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宋一行
我采訪過許多奧迪車主,當我問及奧迪旗下哪款車是他們的DreamCar 時,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我,A7 是他們心目中的白月光。類似的問題拋給奔馳車主,答案從A45 到CLS Shooting Brake(獵裝車)再到S 級都有。誠然,A7 有著奧迪旗下其余車系都不具備的獨特設計與美感。比起歷史更悠久的奔馳開枝散葉般發(fā)展出各種各樣或陽剛或陰柔的車型,奧迪在較短的歷史中能夠有A7 這樣一款車特立獨行,以從容優(yōu)雅來打動消費者還是相當不易的。
初代A7 發(fā)布于2010 年的巴黎車展,它的到來便是為了爭奪奔馳CLS 剛開啟不久的豪華品牌五門轎跑這一全新細分市場。如今我們看到的A7 早已更新到第二代,在2021 年,上汽奧迪推出了針對國內消費者的加長版A7——上汽奧迪A7L,這也是上汽奧迪旗下的首款車型。上汽奧迪對A7L 做了頗多針對性改動,其中最大的變化是直接給掀背的A7 加了個尾廂,將原先進口版的五門轎跑變?yōu)樗拈T轎車,這樣的做法難免引起爭議。我們這期還是選擇進口版的A7 作為對比車型。
反觀奔馳,CLS 可以算得上這一細分市場的老前輩了,奔馳于2004 年就推出了基于W211 平臺的第一代奔馳CLS。剛推出的前四年,CLS 在五門豪華轎跑領域可謂是獨領風騷,直到2010 年才迎來了首位勁敵奧迪A7。2012 年寶馬6 系也曾殺入該細分市場,但由于水土不服,在發(fā)布6 年后于2018 年停產。
我們眼前看到的CLS 是第三代CLS 的中期改款車型,于2021 年的上海車展完成首發(fā)。新車基于MRA 模塊化平臺打造,換上了直列四缸2.0T 和直列六缸3.0T 發(fā)動機,更具爆發(fā)力。引入國內市場后,中國還特意為其增添了一款1.5T 發(fā)動機匹配48V 輕混系統(tǒng)的動力組合來減輕國內偏高的排量稅負擔。
對于風尚類轎跑而言,外觀絕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標。通常這類車停在展廳中需要第一眼就把消費者迷住,若非如此,來到綜合比拼各項能力環(huán)節(jié),最后十有八九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也正是出于這樣的考量,任何車企對于轎跑外形的改動都會慎之又慎。然而,不知是第二代CLS 太過驚艷還是第三代CLS 回歸家族式設計語言迫使其削弱了個性,第三代CLS的改動是否成功,大家心里各有論斷。奔馳在第三代CLS上采用了奔馳最新的家族式設計語言,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它更像是一款“奔馳”,但接近套娃式的前臉無疑弱化了原先的優(yōu)雅氣質,犀利、運動之余,喪失了CLS 原有的神秘感。平直的車身線條放在一輛四門轎車上很合適,但放在轎跑身上多少顯得有些臃腫。
換代后的A7 外形無疑是顛覆性的,如果說第一代A7 仍停留在刻意模仿,那么第二代A7 便是奧迪徹底展示自身設計功底的一款作品。依托于五門掀背設計,A7 整個尾門與后擋玻璃可以一體式打開,這種設計已經完全擺脫了CLS 帶來的束縛。奧迪自家的流水式車燈更是營造科技感的高手,貫穿式尾燈如今早已成了潮流設計,但若將時針撥回到2017 年,A7可以說是首款將貫穿式尾燈與車尾融合得恰到好處的車型。
動力方面,兩款車很有默契地都沒有選擇過分壓榨發(fā)動機性能,畢竟再往上還有CLS AMG 與RS7 開辟更高端的戰(zhàn)場。CLS 在最新一次改款車型中給出的是四款同為2.0 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高/低功率版車型,其中高功率版的2.0T 包括一款配備48V 輕混系統(tǒng)與兩款未配備輕混系統(tǒng)的車型,四款車型均配備了奔馳最新研發(fā)的9G-Tronic 變速箱。其中,即便是低功率版車型也能夠在1650 轉/分便爆發(fā)出320 牛米的峰值扭矩,動力上完全可以滿足日常出行的需求。
奧迪A7 在2022 年1 月完成改款,同樣也選擇了全系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高/低功率版車型,只是它并沒有像奔馳一樣搭載48V 輕混系統(tǒng)。但性能參數(shù)方面,奧迪A7也并不含糊,低功率版的A7 能爆發(fā)出320 牛米的峰值扭矩。并且全系配備了7 速雙離合變速箱。
對于這類風尚轎跑而言,與它們最契合的場景應該是在某個工作日的午后,低速巡航在有情調的小馬路或濱江大道上。對應這樣的用車場景,哪怕是2.0T 低功率版車型都已經屬于動力相當過剩了。
編輯觀點
沒了獵裝版的CLS多少讓人感到遺憾,愈發(fā)像一輛“正經轎車”的CLS更是讓人提不起太大興趣。如今上汽奧迪剛推出預售價不到50萬元的2.0T版本的A7L,如此高的性價比勢必會帶來一波銷量增長。此時進口版的A7雖說剛改款不久,但為了獲客一定會給出優(yōu)惠,入手一輛進口版新款A7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