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有天中午,我陪同兩位友人在一家餐廳用餐。飯后我點了三客燉銀耳。小姐端上來時,我看見其中一只燉盅又破又舊,便對小姐說:“這很不好看,請換一下。”
話音剛落,小姐漂亮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一雙大眼睛在我的注視下用力地一閉,分明表達著對我的“挑剔”的不滿,接著,給我遞餐具、放下燉盅的動作和聲響都變大了,直到我十分禮貌地謝她時,她才恢復(fù)常態(tài)。
小姐轉(zhuǎn)身走了,我卻在想,她工作有多久了?她每天都會有這樣不愉快的感受嗎?工作對于她來說是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事實上,有多少人能懂得在自己的工作中尋找樂趣呢?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以為工作是什么?
以這位小姐為例,如果她認為自己在做的工作是她很不情愿的服侍人的工作,那么來自顧客的任何要求,她都可以視為“麻煩”。大概出于紀律,她不能有什么抱怨,所以就甩甩搭搭,干得毫無樂趣,如果碰到不相讓的顧客,那么就是兩臺“烈火戰(zhàn)車”對壘,非得兩敗俱傷不可。后果呢?仇恨的、厭煩的情緒,疲憊的良心……或者一氣之下跳槽,這太容易做到了,可新工作又將面臨什么呢?難道可以找到一個絕對順心的工作嗎?
世界上不工作的人很少很少,但不懂得破解工作之苦的人很多很多。想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工作和為什么要努力工作的人,無疑將在工作中累壞自己,并不斷產(chǎn)生憂慮、困惑。
其實,工作中的快樂是要靠你自己去爭取的。所以渴望快樂的意愿十分重要,追求快樂感受的同時,你便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不斷告誡自己什么不該做和應(yīng)該怎樣做,逐漸地,這種自我暗示便會形成一種樂觀的素質(zhì),而良好的素質(zhì)又是你個人發(fā)展的關(guān)鍵所在,這樣一步一步,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究竟最適合做什么工作和朝什么方向發(fā)展。這時候,你就會更多地看到工作中的機會,更快地推動自己的成長,更深地感受工作帶給你的樂趣。
我們?nèi)哉f回前面那位小姐,如果她對每位顧客的要求都能設(shè)身處地地給予理解,再抱以熱情的態(tài)度為顧客解決問題,那么她將從完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愉快感受中發(fā)現(xiàn)個人的價值。也許這位小姐覺得自己不應(yīng)是干這種簡單勞動的人,但問題就在于:所有偉大的成功者都是從最一般的工作開始的,不同的是,他們總能認真愉快地對待工作中的自己,把任何工作經(jīng)歷都當成自我成長的“培養(yǎng)基”。
沒有哪一個工作不是為他人服務(wù)的,而他人的尺度永遠不是你的尺度。永遠不要嫌別人煩,要設(shè)法讓自己不煩,那樣才好。
【原載《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