼朋喚友的人?!睂τ陔s志的未來,我的祝愿是:“天上的星光倒映在鄱陽湖上,就是一湖漁火;湖上的漁火倒映在天上,便會是漫天星光?!?/p>
九年過去,這本雜志仍在既定軌道上運行,它因此成為江西最具影響力的內(nèi)刊之一。它對本縣文藝生態(tài)的改良也成效顯著。當年,全縣沒幾個文學愛好者,目前已有中國作協(xié)會員2人,省作協(xié)會員34人。
寫完那篇發(fā)刊詞不久,我接手了本省最老牌的文學期刊《星火》,對于它的功能和未來,我曾這樣描述:“我即便懷有最好的愿景,也必須保持謙卑的清醒:一本再好的讀物,其實頂多也就散發(fā)出半米微光,就像這本雜志的刊名—星火。半米,差不多是眼睛和桌面的距離,也是讀者與作者的舒適距離,便于星火明滅,便于微光暖心?!?/p>
七年多來,我和同事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續(xù)接《星火》投向現(xiàn)實的這半米微光。為了讓投射更精準有效,2018年,我們創(chuàng)建了覆蓋全省的星火驛站,之后,《星火》這個發(fā)光體在文學天幕上的坐標更亮更明晰了,照射范圍也明顯更廣。
2022年,星火驛站進入第五年,我們欣喜地看見它對基層文青的抬升,一部分人成為本省青年作家的中堅力量,更多人在各自的格局里往前邁進了若干臺階,有些人的命運發(fā)生了神奇的飛躍。
我一天比一天更清楚地看到堅持的效果,也一天比一天感受到堅持的不易。
文藝青年善于說走就走,但在起點的延長線上能走多遠,走出怎樣的弧線?這不僅是個問題,更是個課題。
我們都愛煙花的驚艷,更需要樸素恒定的光照。
星火驛站的制度設計,處處針對文藝青年的性格特點,我們所有的進步都源于對過于自我(可能導致自私和不團結(jié))過于情緒化(可能導致不理性不持久)的超越。
近些年《星火》品牌的沉淀和擴張,得益于一些領風氣之先的創(chuàng)意,更得益于對這些創(chuàng)意的不斷堅持與完善。尤其是2020年以后,我們每一個品牌項目的延續(xù),都要克服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最近的一次考驗是第四屆稻田寫詩。
2022年春,江西多地出現(xiàn)疫情,跨縣出行困難,去年租好的一塊稻田所在縣進入封控狀態(tài)。不可抗力出現(xiàn),這屆活動本可取消,但我知道,遇難便退的習慣會像病毒一樣不斷繁殖,進而侵蝕團隊的意志與氣質(zhì)。南昌允許出市后,我們馬上在武寧縣另租稻田,落實最嚴格的防疫措施,趕在農(nóng)時關閉大門的最后一刻,續(xù)上了這個項目。
這次堅持,星火團隊和承辦活動的星火武寧驛都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但我們必須直面這樣的風險,因為《星火》和星火驛站的發(fā)展已到了這樣的階段,以一次又一次的負重堅持,把延長線畫出力度、長度和上揚的弧度。
2022年小滿節(jié)氣890362B5-3C5E-4445-A65B-0E4CBED0F3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