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暢 張坤 班克衡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匹克球是在1965 年由美國人Joel Pritchard 和他的朋友Bill Bell 一起發(fā)明,介于羽毛球、網球和乒乓球之間,是目前風靡歐美的一項運動。該項目發(fā)明的初心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房屋周圍的空閑區(qū)域玩耍。匹克球的球拍要比乒乓球拍大一些,在剛發(fā)明時是采用木質材料制作的,之后隨著匹克球運動的不斷發(fā)展,慢慢出現了許多其他材質的球拍,比如說碳纖維球拍、PE 球拍等。匹克球是一種帶有許多孔洞的塑料球,匹克球的比賽場地和規(guī)則與羽毛球有著較高的相似度,比賽過程中可以采用下手發(fā)球與落地發(fā)球兩種方式,當使用下手發(fā)球時不能夠進行網前截擊。匹克球運動可以很好地滿足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運動需求,具有較高的運動強度,同時對場地的要求非常低。當下匹克球在我國還沒有得到較大范圍的普及,同時許多人對匹克球的認知也較淺,為了進一步促進匹克球在我國的發(fā)展,本文重點闡述了匹克球的特征與運動價值,提出了匹克球的具體推廣策略。
匹克球通常是一種塑料材質的中空球體,在其外表面布滿了26 ~40 個直徑為1cm 左右的圓孔。通過改變匹克球的直徑尺寸與重量,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年齡人群的運動需求。匹克球拍的造型大體上好比一個乒乓球拍,長度和寬度的總和,包括任何護邊和尾帽,不應超過24 英寸(60.96 厘米)。球拍長度不能超過17 英寸(43.18 厘米),沒有明確規(guī)定拍面的總厚度與彈性,運動者可以依照自身的喜好自由選擇,如圖1 所示為匹克球與匹克球拍。相比較于其他體育運動,匹克球運動有著自身的運動特征。
圖1 匹克球與匹克球拍
匹克球在發(fā)明初期是為了滿足小孩子玩耍、運動的需求,由于設計初衷有著較大不同,從而造就該運動表現出不一樣的運動風格。例如,匹克球的球拍沒有使用網球拍以及羽毛球拍的鋼線設計方式,而是使用了韌性良好的纖維材料,同時匹克球為中空的塑料材質球,總體質量較輕,打擊過程中反彈力較小,此外匹克球既可以在球體落地后再進行擊球,也可以凌空截擊,其玩法難度還不如乒乓球,一些行動不方便的人群在簡單學習之后,也能夠參與到該項運動中,從而可以看出該運動項目十分的簡單易學。除此之外,匹克球運動對場地要求較低,人們在開展匹克球運動時,除了去專業(yè)的運動場地之外,也可以到一般的羽毛球場地或者網球場地,對其進行簡單改造便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匹克球場地。匹克球運動沒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需求,正因為其簡單易學的特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該項運動中。
美國人普遍贊同家庭體育活動有助于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同時美國人習慣聚集多個家庭共同參加某項體育項目,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不同家庭之間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然而,絕大多數體育項目都無法滿足多個家庭共同參與的需求,往往有著一定的技術限制,造成一些家庭成員不愿意參與該運動。美國著名戶外救援專家Christopher 指出:假設有一項運動能夠吸引家庭所有成員都參加,我們應當要將其介紹給其他家庭。匹克球運動就有這樣的魅力,不僅運動器材十分新穎,同時比賽方式靈活多變,打法趣味性強,能夠滿足不同年齡群體的運動需求。
匹克球運動具有多項運動價值,而健身價值是其中的關鍵性價值。第一,與網球、羽毛球等相關運動項目類似,人們在開展匹克球運動時,也能夠帶動身體肩、頸、腰等各個部位的鍛煉,有助于激發(fā)身體活力,時期獲得均衡發(fā)展。例如,匹克球的擊球動作與網球相似,將肩視為軸心,結合手腕和手肘的動作進行迎球與擊球,而另一只手臂既能夠輔助擊球,也能夠跟隨身體靈活擺動,很好融合了網球與羽毛球運動技術要點。盡管匹克球沒有網球那么大的運動強度,通常較為舒緩融合,但是不能夠因此認為匹克球沒有競爭力,事實上一些青年群體在參與匹克球運動時,通過截殺技術也能夠獲得羽毛球殺球時的快感,帶給人們較強的刺激感。第二,匹克球運動還具有一定的減肥功能。一些人選擇通過到健身房或者戶外跑步的方式來減肥健身,然而很多都會由于苦累、乏味不能夠長期堅持下來,導致減肥效果不理想,而匹克球運動由于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與可玩性,可以達到良好的減肥效果。
匹克球擊打過程中運行速度不快,往復次數較多,同時擊球樣式靈活多變。不同于網球挑戰(zhàn)身體的極限,匹克球運動更多的是為了追求快樂,從中感受到愉悅感。不管是各個年齡段的人員,無論男士還是女士,不需要有良好的運動基礎,均能夠在短時間內學會該項運動。特別是在家庭戶外聚餐活動中,大人、小孩或者老人等任何兩個人員都能夠構成一個小隊,比賽過程中往往充滿了歡聲笑語,在一旁觀看的其他人員也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匹克球運動可以很好地滿足家庭各個成員之間的娛樂需求,這是一些競技性質的體育項目不能夠給予的。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除了獲得物質上的滿足之外,精神上也要全力奔向小康。在現代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匹克球的娛樂價值需要被盡可能地放大,一方面可以讓參與該運動的人們學會鍛煉與休閑,另一方面也要引導人們去積極地關注與關心家庭其他成員,在原本緊張的生活氛圍中,依托于匹克球運動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來自于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當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老齡人群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加強老齡群體體育鍛煉,改善其生活水平,提高其幸福感,都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F階段老年人參與的運動項目中,往往不能夠對子女與小孩產生較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老年人很少有機會與子女共同參與到同一體育項目中,不能夠讓家庭各個成員共同感受到體育的快樂。為了進一步促進匹克球運動發(fā)展與普及,美國推出了“只要你愿意運動,請加入我們”的宣傳口號,其最終訴求便是吸引家庭各個成員共同參加到該體育項目中。相比較于網球運動,匹克球運動的運動程度要緩和許多,55 周歲的中老年群體也能夠有效駕馭,對于一些身體狀況良好的80 周歲以上老人,也能夠參與該體育項目,越來越多的美國老年人開始進行匹克球運動。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近十年來美國參加匹克球運動的老年人數量每年都會翻倍,此外由于匹克球運動對場地的要求非常低,人們可以借用羽毛球或者網球場地即可開展該項運動,許多美國家庭的后院通過簡單改造后也能夠滿足匹克球運動需求。能夠預見的是在現代不斷發(fā)展的經濟環(huán)境下,匹克球運動一方面能夠很好地促進老年人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子孫后代給予老年人更多的人文關懷,甚至還有可能產生老年人為主導的全家共同參與體育活動的社會潮流。
學校體育是教導學生掌握相關體育運動,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體育運動意識的重要場所。任何體育運動在學校廣泛推廣與開展,必然會對該體育運動項目在社會上的普及與發(fā)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美國十分重視匹克球運動與學校體育之間的聯系,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美國許多學校就相繼將匹克球運動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匹克球運動擁有較高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要想確保學校體育在推廣匹克球運動中獲得理想的效果,可以從下列兩個部分入手。一方面,重視匹克球體育活動的開展,既能夠基于不同班級的友誼賽方式開展,同時也能夠基于校園文化節(jié)的方式開展自由比賽。另一方面,學校要成立匹克球運動團體。團體組織的主要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針對校內學生開展匹克球玩法與訓練的指導與幫助,不斷提高參加匹克球運動的人數,其二是組織廣大老師和學生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例如到敬老院與孤兒院等場所中,依托于匹克球運動促進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的公益心?;谏厦娴倪\動方式,為匹克球運動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逐漸喜愛上匹克球運動,激發(fā)學生參與該體育運動項目的積極性。
社區(qū)體育與家庭體育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協(xié)同,進一步促進了社會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社會體育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會對人們的參與目的以及活動開展效果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在社區(qū)體育開展中應當要特別重視組織開展集體性、趣味性好的體育項目,以此來推動家庭體育的進一步發(fā)展。近幾年來,社會對學生體育運動項目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家庭體育并沒有發(fā)揮較大的推動作用,相反還對其發(fā)展產生的一定的制約效應,不利于強化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一些家長自身不注重鍛煉,也不清楚該怎樣鍛煉,即便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想帶領孩子一同運動,也因為技術水平較差無法取得滿意的鍛煉效果。匹克球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不會被限制在某一種形式,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實際情況選擇單打、混合打或者親子隨意組合打等,可以很好地契合社區(qū)體育與家庭體育發(fā)展需求。在依托于社區(qū)體育促進匹克球運動推廣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首先,要完善好匹克球運動開展中所需要的各項設施,如器材、場地等;其次,要在社區(qū)內加強匹克球運動的宣傳力度,依托于公益廣告、微信群推廣以及體育涂鴉等手段廣泛宣傳匹克球運動,讓人們能夠正確認識匹克球運動,激發(fā)起參與匹克球運動的積極性;最后,社區(qū)要構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社會組建民間團體組織,打好群眾基礎,促使匹克球運動不斷發(fā)展。
體育競賽在體育項目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體育賽事的開展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該體育項目的社會影響力與認知度,另一方面也能夠很好的激發(fā)人們參與該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體育賽事已經成了推動體育項目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匹克球在美國的發(fā)展也很好的驗證了這點,在2008 年以及2010 年美國分別開展了國家冠軍賽以及全國匹克球錦標賽之后,匹克球運動在社會上獲得了較大反響與影響力。相比較于美國,匹克球在我國還未完全開展起來,然而通過對美國匹克球市場發(fā)展情況來看,匹克球賽事往往能夠吸引大量觀眾前來觀看,這對匹克球在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綜上所述,匹克球運動在美國有著較大的普及范圍與影響力,然而在國內還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在實際開展匹克球運動推廣時,不僅要借鑒美國的推廣經驗,也應當要結合匹克球運動特征與我國社會具體情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推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