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坤
內容摘要:迪倫馬特的《老婦還鄉(xiāng)》以怪誕戲劇為表現形式,寫出在資本主義金錢觀下,虛偽的人道主義造成人的物化,以致居侖市民在克萊爾金錢的誘惑下一起殺死伊爾。其喜劇元素令人捧腹,戲劇結構情節(jié)的機械重復使人產生諷刺的笑,而戲劇最后居侖人的表現更讓人發(fā)出恐懼的笑,將全劇的嘲諷推向高潮。
關鍵詞:迪倫馬特 《老婦還鄉(xiāng)》 瑞士文學 亨利伯格森
《老婦還鄉(xiāng)》是瑞士戲劇家弗里德里?!さ蟼愸R特創(chuàng)作最成功的喜劇,也是德語當代喜劇的“里程碑”。全劇以普通人的社會生活為背景,透過人物間對話,展現主人公伊爾心里狀態(tài)變化。貴婦克萊爾·察哈納西安多年后回鄉(xiāng),高價懸賞舊情人性命。市民表面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不為所動,內心卻早已暗流涌動,欲殺伊爾而后快。原本沉重嚴肅的主題加入了喜劇元素,更讓人在忍俊不禁間思考悲劇產生的根源。正如《老婦還鄉(xiāng)》的副標題“一出悲喜劇”。
韓瑞祥在論文《“悲劇性的東西就是從喜劇中產生出來的”》[1]70-76中論述,《老婦還鄉(xiāng)》不同于傳統(tǒng)喜劇,而是以怪誕的藝術思維模式,立足于反映一個充滿怪誕、讓人無所適從的世界。謝芳在《試析〈老婦還鄉(xiāng)〉的怪誕風格》[2]36-44中,從其怪誕的人物形象和場景著手,分析其怪誕特點。本劇的悲劇內容以喜劇形式表現,使得怪誕戲劇悲中有喜,喜中有悲,尤其其中的喜劇元素和滑稽手法值得探究分析。
一.兩出悲劇
克萊爾年輕時與伊爾是男女朋友。而兩人沒有結婚,克萊爾便懷上了伊爾的孩子。但伊爾不承認這個孩子屬于他。在法院上,伊爾因用一升燒酒賄賂了兩名男子作偽證,逃脫了法院的懲罰,娶了當時當地有錢的女子為妻。而在那之后,克萊爾的孩子僅存活了一年,克萊爾也被迫離開居侖市,淪為妓女??巳R爾的女性權利沒有得到維護,她的女性權利甚至沒有一升燒酒貴重。而罪魁禍首的伊爾卻心安理得地生活,居侖政府、市民也沒有對他表現出厭惡和排斥。這便種下了克萊爾對伊爾進行日后報復的種子。
幾十年過去了,克萊爾成為克萊爾·察哈納西安——大富婆,再次回到居侖。這時的居侖一片破敗,居民們都期待著克萊爾能施以援手??巳R爾提出向居侖捐款十億,其中五億歸市政府,五億分給各家。但條件是居侖市民要還克萊爾年輕時的公道,把伊爾殺了。市長認為公道不能用錢買到,并打著人性的名義義正言辭地拒絕接受克萊爾的捐款,市民們也都贊同市長的想法。
但沒過多久,居侖市民在克萊爾提議后,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對生活的要求逐漸提高,但是大部分都是靠賒賬。而發(fā)現這些變化的伊爾卻處在恐懼中,他的恐懼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而逐漸增強。而在這些變化的背后,是克萊爾的精心籌劃推波助瀾。她故意坐在明顯的位置享受奢侈生活,讓居侖市民羨慕,以致競相追逐奢侈生活。她放出了用籠子帶到居侖的黑豹,讓全城市民手持刀槍,尋找黑豹,對伊爾形成敲山震虎之攻勢。在這樣的仗勢下,伊爾的恐懼達到高峰。因此在黑豹死后,他決定出逃,卻被居侖人發(fā)現。大家都來為伊爾送行,告訴伊爾呆在居侖最安全,沒人想害死他?;疖囬_車前,居侖人卻將伊爾團團圍住,導致伊爾沒有辦法上車。最終沒能搭上火車的伊爾在眾人的包圍中癱了下去。
聽聞克萊爾在居侖城舉辦婚禮,許多記者蜂擁而至。他們想要探聽更多關于克萊爾的私生活,而居侖人準備對記者隱瞞一切。教師忍不住,憑借著酒勁,準備向來到伊爾店鋪的記者一吐為快。這時伊爾出現,他勸教師不要說出真相。記者走后,教師說出真心話,他希望伊爾能借助報界保護自己,因為教師深知居侖人沒辦法抗拒十億金錢的誘惑。但伊爾已不愿再抗爭。之后伊爾發(fā)現妻子和孩子們也開始賒賬買奢侈物品。他讓全家人打扮漂亮,開車去兜風。在他內心,這是他和家人的告別之行。兜風結束后,伊爾去參加市民大會,他的家人們去看電影。步行途中,他在康拉德村的樹林又遇到克萊爾。他們回憶過去,做最后的道別。大會上,市長向所有的居侖人和記者宣布克萊爾向居侖捐贈十億。教師表示全城人不再容忍伊爾的罪惡,要還克萊爾公道,接受捐贈。記者走后,全居侖人在市長的帶領下將伊爾圍住。伊爾沒能抵住心中的壓力,心臟衰竭而死??巳R爾最終兌現了承諾,將支票交給居侖人,帶著裝有伊爾尸體的棺材離開了居侖。
二.悲劇產生的根源
在克萊爾剛提出捐十億的條件時,市長以人性的名義拒絕接受捐款。之后,在教師與克萊爾的談話中,教師希望克萊爾發(fā)揚純潔的人性,收回捐款和條件,換種方式資助居侖人。此時,市長和教師口中的人性是以道德標準為準繩。對于教師的請求,克萊爾語出驚人:“人性是為女百萬富翁的錢袋而存在的”??梢姡巳R爾已經徹底物化。當記者來到伊爾店鋪采訪時,教師按捺不住要向記者說出隱情,伊爾按住了教師。伊爾已經認識到,自己罪不可赦。教師口口聲聲的人道主義者、西方人的原則——不殺伊爾,也在動搖。而當教師在最后的市民大會上再次提到西方價值觀時,他呼吁居侖人要不惜流血的代價捍衛(wèi)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再容忍邪惡和不公道的行為。邪惡和不公道的行為直指伊爾所犯的罪行。在對伊爾的討伐聲中,教師徹底物化。
而教師變化的背后是克萊爾十億金錢的誘惑。教師也曾對伊爾說“我們都是些什么人。那可恥的十億錢在我們心中燃燒。您要振作起來,為自己的性命而戰(zhàn)斗。您應該與報界取得聯系,您再不行動就來不及了。”牧師也曾叮囑伊爾快逃,“不管我們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我們都是軟弱的”,都會禁不起金錢的誘惑。但最后牧師也在金錢面前妥協,和其他人一起逼死了伊爾。為拿到克萊爾的捐款,市長更是出爾反爾。他稱殺死伊爾:“這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主持公道”“出于良心”。對于伊爾的死,市長甚至稱之為“興奮過度造成的”。為了克萊爾的十億捐款,牧師和市長,連同居侖的市民都徹底物化。他們瘋狂購物、添置新品、反復無常做出的決定盡顯人道主義的虛偽,道德感的缺失。而歸根結底,克萊爾年輕時的不幸遭遇和伊爾的死亡悲劇皆出于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觀:金錢至上。
三.喜劇元素
《老婦還鄉(xiāng)》本是沉重的悲劇,迪倫馬特卻以喜劇性的怪誕戲劇方式呈現。女主角克萊爾滿身珠光寶氣,卻裝滿了假肢,她身邊兩個胖瞎子以及給克萊爾抬轎子的兩個怪模怪樣的人都是有缺點的,是迪倫馬特丑化的人物。觀眾在面對這些人物時,更容易產生自身的優(yōu)越感,遇到笑點能夠輕松笑出。
第一幕中,因為伊爾想要克萊爾幫助居侖走出經濟破敗的困境,他因著年輕時對克萊爾的了解,主動搭訕。親昵地稱呼其為小妖精,稱贊她還是老樣子。但伊爾沒有想到,克萊爾展示出自己的假腿,讓伊爾很是尷尬。戲劇人物的言行不一,引發(fā)滑稽,展現出伊爾的虛情假意、表里不一。當克萊爾首次見到牧師時,克萊爾問:“您安慰垂死的人嗎?”首次見到醫(yī)生時,她問:“您開死亡證明書嗎,如果有人喪命的話?”克萊爾的問題讓觀眾瞠目結舌,其不合時宜的提問引發(fā)笑點。這為全劇奠定了怪誕的基調,也為之后克萊爾提出捐款條件作了鋪墊。康德拉村樹林中的各樣樹木、苔蘚、動物、彩云和樹根等都是由男甲-男丁來扮演。在樹林中,克萊爾說道:“瞧,一頭鹿?!蔽枧_上“男丙一個躍步閃開了?!睘榱耸箻淞钟酗L吹過的場景,舞臺上“裝成樹木的三個男人吹起氣來,手臂上下起伏地運動著”。此場景使觀眾明顯感受到這是在演戲,讓觀眾出戲。演員滑稽的模仿,不僅引發(fā)笑點,也讓觀眾在看戲時,主動與劇情保持一定的距離,來更全面地觀察和思考劇情。在迎接克萊爾的致辭中,市長稱贊其母親婚姻生活十分美好,其父親備受群眾愛戴,建造的房子至今有許多同行拜訪。而事實恰恰相反,因為克萊爾的酒鬼父親,母親早早跑了,死在瘋人院里。她父親建造的房子也無人知曉。市長繼續(xù)說道:“您當年的學習成績直到現在仍是教師們用來向學生推薦的榜樣。特別是您在最重要的科目,也就是動植物課方面的成績實在驚人”,而教師對克萊爾的真實評價是,“她考及格的功課只有植物學和動物學”。戲劇人物對克萊爾真實情況的描述和市長歡迎詞中的敘述形成強烈反差,令人捧腹,也刻畫出市長曲意逢迎、諂媚奉承的偽君子形象。
四.亨利伯格森笑的理論
亨利伯格森關于笑的理論:生活中事情、時間是不可逆轉、不會重復的,生活中的每個人是有機體、是獨立的,是自我完善、自我封閉的。而滑稽戲劇中則會出現不斷重復的話語、反轉的劇情和干擾,讓觀眾發(fā)笑。而笑料背后會有一條主線。戲劇中,表面上人是自由的,但在這條線的牽引下,人的行為呈現出僵化、機械,如同木偶?!胺彩菍⑿袆雍褪录才诺檬刮覀儺a生一個幻象,認為那是生活,同時又使我們分明感覺到那是一個機械結構時,這樣的安排便是滑稽的?!盵3]42
《老婦還鄉(xiāng)》第二幕背后的主線是克萊爾十億美金的懸賞。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伊爾的店買東西。開始伊爾很高興,但后來伊爾發(fā)現大家競相追逐昂貴物品,掀起賒賬風。而克萊爾卻悠閑地在陽臺聽著吉他、抽著煙,對居侖人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干擾,讓市民羨慕,也同時提醒他們:如果他們把伊爾殺了,他們也可以擁有她一樣的生活。伊爾覺察到,其實人們都盼望著他死。他束手無策,重復著向賒賬的人發(fā)問:“你們用什么付賬?”警察、市長也參與到賒賬、購買奢侈品中,甚至開始規(guī)劃新的城市。伊爾猛然發(fā)覺警察和市長也倒向克萊爾,便越發(fā)害怕。他重復著讓警察抓住克萊爾、讓政府保護他的安全。但隨著警察和市長身份的反轉,他們都以克萊爾的提議,沒有觸犯居侖城法制為由,否定了伊爾的要求,給伊爾以干擾。伊爾又來找牧師,向他訴說心中的恐懼。牧師勸他一心向善,伊爾卻一直在說市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兩人的對話答非所問,牧師更是對伊爾在整件事情的態(tài)度上進行了干涉。警鐘響起,預示著全民開始一起圍捕黑豹。牧師稱贊鐘聲美妙、積極。伊爾終于發(fā)現,原來牧師和市長、市民們一樣的想法。在伊爾指出牧師的倒戈后,牧師讓伊爾趕快逃。因為即便是他也是軟弱的,沒有辦法抵擋金錢的誘惑。這與前邊牧師正人君子的形象大相徑庭。
黑豹的放出,同樣屬于干擾。黑豹本與整個事件毫無關系。但因在伊爾和克萊爾戀愛期間,伊爾的昵稱是黑豹。在伊爾的潛意識里,黑豹就是自己。當警察接完電話,拿起槍要去圍捕黑豹時,伊爾下意識肯定地說“你們要圍捕我”。伊爾恐懼不斷增加的背后,其實是克萊爾的安排和操控,她深知居侖人愛慕虛榮。當她發(fā)現伊爾開始懷疑市民時,她放出黑豹,將伊爾的恐懼放大到極致。黑豹之死,讓伊爾越發(fā)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因此全城人哀悼黑豹,伊爾卻覺得全城人是在為他哀悼。
伊爾發(fā)覺自己呆在居侖城活不了多久,準備逃到澳大利亞。居侖城市民都趕來,重復地詢問伊爾“你要去哪里、我們陪你一起去、留在居侖城市最安全的、沒有人會殺你”。當伊爾指出市民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市民們一再重復回答:“那又怎么樣?”接著,市民們一再強調全城的市民會陪伴伊爾、都是老朋友,并祝伊爾旅途愉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伊爾準備上火車,但是全城的市民圍著他不讓他走。伊爾問他們?yōu)槭裁匆獓?,他們卻一再矢口否認。伊爾準備上火車,并說要是他上火車,準有人會拽住他,市民仍然一再否認。最終伊爾在市民的包圍下沒能登上火車。一系列的重復話語引人發(fā)笑,因為這背后是克萊爾的提議在人們欲望的心中燃燒。市民們不想讓伊爾離開居侖,因為他的離開會使市民們無利可圖??斓绞值镍喿釉趺茨茌p易讓它飛走呢?尤其是當市民重復地說“旅途愉快”,其實心里巴不得伊爾別走,干涉伊爾做出的決定,更加引人發(fā)笑。
人們對于伊爾機械重復、語無倫次的言語發(fā)笑,是因為他“不自知”,雖身陷窘境、險境卻仍在徒勞地向警察、市長、牧師尋求幫助,這是人物的悲哀之處。從這個層面上引發(fā)的笑具有些許諷刺的意味。而人們不由自主地發(fā)出富有喜劇性的笑聲,體現出來人們的一種心安理得的審美快感。
五.悲從笑中來
《文學藝術中的怪誕》[4]19-20中凱澤爾認為,在怪誕世界中原來與我們親密的、親近的東西,忽然變?yōu)槟吧暮蛿硨Φ臇|西。我們的世界忽然變?yōu)楫惣旱氖澜?,我們被迫從一個陌生的角度去觀察它,而這種奇怪和陌生既可以是喜劇性的,也可能是令人恐懼的,或者二者兼有。伊爾準備逃離居侖市,市民蜂擁而至,嘴上說著讓他走,卻圍堵伊爾不讓他上火車,引發(fā)笑點。以及在伊爾死后,記者們上臺。他們看到伊爾的尸體,好奇地問發(fā)生了什么事。醫(yī)生說:“心肌梗塞?!笔虚L說:“興奮過度造成的?!庇浾呒字貜偷溃骸芭d奮過度造成的?!庇浾咭遥骸吧鼘懴碌淖蠲赖墓适??!痹俅我l(fā)觀眾笑點。但是這兩處笑是,因觀眾在看劇時發(fā)現劇情的發(fā)展違反常規(guī),劇中人物的觀點和行為不一致產生的。這里的笑夾雜著反感、恐懼和厭惡。當居侖所有的居民都站出來殺死伊爾時,“荒謬的事情發(fā)展到極端,便具備了恐怖的意味,在這種意識下如果人們還能笑得出來,那么這笑中摻雜了恐懼的意味,或者說是人們有意識的想用笑來擺脫那種使他感到極端恐懼與痛苦的東西?!盵5]13伊爾的死亡本具有恐怖和悲劇意味,記者卻說生命寫下的最美的故事。這時觀眾的笑突出嘲諷的意味,也帶有死亡的味道。而更多的是對人類自身的嘲諷,抨擊現實資本主義社會中為了金錢,枉顧人性、道德的人類行為。因此全劇喜中帶悲,悲中帶喜,悲喜相融。
怪誕戲劇的喜劇表現方式讓觀眾通過笑得到釋放?;谋硌菪Ч層^眾與劇情產生距離,使觀眾無法對臺上的動機和行為進行認同,因此需要觀眾自己判斷劇中事物的是非曲直,從而達到喜劇教育的目的?!独蠇D還鄉(xiāng)》滑稽的背后隱藏著人性之惡,就連牧師也在劫難逃,更何況普通的市民。金錢的誘惑之下,伊爾的生命也變成了誘惑。居侖市民所說的人道主義和法制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在金錢的誘惑面前已不堪一擊??巳R爾也正是覺察到這一點,才將居侖人和伊爾玩弄于鼓掌之中。因此這部怪誕戲劇不僅引人捧腹,也使人們對金錢驅使下的悲劇進行深刻思考。
參考文獻
[1]韓瑞祥.“悲劇性的東西就是從喜劇中產生出來的”[J].《外國文學》,2005(5):70–76.
[2] 謝芳.試析《老婦還鄉(xiāng)》的怪誕風格[J].《外國文學評論》,1998(3):36-44.
[3][法]柏格森著.徐繼曾譯.笑——論滑稽的意義[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42-63.
[4][德]沃爾夫岡·凱澤爾著,曾忠祿、鐘翔荔譯.美人與野獸——文學中的怪誕[M].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1987:19-20.
[5]紀文光.論“笑”在荒誕派戲劇中的審美意味[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13.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