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思霓
摘要:當一名班主任是個很辛苦很長時間的工作。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導師和教育者,是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各個專業(yè)老師和家長和學生溝通的橋梁。班主任擔負著很大的責任,在同學們的心中占據(jù)了很大的位置。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總結
前言: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國家全面推行的,其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新時期發(fā)展要求、具備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班主任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班主任的教育。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是學校管理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在整個班風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學生并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
班主任要使學生認識、了解他們,從實際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全面地認識與學習,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每個學生的家境都不一樣,受到家族的熏陶,脾氣、性情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在班級里,有些同學很熱情,有些同學比較內(nèi)向,有些同學比較內(nèi)向,有些同學比較隨和。我們要深入了解不同的學生,深入到他們的心靈,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更多的幫助。第二,學生的思想品德,如遵守紀律、文明行為、團結同學、學習興趣、態(tài)度等;三是身體健康狀況,如有無疾病、衛(wèi)生習慣等;初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思想品德逐漸形成的時期,如長身體長知識、思想品德逐漸形成的時期,易受各方面的影響。
二、在多種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
班主任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結合其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各種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以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老師可以組織高三學生到烈士紀念館參觀、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到養(yǎng)老院探望老人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豐富他們的課外活動,提升他們的思想品德,促進他們的友誼。例如,我們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帶著同學們到當?shù)氐酿B(yǎng)老院,給他們帶來溫暖和祝福。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和老年人聊聊天,唱歌跳舞,給他們送一杯熱水,打掃房間,諸如此類。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起來,讓學生養(yǎng)成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幫助老人的好習慣。
三、以身作則,做好老師的榜樣
班級是學校集體中最基本的一部分,而班主任又是整個小組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心靈的“設計師”,它在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與學生打交道最多,其對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小學階段的兒童,具有強烈的師德意識,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模仿的“典范”。身為班主任,要讓鄉(xiāng)村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樹立文明新風的風尚,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得對孩子進行體罰和體罰。老師要教會學生團結,尊重同學,愛護同學,老師要做好和同學們的溝通,做好榜樣。
四、注重培養(yǎng)優(yōu)良品格
有個別的小學生由于缺乏與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心理上存在著一種渴望得到關愛和被忽視的矛盾。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對于這類學生,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個性的塑造、行為的養(yǎng)成和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對其進行道德教育,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中,讓他們學會用愛心來迎接這個世界。同時,班主任要始終保持對學生的關心,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找到可行的對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及時反思和總結自己的行為,在反思過程中不斷進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糾錯的能力。
五、調(diào)動各種社會關系,積極改造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
首先,在農(nóng)村寄宿學校小學生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發(fā)掘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機會,適時表揚,進行激勵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積極的個性。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并采取適當?shù)拇胧?,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其次,要加強和父母的溝通,做好家訪工作。老師可以采用家訪的形式,加強與父母的交流,并對其進行適時的引導,使父母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有更多地了解,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有愛心的學習氛圍。
六、建立學生對班級的信任和團結
班規(guī)是一種約束和改正學生的壞習慣。運用常規(guī)的強制措施來強迫學生服從,往往會起到事與愿違的效果,“獎懲有度”是一種正確、科學的方式,比如多加分少扣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戴罪立功”。此外,“人無完人”,要容許學生犯錯誤,要做到以人為本,不能妨礙其人格發(fā)展,也不能損害其尊嚴。學生犯了錯誤,可以先警告,或者懲罰一些娛樂活動。
七、加強教師培訓
作為班級的骨干,班主任在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立德樹人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并結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制訂出相應的教育方案,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氣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我們要求學生要有禮貌,要有謙虛,要友善,不要大聲喧嘩;我們要求同學們要干凈,要有整潔,要有自己的衣著,不能亂;我們要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要團結友愛,我們要和同學們建立起一種和諧、和諧的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模范,讓他們學習我們的行為,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品德。
八、尊重個體差異
教師要真正地關愛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老師要善于發(fā)掘、尊重、吸引、關懷。在教學中,優(yōu)秀的學生都是老師的好幫手,而老師卻要一視同仁,不偏袒優(yōu)秀的學生,同時也要注意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讓他們自我評估,不斷進步,不斷進步。小學生的個人興趣、家庭生活狀況、成長環(huán)境等因素都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各有所長,各有優(yōu)劣,班主任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交流,觀察他們的言行,總結和發(fā)現(xiàn)問題。
結語:
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離不開老師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是學生成長之路的指導者,也是身心發(fā)展環(huán)境的守護者。在鄉(xiāng)村寄宿學校,教師要以最大的耐心、最大的熱情,給孩子以最大的安全感和愛心。在班級管理中,要有針對性、嚴慈相助,引導學生形成具有強烈學習動機和良好道德氛圍的班群,從而達到班級管理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羅廷銀.論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方法與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000(018):122-122.
[2]董秋芬雷海偉小學班主任管理的藝術性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7),161―161。
[3]高丹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體會[J].科教導刊,2012,(16),185―18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