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燕
語文教學應當著力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傳統(tǒng)的語文“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yǎng)”,標志著語文教學的一種美麗轉(zhuǎn)身,即從“學科本位”走向“育人本位”?!八仞B(yǎng)本位”的語文教學,呼喚著語文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按髥卧苯虒W通過整合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過程,從學科育人的高度、深度和內(nèi)涵上,實現(xiàn)對“人”的關懷的真正回歸。
“大主題”是“大單元”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煉“大主題”。對于部編版語文教材來說,“人文話題”和“語文要素”一般就是“主題”。作為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教學意圖以及學生的具體學情,從相關的語文素材、資源中提煉一些“大主題”?!按笾黝}”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具有導引性、統(tǒng)攝性等作用。同時“大主題”能將語文閱讀、習作以及口語交際等關聯(lián)起來。
比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要安排了《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藏戲》《古詩三首》等篇章。這些篇章的體裁各不相同,有小說、散文、故事等,但都指向“民風民俗”?;诖?,我們提煉出這樣的“大主題”——“各地的民風民俗”。在“大主題”的統(tǒng)攝下,研發(fā)學生的學習任務。在大任務的觀照下,教師設計研發(fā)相關的活動。結(jié)合教材中的相關課文,讓任務有所指向,有所聚焦。其中“任務一”為“正月里來鬧新春”,指向教材中的《北京的春節(jié)》,拓展閱讀為教材之外的《故鄉(xiāng)的元宵》;“任務二”為“流傳至今的習俗”,指向教材中的《古詩三首》《藏戲》《臘八粥》等,拓展閱讀教材之外的莫言的《過去的年》、王蒙的《我愛喝稀粥》等;“任務三”為“趕一場元宵喜樂會”,指向教材中的“習作”,重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根據(jù)自己已經(jīng)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展開相關的活動,如“做花燈”“做湯圓”“猜燈謎”。通過“大主題”,將相關的“大任務”整合起來,將學生的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整合起來;通過“大主題”,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融合相關的語文知識與能力、思維方法與品質(zhì)、審美體驗與表現(xiàn)等。
“大主題”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為一個整體。在“大主題”的觀照下,教師精心設計研發(fā)任務,在任務的觀照下,設計研發(fā)相關的學習活動。由此可見,“大主題”是學生語文“大單元”學習的重要坐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發(fā)揮著一種導向性的作用。
“大單元”教學,我們依據(jù)什么而展開?我們的回答是“大主題”和“大任務”。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習慣于教師的精致化設計,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亦步亦趨。這樣的語文教學,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往往被教師綁架、鉗制。而應用“大任務”“大主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大任務”賦予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究的權(quán)利。借助于“大任務”,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深度。
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是一個革命題材單元,主要的篇目有《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古詩三首》(《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整合文本的相關語篇內(nèi)容,我們在教學中設計研發(fā)了這樣的幾個“大任務”:“任務一”致敬心中的英雄,“任務二”用筆寫下英雄的故事。在“大任務”之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設計研發(fā)相關的“子任務”。圍繞“大任務”,學生自主性地解讀文本。比如在“致敬心中的英雄”這一大單元任務之下,根據(jù)相關的篇目內(nèi)容,設計具體的子任務。如針對《古詩三首》,設計了“誦讀古詩,感受詩人的報國情”;如針對《青山處處埋忠骨》,設計了“仰望那偉岸的身影”;如針對《軍神》,設計了“講一講共和國開創(chuàng)者的故事”;如針對《清貧》,設計了“找一找身邊的英雄兒女”等。在任務的驅(qū)動下,學生潛入文本之中,感受到鮮明的形象,捕捉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一塊會說話的鋼板”“被淚水打濕的枕巾”“一個銅板也沒有”,等等。
任務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驅(qū)動器,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載體、媒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設計研發(fā)“大任務”,基于任務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再散沙化,不再機械化,不再淺表化。借助于任務,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計劃,有目標,有個性。借助于任務,讓學生與語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生相長。
語文“大單元”教學,要采用“大評價”的方式,將“教學評”整合在一起,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操作。所謂“教學評一體化”,就是指“評價要依據(jù)任務、圍繞任務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等而展開”。在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一種進階式的評價。評價不僅僅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更要跟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只有跟進學生的學習進程,評價才能富有針對性、實效性。
在實施“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聚焦“大主題”,要圍繞“大任務”,通過評價來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評價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能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比如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是一個習作單元。我們在學生作品“評選最佳游記”的活動中,將學生的作品發(fā)布到班級微信公眾號上。一方面,這樣的展示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同時,有助于引導學生及學生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之中,從而充實評價主體。為了應對評價,充分地展示自我,有學生還將作品配置上相關的圖片,設計出相關的朗誦視頻等。由于學生、學生家長、科任教師等共同參與評價,因而讓評價呈現(xiàn)出一種豐富性。大家將自己對習作的看法以留言的形式呈現(xiàn),從而讓學生能對自我的習作進行積極地審視,并且認識到自己寫作的優(yōu)勢和不足。對于好的寫作,評價者紛紛點贊、關注,并且將優(yōu)秀的習作分享。
“大評價”是一種多主體的評價,也是一種多元性的評價。通過多視角、多觀點,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能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同時,將“大評價”嵌入學生的語文學習之中,就能讓評價時時刻刻發(fā)揮作用。對于學生的“大單元”學習來說,評價不是為了證明,也不是為了甄別和選拔,而是為了促進和發(fā)展?!按笤u價”是一種發(fā)展性、激勵性的評價,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能不斷地讓學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這個意義上說,“大評價”是學生“大單元”學習的有力杠桿。
語文“大單元”教學意味著學科教學與學科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是對傳統(tǒng)“課時”教學、“篇章”教學的一種超越?!按髥卧苯虒W實現(xiàn)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構(gòu)建素養(yǎng)為本的大單元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的探索與嘗試,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探索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