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霞
在這個網(wǎng)絡時代,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中,學著新詞、新句,還會時不時拿來“咨詢我”“考驗我”,讓我這個“先生”隨時面臨答不上的尷尬,真的有點“out”了,快“hold”不住這些“神獸”了。
那么,師生應如何迎接后喻時代的到來,如何應對反哺文化呢?
思想上要心連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從前“三娘教子”的前喻文化變?yōu)楝F(xiàn)在的“子教三娘”的后喻文化。父母開始向子女學習手機支付、智能產(chǎn)品的使用。師生亦然,在知識大爆炸時代,作為老師的一桶清水再也無法適應學生現(xiàn)代滔滔洪水?!侗秤啊芬徽n導入的歌曲《父親》,學生們根本沒聽過,可《恐龍無處不有》中導入很多恐龍圖片,學生對恐龍類型卻如數(shù)家珍,他們對恐龍?zhí)攸c的描述讓我學到了很多。其實,很多教師的見聞遠不及現(xiàn)在的學生,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早該“下崗”了。所謂“學無先后,達者為師”,為師者要放下身段,敞開心扉,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后喻文化的到來,與學生心連心,從容接受文化的反哺。
行動上要手牽手。上課用多媒體,我總是手忙腳亂,有時多媒體放不出聲音,有時又不會放大;放投影不會拍照,不會使用批注;有時圖片不會處理,很多工具不會使用。這時,我總是謙虛地問學生怎么使用,孩子們對這些新事物學得非??欤瑫哑渌蠋熒险n的經(jīng)驗分享給我,讓我輕松“偷”來了很多技術,這真得感謝我的這些孩子們。我上課經(jīng)常使用“點贊”“給力”“打CALL”等詞,對孩子們進行夸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增強了課堂教學趣味性。
成長上要肩并肩。前喻文化講究傳承,聽老師講過去的知識,傳承傳統(tǒng)美德,傳承歷史文化,傳承知識經(jīng)驗,老師的教誨受益終身。后喻文化講究傳遞,昨日之時,你教我人生真諦、學會成長;今日之時,我教你舊詞新用、不再落伍。老師經(jīng)學生“指點迷津”,享受了新知識的便利,教學有了革新;學生經(jīng)老師的“傳幫帶領”,學習時有動力,上課時有了成就感,師生肩并肩,互攙扶,互相傳遞經(jīng)驗,共同經(jīng)歷人生,達到了教學相長、師生共進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西省襄垣縣五陽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