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汝(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161)
先天性畸形是指胎兒在母體發(fā)育過程中,在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下,出現身體結構、形態(tài)或者系統(tǒng)、器官發(fā)育缺陷。胎兒先天性畸形并不多見,一旦出現,不僅引起較高的圍產兒死亡率,也增加了醫(yī)療負擔和社會負擔。隨著產前篩查知識的普及,大部分孕婦通過早期準確篩查先天性畸形,可以早期規(guī)范處理,從而減少新生兒的致殘率[1]。超聲檢查可以觀察胎兒的身體結構,及早發(fā)現胎兒生長發(fā)育異常,在先天性畸形檢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盡管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基層地區(qū)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如不同孕周的超聲檢查內容不明、先天性畸形檢出率低等[2]。鑒于此,本次回顧性選擇2000例先天性畸形篩查產婦的資料,探討中孕期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的篩查價值?,F報道如下。
1.1 病歷資料 本研究遵循醫(yī)學倫理部門的審查要求和赫爾辛基宣言的規(guī)定,回顧性選取2016年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中孕期產前胎兒先天性畸形篩查的產婦資料,共計2000例入組。納入標準:①均為產前篩查孕婦,單胎,中孕期14-28周,并且同意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②意識清楚,認知能力正常,可以配合檢查。排除標準:①文盲或無家屬陪同檢查者;②因各種原因無法隨訪或基礎信息不全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齡范圍24-32歲,平均年齡(27.50±1.73)歲;孕次范圍1-5次,平均孕次(2.42±1.35)次;產次范圍1-3次,平均產次(1.93±0.51)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范圍23.63-26.71kg/m2,平均BMI(25.02±0.81)kg/m2。
1.2 檢查方法 所有孕婦均接受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儀器選用美國GE公司的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6.0MHz,向產婦講明彩超檢查的內容及注意事項。取仰臥位(位置不佳可選側臥位),放松全身肌肉,充分暴露腹部,用探頭逐步探查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測定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度等超聲參數,確定胎齡,測定羊水量、胎盤,系統(tǒng)地檢查頭部、顏面部、頸部、胸部/心臟、腹部、骨骼等,重點觀察頭面部和心臟。頭部主要包括顱骨(大小、形態(tài)、完整性、骨密度)和腦結構;顏面部包括上唇、面部正中矢狀切面、眼眶、鼻子和鼻孔;頸部包括頸部形態(tài)、是否隆起或頸部腫塊;胸部包括胸腹平面、肋骨曲度、肺部回聲、是否有縱膈移位或腫塊、胸腔內容物;心臟包括胎兒心臟四腔觀、左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出道;腹部包括腹部器官位置、臍帶血管、腎和膀胱,骨骼包括脊柱、四肢肢體和末端。若因為胎動或產婦自身情況不能配合時,讓產婦下地活動10min,再次觀察。充分保留記錄測量結果的圖像,若出現不能判斷的情況,由2名高級職稱的彩超醫(yī)師綜合會診、判定,記錄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生情況。
1.3 評價指標 對所有篩查產婦進行隨訪,以引產或分娩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中孕期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性畸形的預測價值,計算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靈敏度=真陽/(真陽+假陰)×100%,特異度=真陰/(假陽+真陰)×100%,陽性預測值=真陽/(真陽+假陽)×100%,陰性預測值=真陰/(真陰+假陰)×100%,準確度=(真陽+真陰)/總數×100%。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統(tǒng)計描述和正態(tài)分析,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胎兒先天性畸形檢出類型 由表1數據可見,本次2000例中孕期產檢孕婦中確診先天性畸形56例(2.80%),其中腦室增寬的發(fā)病率最高,為0.30%(6/2000),其次為唇裂和單臍動脈,均為0.25%(5/2000)。經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檢出51例(2.55%),漏診5例(0.25%)。
表1 2000例胎兒先天性畸形檢出類型[n(%)]
2.2 中孕期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性畸形的預測價值 中孕期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性畸形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分別為91.07%(51/56)、100%(1944/1944)、100%(51/51)、99.74%(1944/1949)、99.75%(1995/2000)。
臨床上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病原因很多,與遺傳因素、物理和化學因素、病毒感染等有關。當妊娠3-8周,宮內胚胎正處于高度分化階段,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從而誘發(fā)畸形。若未能有效及規(guī)范地準確篩查出胎兒先天性畸形,可導致新生兒致殘率和圍產兒死亡率明顯上升。隨著產前篩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產前彩超檢查成為判斷新生兒畸形的唯一方式,通過觀察胎兒身體結構及重要臟器、組織的發(fā)育情況,是預防與監(jiān)測人口缺陷的重要手段[3]。
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種類很多,覆蓋面極廣,可包括頭、顏面、心臟、胸腹、骨骼等,需要彩超檢測人員具備豐富的醫(yī)學知識及檢測經驗。但在多種原因的影響下會出現漏診現象,據報道約90%以上的心臟畸形可以被確診,而部分胎兒的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范圍太小,難以被彩超檢查檢測出來,容易出現假陰性[4]。本次研究中2000例孕婦中確診先天性畸形56例,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檢出51例,推測漏診的原因與孕婦肥胖、羊水量過少、胎體過大、胎位不正有關。選擇超聲檢查時間與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篩查準確率有關,不同孕周的胎兒身體發(fā)育狀況不一樣,產科超聲下顯示的圖像和清晰度有很大差異[5]。目前產科醫(yī)學認為孕中期檢查一般在18-22周進行,此階段胎兒的基本組織結構成型,彩超下可以獲得清晰的頭面部、胸腹部及骨骼圖像,因此這個時期是確定孕齡與適時發(fā)現主要先天性畸形的黃金時期。孕早期胎兒分化發(fā)育不成熟,身體組織結構及臟器發(fā)育尚未完善。袁雪英[6]等人發(fā)現4575例孕11-13周孕婦超聲檢查胎兒畸形的檢出率僅為58.23%。而孕晚期胎兒基本已成型,各類組織結構相互重疊,胎體過大或體積增長過快,會掩蓋一些結構,造成先天性畸形篩查受到影響。陳暉[7]等人認為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以15-28周孕中期的檢查效果為佳,診斷準確率為95.95%,漏診率為4.05%。本次研究中發(fā)現中孕期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性畸形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分別為91.07%、100%、100%、99.74%、99.75%,也證實了上述結論,說明了中孕期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的準確篩查價值。
綜上所述,中孕期規(guī)范化產科超聲檢查可以準確篩查胎兒先天性畸形,減少漏診,有利于早期發(fā)現畸形。臨床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于高度疑似胎兒畸形的孕婦進行多次超聲篩查,盡可能降低新生兒致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