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小華
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的這群駕駛員們都是最最平凡的公路人,通過多年除雪保通工作和搶險救援行動的磨礪,這些最最平凡的公路人用實際行動凝練出了“奮行、暢行、先行”的瑪依塔斯公路人精神。
瑪依塔斯風區(qū)暴風雪突起,致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出現(xiàn)“地穿甲”現(xiàn)象。除雪車緊急清理公路積雪,打通“雪梗阻”。李小華 攝
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肩負著新疆省道201線和省道318線共74公里(瑪依塔斯風區(qū)路段)的除雪保通工作?;厝藛T由漢、哈、維、回、蒙、土6個民族的26名職工組成,如今,基地的除雪設備增強了,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這里的駕駛員們還是有一些“煩心事兒”。
33歲的哈薩克族拋雪車駕駛員吾爾肯·木熱阿西對瑪依塔斯的環(huán)境、氣候十分了解。提起省道318線瑪依塔斯路段,他心里充滿了敬畏。
省道318線342公里處至367公里處的瑪依塔斯路段位于瑪依塔斯風區(qū)南緣,公路蜿蜒穿行在加依爾山中,沿線沒有可識別的標志物,路面比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窄3米,除雪機械掉頭比較困難。公路的走向大多與東西風勢斜交,角度比較大。路基平緩,公路起伏大,彎道多,路塹段也多,有深溝4處。刮大風的時候,路面極易積雪,剛清理完的路面不到1個小時就又淤滿了,可謂是瑪依塔斯風區(qū)公路風雪災害的重災區(qū)。除雪機械上路清雪時,需結(jié)伴而行,若一輛機械掉下路基,得在另一輛機械的幫助下才能重回路面。
冬季的省道318線瑪依塔斯路段日交通量不大,但道路經(jīng)常會被風雪覆蓋,行駛在路上,四下白茫茫一片,由于沒有參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大家都十分小心,救援時也格外注意安全。
2021年1月22日晚,瑪依塔斯風區(qū)遭受14級西風的襲擊,省道201線和省道318線的瑪依塔斯路段滯困了117名群眾?,斠浪狗里L雪搶險基地出動了所有機械和車輛上路救人,駕駛員吾爾肯·木熱阿西也參與了此次救援行動。1月23日3時許,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滯困群眾被全部營救到安全地帶。4時20分許,3輛除雪機械、1輛巡道車和1輛應急救援客車從省道201線的岔路口向省道318線的事發(fā)地進發(fā),行駛了不足兩公里,就因看不清前方道路只能原地待命。10時30分許,太陽出來后,能見度增加,機車緩緩向前行駛,一直到12時許才來到距省道201線岔路口4公里處的高速公路橋附近,找到了7輛滯困車,把所有的司乘人員營救到了鐵廠溝鎮(zhèn)。
因此,許多過往司機都把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比作“魔鬼”路段。如今,吾爾肯·木熱阿西在風區(qū)除雪保通、搶險救援已有9個年頭,風里來,雪里去,經(jīng)歷了近百次搶險救援行動,省道318線的瑪依塔斯路段雖然讓他覺得膽寒,但搶險救援經(jīng)歷卻成為他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今年44歲的輪式推土機(以下簡稱“輪推”)駕駛員周四海開輪推有4年了。
駕駛員在雪地上為大貨車掛拖車帶。李小華 攝
2010年,他駕駛白色輪推在阿圖什公路管理局服役,2019年調(diào)入額敏公路分局。由于機械老化、易臟,除雪時振動大、噪音也大,連續(xù)除雪10余個小時后,周四海常被顛簸得腰酸背痛,腦袋悶悶的,耳朵嗡嗡響,既聽不到說話聲,也吃不下飯?;氐交睾?,還要仔細檢查車況,擔心再出車時會因機械故障而誤事兒。
周四?;加袊乐氐谋茄?。使用柴暖時,熱氣在車前窗結(jié)冰,影響視線,需要把側(cè)窗打開透氣,然而一旦遭遇冷風,他的鼻子、眼睛又瘙癢難耐,噴嚏打個不停。于是,在寒冷風區(qū)作業(yè)的他“上冷下熱”,備受煎熬。
輪推的駕駛室門離地面有兩米多高,爬梯很容易被冰雪裹實。風雪天氣時,不論是上下機械還是開關(guān)車門,都是件很困難的事,一旦體力透支,便充滿危險。2019年除雪時,周四海一不小心從爬梯上摔了下來,左腿摔斷,在家休養(yǎng)了半年。
輪推跑得慢,作業(yè)時更慢,如果去遠一些的路段除雪,趕回駐地往往會錯過午餐時間,需要在車里準備食物和水。大風天氣時,風區(qū)異常寒冷,周四海出車前不敢吃得太飽,哪怕渴了也不敢多喝水,因為如廁實在是件麻煩事兒,小便時迎著風吹得臉上都有,背著風漩得滿身都是,在柴暖的烘烤下,異味很大;大便時,排泄物遇到風雪就變成漩雪,圍著人轉(zhuǎn),使勁兒往秋衣秋褲里鉆,幾秒鐘就把人折騰得受不了,只能草草了事,粘上了雪沫子的秋衣秋褲一回到駕駛室里,就融化變濕,甭提有多難受。所以他很多時候都是硬憋著,回到基地就往衛(wèi)生間跑。如果碰上拉肚子,那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在省道318線除雪,有的路段白茫茫一片,看不到路邊。晴天時,由于白雪的反射光強烈,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眼睛酸脹、流淚。因此,周四海回到車庫時往往看不清東西,需要緩上十幾分鐘才能恢復視力。他平時最怕的就是清除公路邊的積雪,因為駕駛室位置較高,所以看路面有一定的視角差,無法判斷路緣,有時候輪推一不小心就下了路基,被積雪掩蓋的涵洞臺帽是最大隱患,一旦撞上,不論對人還是對機車都會造成不小的損傷。
路上的風吹雪很瓷實,拋雪車、雪犁根本吃上勁兒,只能靠輪推打前鋒,把硬雪推松,再由拋雪車清理干凈。若是碰到路上有廢棄的金屬片或塑料等硬垃圾,周四海就要下車把這些廢棄物清理到路基下,因為這些硬垃圾如果被后面作業(yè)的拋雪車卷進去,極易誘發(fā)機械故障。
途經(jīng)風區(qū)的小車一旦滑下路基,周四海就要躺在雪地里掛拖車帶,用輪推把車拉拽到公路上。如果是大貨車滑下路基,那他就需要從輪推后取下20多公斤重的粗鋼絲繩,掛到大貨車上,為此,他的手常常被鋼絲繩上的鋼刺扎得冒血。然而每當推雪救援時,碰到幾十輛車尾隨在他駕駛的輪推后,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就會從周四海的心里油然而生。
2021年12月,單位組織體檢,42歲的多功能除雪車駕駛員張紅強有多項檢查指標超出正常值范圍。高壓189,低壓138,尿酸高達470,腳趾經(jīng)常疼痛,藥不離身。醫(yī)生囑咐他不能熬夜、不能疲勞、不能受涼。然而20多人的食堂不可能為他一個人開小灶,遇上嘌呤高的食物或忌口的飯菜,他不敢吃,只能回宿舍吃些水果或零食。由于水果不能長時間存放,他只能趁著巡道的機會,搭乘巡道車去20公里遠的霍吉爾特鄉(xiāng)買一些水果、零食。許多駕駛員從縣城回基地,包里裝的是煙和飲料,而張紅強的包里除了水果、零食就是藥。
“深更半夜看到兄弟姐妹的來電,頭皮會發(fā)麻?!睆埣t強如是說。他的父母住在農(nóng)村,都已年過古稀,若是半夜接到家人電話,多半是父母的身體出了狀況。常有人問他為什么不轉(zhuǎn)到縣城除雪保通?他說:“開應急救援客車的駕駛員必須是A照,而基地就只有我一人有A照。人過了40歲,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凡事沒必要斤斤計較,只想踏踏實實工作,把工資拿回去養(yǎng)家?!?/p>
與張紅強同一個宿舍的劉建峰,家住額敏,父母住在托里縣城,老婆挺著大肚子還要在家?guī)蓚€孩子;48歲的曹玉亮,家在塔城,母親年近耄耋,身體狀況更差。大兒子上小學,小兒子上幼兒園,媳婦平時對他的抱怨也不少,本想跟領導反映情況轉(zhuǎn)到縣城里除雪保通,然而在縣城除雪保通的駕駛員年齡普遍比他大,身體情況也比他差,曹玉亮實在是張不了口……
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的這群駕駛員們都是最最平凡的公路人,通過多年除雪保通工作和搶險救援行動的磨礪,這些最最平凡的公路人用實際行動凝練出了“奮行、暢行、先行”的瑪依塔斯公路人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雖然他們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煩心事兒”,卻還是默默堅守,努力將瑪依塔斯公路人精神融成新疆交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