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子彭
五月至十月的每天凌晨四五點,爺爺總是帶著小黑穿過田野,跨過溝渠,走在羊腸小道上,去偏僻的小河邊,去淤泥遍布的沼澤地,用他長滿老繭的大手,收回前一天下午放入水中的一串串黃鱔籠。一個、兩個、三個......足足三十多個。扁擔(dān)兩頭兒掛滿水淋淋、沉甸甸的黃鱔籠,爺爺將它們吃力地挑回家。
爺爺卸下沉重的擔(dān)子喘口氣。此時,一天的繁忙才剛剛開始。爺爺脫下裹滿淤泥的長筒靴,解開那件千瘡百孔、濕透了的藍(lán)色上衣,麻利地將衣袖卷過肘關(guān)節(jié),皺著眉,抽著煙,坐在長板凳上,熟練地打開一個個籠蓋,倒出他的戰(zhàn)利品。
若我咬牙起個大早或許有幸體驗拆“盲盒”的樂趣。一個個“盲盒”被打開時,里面會有黃鱔嗎?還是其他“小可愛”呢?
“哇,好大好大!”眼見一條比我大拇指還粗的黃鱔,我頓時尖叫起來。爺爺高高地提起黃鱔,刻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笑容。有時一個籠子打開什么也沒有,爺爺不氣餒,繼續(xù)一個接一個地拆著“盲盒”:里面有時是小青蛙,有時是小魚、螃蟹、龍蝦,偶爾還會碰到一個終極“大獎”——水蛇。望著水桶里的各色“小可愛”,我深知這些“盲盒”蘊含的艱辛,它們是爺爺每天早起用勤勞的雙手換來的!
運氣好的時候,爺爺能收獲兩三斤黃鱔。我們不在家時,爺爺連最小的都舍不得吃,都會拿到集市上賣。若我們在家,他一條都不賣。紅燒黃鱔、清蒸黃鱔、鱔絲羹擺滿桌時,那是什么感受?我們臨走時,一袋又一袋洗干凈的黃鱔被塞進(jìn)后備廂時,那又是何等心意?
這特別的“盲盒”是爺爺晚年的寄托,充滿了對收獲的期待。爺爺用它們在我們心中織出一張美好的“親情網(wǎng)”,“網(wǎng)”住了一家人的心。
小學(xué)生作文·小學(xué)中高年級適用202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