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華
【模擬金題】
題目:這里有我
要求:(1)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3)不得抄襲。
【思路導(dǎo)引】
審題時,首先要明確“這里有我”是一句話或者一種感受。如果是一句話,要寫清楚這句話是誰在什么情境下說的,如果是一種感受,要寫清楚這種感受是誰在何種情境下體驗到的。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我”是誰?二是,“這里”是哪里?
“我”可小至一人,如媽媽、自己,一物,如冰墩墩,也可大至一國,如中國,當(dāng)然把“我”設(shè)定為冰墩墩、中國,那么就要采用擬人手法。
“這里”從時間上講,可以是立足現(xiàn)在,也可以是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暢想;從空間上講,可以是具體的活動場景、生活背景,如學(xué)校、故鄉(xiāng),也可以是泛化的地理空間乃至精神空間,如祖國山河、詩歌海洋。
“有”是一種自覺的存在感,是“我”對“這里”的感受與回應(yīng)。
選材時,要在生活場景與事件中展現(xiàn)個體的情感體驗,如果采取宏大敘事,也要具體到活生生的人,要讓人物自己來表現(xiàn),要以小見大,從小人物、小事情上見大格局,如人文精神和親情關(guān)懷等,要以青少年的視角,寫出自己的成長體驗。
比如可以寫重回故鄉(xiāng)或母校,看到“我”用過的物件、走過的路、愛著的人,想到“我”曾經(jīng)的喜怒哀樂、灑下的汗水、獲得的榮譽(yù),寫出“這里有我”的存在感,通過重溫親情友情,體會到愛與責(zé)任,從而獲取前行的力量。
【佳作示例一】
這里有我
湖北省天門中學(xué)? 張良延
春寒料峭,我趴在窗前看空無一人的街道。太陽藏在云層之后,沒有一絲暖意。積雪尚存的樹枝間,偶爾傳來幾聲鳥鳴,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yán)峻,爸爸已經(jīng)有好多天沒有回家了。
廚房里傳來媽媽煎雞蛋的“啪嗞”聲,只聽媽媽喊道:“兒子,你爸說他一會兒要來我們小區(qū)送物資,你給他帶份早餐下去?!蔽乙宦?,整個人瞬間打起了精神。
爸爸是社區(qū)醫(yī)院的院長,此番新冠疫情來勢兇猛,給了這所小醫(yī)院重重一拳。醫(yī)療水平落后,防疫物資供不應(yīng)求,爸爸和他的同事們冒著與確診患者直接接觸的風(fēng)險,沒日沒夜地四處奔波。病室消殺、病情追蹤、病人轉(zhuǎn)院……事無巨細(xì),爸爸都要親自過問。別說回家,有時忙起來,就連接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
電話鈴聲響起,是爸爸到了!我往窗前一看,果然看到一個“大白”在小區(qū)大門口張望,那會是爸爸嗎?我拎起餐盒,箭步?jīng)_下樓去。
隔著院墻柵欄,在那張被口罩、防護(hù)服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臉上,我看到了一雙眼睛,那是熟悉的深邃堅毅的爸爸的眼神,卻又失去了往日的炯炯有神,我不禁愣了下。還是爸爸主動伸出手來接過餐盒,笑著說:“不認(rèn)識了吧?”
“媽媽叫你趁熱吃?!蔽也缓靡馑嫉匦χf。
“好,我現(xiàn)在騰不出手,待會上車再吃。你和你媽還好吧?最近上網(wǎng)課有認(rèn)真聽講嗎?還偷偷玩游戲嗎?”爸爸好像攢了很多問題,一股腦問了出來。我正不知要先回答哪一個,爸爸的手機(jī)響了起來,好像是媽媽打來的,只聽他笑著說:“家里有你,我放心!”媽媽不知還在嘮叨什么,爸爸看了看手機(jī)屏幕,說:“醫(yī)院來電話了,先不跟你說了?。 ?/p>
爸爸又接了個電話,聽清原委后,跟對方說:“這里有我呢,你先回去處理家里的事。”
等爸爸掛了電話,我才插上嘴,說:“爸,你一個人忙得過來嗎?要不要我?guī)兔Γ俊?/p>
“沒事,這里有我,搞得定!你裝備不行,快回家去。”我跟他竟齊聲笑了起來,可不知怎的,我的鼻子有些發(fā)酸。
看著爸爸忙碌的身影,我心中升起一個愿望:希望將來我也能像爸爸一樣,堅定地說出“這里有我”,像他一樣,勇敢地承擔(dān)起一份責(zé)任,給他人帶來一份信心。
【評點】本文記錄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我”給工作繁忙的爸爸送早餐。但在特殊的背景——疫情防控緊張形勢下,“我”感受到了爸爸工作的價值,爸爸說的“這里有我”更是對“我”產(chǎn)生了極大的觸動,讓“我”升騰起像爸爸一樣勇于承擔(dān)責(zé)任的強(qiáng)烈愿望。
【佳作示例二】
這里有我
湖北省天門中學(xué)? 伍云帆
在湘西雪峰山麓的一片涌動著金色希望的稻田里,藏著一個形單影只的我。在自花授粉的水稻家族中,雄蕊退化的我在稻田里成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存在,雖然我跟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發(fā)芽拔節(jié)、抽穗揚(yáng)花,但我的未來只能聽天由命,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什么價值,也許等待我的只是被人當(dāng)做野草拔掉吧。
然而,在那個七月的早晨,當(dāng)那位和藹的老師發(fā)現(xiàn)我時,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一種難以名狀的興奮,這是我第一次受到別人的重視,我感覺到了,這里有我,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
那位老師,名叫袁隆平。
從此, 我身處的這片土地被冠上了“實驗田”的美譽(yù),享有了特殊照顧。不僅袁老師日夜守護(hù)我,而且時常有來自各地的專家學(xué)者來看望我,他們對著我比劃,勘測各種數(shù)據(jù),還給我繪制畫像,記錄我成長的每一步。
一天晚上,深藍(lán)色的天幕上勾勒出月亮的銀影,袁老師蹲坐在我身邊,用他粗糙厚實的大手小心翼翼地?fù)崦绎枬M低垂的籽粒,眼中閃爍著欣喜的光芒,他喃喃自語道:“咱們能讓更多的人吃飽飯了。”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我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但我感受到了,這里有我?guī)Ыo他們的驚喜與震撼。于是我下定決心,努力生長,不辜負(fù)他們對我的關(guān)愛與期望。
春種秋收,寒來暑往,經(jīng)過幾年的培育,我的身影遍布神州大地,而袁老師也變成了袁爺爺,他有了另一個名字, 叫“雜交水稻之父 ”。有了他,十幾億中國人不用再餓肚子了。我也明白了,這里有我,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
后來,袁爺爺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yuǎn)離饑餓。”在新的世紀(jì)里,我?guī)е碌氖姑叱鲋袊?,走向世界。在亞洲、非洲、美洲?shù)十個國家茁壯成長,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擺脫了饑餓之苦。
今天,盡管袁爺爺已經(jīng)不在這世上了,但是這世上還有我,我會將他對祖國、對世界的愛傳承、發(fā)揚(yáng)下去。
每一個收獲的時節(jié),世界各地的土地上,稻香滿野,麥浪流光。我置身其中,不禁滿心歡暢:這里有我,真好!
【評點】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一株雜交水稻的口吻寫出了“我”最初因為與眾不同、不能自花授粉而自卑,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然后在袁隆平老師的培育下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變得自信;最后帶著袁隆平爺爺?shù)男脑缸呦蚴澜?,去幫助飽受饑餓之苦的人們。這種充滿使命感的心路歷程,既吻合“這里有我”的題目要求,又向袁隆平爺爺致敬,構(gòu)思非常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