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圃
前篇談到借勢,說起黃賓虹是因為在四川看到了夜幕中的山勢有所感,才終于有了自己的樣式??墒?,若沒有傅雷的大力肯定,或者他沒有那么的長壽,乃至社會整體藝術審美的變化,對他的藝術評價,可能也就是民國同行說的“黑、亂、丑”。所以,勢千變萬化,充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畫家若想外求之,很容易陷入困境。20世紀80年代,對于傳統繪畫的否定達到了極端,我也很苦惱,也曾經不斷嘗試新的藝術形式,進行筆墨實驗,希望能獲得同行們的肯定,畢竟滔滔大勢,個人的力量真的很弱小??墒牵^眾的掌聲真會帶給我們心性上的平靜么?若被掌聲帶偏了我們的思想,那個畫畫的人還是自己么?孟子說:“充實之謂美?!睂τ诋嫾襾碚f,能借勢就在于充實了自性,否則就不是借勢,而是被“勢”所驅使、同化,乃至吞沒了。
從技術上看,“充實就是要盡筆、墨之性”。這里的筆墨是材料工具。古人為什么會用毛筆創(chuàng)作書畫?因為“筆軟則奇怪生焉”,毛筆的特性是軟,以軟筆寫出硬筆都不能寫出的線條,恰似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即不能在筆法上將“柔軟”之韌性圓滿表現,它在筆墨(這里是指審美)上就是不充實的,不足以言美。所以,不要把毛筆跟硬筆、炭棒、排刷作比較,在材料上特性不一樣,則其繪畫之道必然不同。道不同,則不相為謀。墨和了水,就有了四種基本變化:濃、淡、干、濕,在此基礎上,墨色的變化可以說千姿百態(tài),核心就是明暗、虛實的穿插和交融。古人仰觀俯察,發(fā)現宇宙萬物最基本的規(guī)律原來是陰陽二氣相反(即對立)而又相成(即統一)于太極之圓滿和諧的對立統一規(guī)律。墨和宣紙?zhí)烊痪褪且缓谝话祝魂幰魂柕拇嬖?,所以,畫家在材料工具上能盡其性就是“充實”。對毛筆不了解、對墨的變化不能把握,對紙張的滲水性不清楚,都會影響畫家的創(chuàng)作,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也不應成為畫家特意進行材料突破的理由。至少從目前看來,毛筆、墨水、宣紙三者還是最適合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繪畫材料,而且對它們的把握,當代的我們還遠遠不能說已經物盡其性了。
從審美上看,“充實”就是在畫理上的“蓄勢”?!秾O子兵法》中有曰:“飛流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薄俄n非子》中有曰:“使堯為匹夫,不能制三人,而紂為天子則可以為虐天下?!睙o論用兵還是御眾,都要取勢,危檐之下,白龍魚服,其危險就來自于無勢。文藝書畫,也不例外,莫不取勢,最怕語言空洞、意境乏味,不能借“勢”而行。所以,繪畫中的“筆法”首要也在于用“勢”,它實則是形而上的“畫道”形而下到“畫技”的重要因素。勢分剛柔,一剛一柔之謂法,剛柔相濟,二者在消長、摩蕩過程中,筆墨氣機的運行起伏回環(huán)、開合張弛,這個節(jié)奏韻律就是筆勢,也就是常說的用筆。韻律優(yōu)美,就是用筆好;韻律牽強,就是用筆不好。因此,力與勢應,氣與韻合,才是中國畫用筆最基本的方法和審美準則。所謂用筆三病中的板、刻,就是因為這兩種用筆阻礙了生機的流暢性。當然,生機的運行太激烈和簡單,也會影響節(jié)奏。畢竟心臟跳得太快,也會引起腦溢血,乃至昏厥等疾病。也就是說,勢很重要,但也很危險。畫家面對它的時候要有分寸感。夫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對“勢”的把握已經游刃有余,原則就是“己之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勢的平衡。可以說,中國書畫就是一門關于如何平衡“勢”的藝術,它關聯書畫藝術的內外、上下、左右,可謂無處不在,是畫面生機活潑的動力。
從個人際遇來說,“充實”就是對人生的理解要透徹。人生就是一本大書,酸甜苦辣,油鹽醬醋,一點都不能少,可又是一點都不要留意,住與不住之間,分寸感的把握實在太難。所以,人的成功肯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是許多因素共同促成的。想當年,因為有國家恢復高考,有高校缺少老師的大勢,有朋友拔刀相助,有找到貴人相助的小勢,當然也有我作為一個農民畫家相對有些名氣的蓄勢,還有曲阜師范學院強勢,等等,我才能從一個農民一下子成了大學老師。而之所以來廣西藝術學院,卻也是因為國家大勢變了,沒有農民轉正的政策支持了,只能走考研究生,然后留校的這條路,才能把一家人的戶口變成城市戶口。所以,勢其實不分好壞,全在你如何應用和隨機應變。正是因為它的變化莫測,所以更多人喜歡將之稱為“命運”,覺得仿佛有一只手在擺弄著我們的人生。其實,人生雖不可小覷,但個人對勢的認識和把握顯然更加重要,這就是人的主動性,繪畫中畫家最重要的品質。那時我對傳統書畫有足夠深的理解和實踐功夫,畫作寄到廣西藝術學院,老師們就一致決定招收我,面試的時候,陽太陽只是善意地問了一個問題:“你愿意畢業(yè)以后,留校工作么?”對于其他人,他甚至要求考生背誦《長恨歌》。作為一個農民,當時的我在文學層面的積累還是不足的。畫史中老說“人品即畫品”,很多人有疑惑,二者有必然關系嗎?當然有,其中關聯的就是外勢和內勢的平衡。比如蔡京之所以被踢出書法四大家,就是因為他為了名利,捧了徽宗的臭腳。徽宗是一個能把王炸的牌都打了個稀巴爛的人,所以蔡京的結局不言而喻。
《大學》中有說:“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边@段話說得真是太好了,所以不得不把整段都寫下來。讓我們做一個藝術的解讀:畫家要先注重品德修養(yǎng),畢竟道德修養(yǎng)決定了審美觀,有了正確的審美觀,畫家的作品自然會有格調,格調高的作品自然有知己欣賞,有了知己,自然就會有影響力。所以,畫家對于“勢”的理解,還是要以道德為基礎,以審美為準繩,以格調為目的,不要被“勢”所裹挾,以為“黑、亂、丑”就是黃賓虹,“大紅大綠”就是齊白石,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只有以我為主,立足傳統,與時俱進,則無論是現代化,還是當代化,還是未來化,繪畫的成功都不在話下。FE3AC71A-F7E4-4BDD-B149-FC107B46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