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孩兒第一次睜開眼睛看世界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媽媽是一棵棗樹。女孩兒看到了自己的姊妹和她一樣牽掛在媽媽身上,每位女孩兒都是一朵小小的棗花,在藍天下用笑容彰顯美麗。媽媽對自己的每個孩子都悉心呵護,她不遺余力地從貧瘠的土地汲取營養(yǎng),再通過自己的軀干將營養(yǎng)傳輸給每一個女兒,促使她們女大十八變。媽媽有時力不從心,她每天只能給孩子們吃兩頓飯。(開頭作家采用擬物的方法,把劉佩佩比作紅棗女孩兒,把劉佩佩每天只能吃兩頓飯的事例變成紅棗的故事,然后,按照紅棗的生長經(jīng)歷來寫童話。)
一天,女孩兒問媽媽:“世界上的生命都是我這個樣子嗎?”
媽媽說:“不都是你這個樣子。還有很多種,比如有的生命會飛,剛才落在你身邊的叫鳥。”
女孩兒:“我為什么不會飛?”
媽媽:“如果所有生命都會飛,世界就亂了。堅守同樣光榮?!?/p>
女孩兒:“還有別的生命嗎?”
媽媽:“有的生命會造汽車。”
女孩兒:“什么是汽車?”
媽媽:“現(xiàn)在從遠處開過來那東西就是汽車。”
女孩兒:“能造汽車的生命很了不起吧?”
媽媽:“所有生命都了不起。咱們不會造汽車,但他們不會開花?!?/p>
女孩兒:“我想坐汽車?!?/p>
媽媽:“那你就要克服很多困難,堅持成長。等你成為果實時,就會坐上汽車周游世界?!保ㄗ骷也捎脭M人的手法,把紅棗比作人,讓紅棗也會思考、會說話、有情感。這是母女二人在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各有不同,每種生命都應(yīng)該克服困難,堅持成長,就會成功。)
媽媽所說的困難,女孩兒很快就領(lǐng)教了。烈日當頭,女孩兒無處藏身,她咬牙堅持,就為了坐汽車的愿望能實現(xiàn)。沒有一滴水,沒洗過一次澡,女孩兒每天風浴,靈魂一塵不染。(為了實現(xiàn)坐汽車的愿望,紅棗女孩兒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
一些姊妹堅持不住,從媽媽身上逃脫,女孩兒目睹她們化為腐朽。(逃脫后,愿望注定要失敗。)
女孩兒在貧困、干旱和酷日下凝聚生命,由青變紅,成為一顆魅力四射的紅棗女孩兒。(紅棗女孩兒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快成功了。)
這天,一輛汽車開到棗樹下。
媽媽對女孩兒說:“祝賀你,你坐汽車的時候到了。”
女孩兒說:“您怎么知道?”
媽媽說:“因為你紅了?!?/p>
女孩兒說:“我的紅皮膚很好看吧?”
媽媽:“那是血的顏色。”
女孩兒:“血是什么?”
媽媽:“造汽車的生命離不開血。如果沒有血,他們就造不出汽車了?!?/p>
女孩兒急了:“他們會缺血嗎?”
媽媽:“會。”
女孩兒:“那怎么辦?”
媽媽:“你可以為他們補血,你是紅棗女孩兒,你的顏色就是血的顏色。你愿意嗎?”
女孩兒:“我愿意?!?/p>
媽媽:“會造汽車的生命中也有女孩兒,她們會失血,她們最需要你的幫助。”
女孩兒:“我要去幫助她們,為她們補血?!保t棗,可供藥用,有養(yǎng)胃、健脾、益血、滋補、強身之效。以上幾段對話,是棗樹媽媽告訴紅棗女孩兒:你長大了,應(yīng)該去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了。)
女孩兒坐著汽車離開了貧瘠的土地,用自己的生命去給別的生命補充血液。(紅棗女孩兒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為別人的生命補充血液。)
(原文刊登于2008年第5期《皮皮魯》雜志)
【點撥】
如何寫童話?童話大王鄭淵潔為我們做了表率?,F(xiàn)在,吳老師為大家歸納一下寫童話的方法,方便大家學(xué)習和借鑒。
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話講述的是虛擬的故事,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現(xiàn)的人、事、關(guān)系、道理,卻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童話創(chuàng)作,一般運用夸張和擬人的手法,并遵循一定的生活規(guī)律展開離奇的情節(jié),營造濃厚的幻想氛圍,創(chuàng)造出超時空、亦虛亦實、似幻似真的境界。
主要寫作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1.把人當物寫,也就是擬物的修辭手法。以前,鄭淵潔在北京皮皮魯講堂講課時,會通過抽簽的方式選中一位學(xué)生,坐到鄭淵潔身邊。鄭淵潔和其交談五分鐘后,當著孩子們的面寫一篇《鄭淵潔眼中的某某某》。在羊圈山村希望小學(xué),坐到鄭淵潔身邊的學(xué)生叫劉佩佩。鄭淵潔先進行擬物處理,把她變成了紅棗女孩兒,這樣一篇童話故事的構(gòu)思就出來了。
2.把紅棗擬人化處理。讓紅棗女孩兒會說話、能思考、有想法、會交流,這樣故事就可以發(fā)展下去了。
3.童話故事也是事,寫作時也要符合事件的寫作方法。首先是六個要素齊全,其次是符合“一個故事一個道理”的寫作模式,通過紅棗女孩兒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不斷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才會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一篇童話故事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