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宏馳
[ 作者簡介 ]
談宏馳,男,山東青島人,東營市勝利孤島第二小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 摘要 ]
小學生通常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容易被外物吸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因此,小學語文課堂要實現(xiàn)高效教學,教師就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安排更加科學,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到更多知識?;诖?,本文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效進行分析。
[ 關鍵詞 ]
小學語文;教學成效;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35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 課堂教學氛圍不濃,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小學語文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這樣的教學以教師為主,教師是主要的角色,學生只能乖乖地聽,課堂很是安靜,教師便于管理,學生不會提出問題,更不會參加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也不怕課堂秩序出現(xiàn)問題。課堂教學氛圍低沉,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
1.2 多媒體技術應用不夠,教學內容拓展不足
現(xiàn)代社會是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便捷,特別是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由于教師的主觀原因或者學校設備方面的客觀原因,教師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媒體教學的積極性不高,造成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
1.3 不能做到分層教學,學生學習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
因為一直沿襲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幾十個學生在同一教室同一時間接受同一個老師的同一種教學方法傳授同一個教學內容。而坐在同一個教室的幾十個學生個性不同、思維不同、知識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這就造成了班級授課制與學生差異性之間的矛盾,要想解決矛盾,只能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分層教學,使課堂教學照顧所有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發(fā)展。可是現(xiàn)代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忽視了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
2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效的有效對策
2.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是首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只有對一門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之后,才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參與到相關的學習活動中。如果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那么教學效果就會有所保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好基礎的文化教學工作,也要全面地關注學生,要對學生進行了解,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去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教師還可以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去了解學生的一些特長和興趣,這樣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能夠更加投其所好,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
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學習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永遠都是能夠有效吸引其關注、集中其注意力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對游戲都不可抗拒。為此,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游戲活動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相關的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兩小兒辯日》這一課的課堂教學中,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就可以將此篇課文的課堂教學與游戲相結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演繹這個故事。學生可以分別扮演兩個孩子,教師說旁白,從而讓學生以現(xiàn)代文的方式將課文的故事呈現(xiàn)出來。這不僅能夠增添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內涵,梳理故事結構,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態(tài)度。
2.2 結合技術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信息儲存量大、傳播速度快等特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充分的感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彌補學生理解力的不足。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時,只靠課本的內容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想象到各種奇石的狀態(tài)和樣子,難以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多媒體找到相關紀錄片和視頻,以此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其次,還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鍛煉學生對文字內容情感的把控,陶冶情操,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朗誦的音頻,讓學生感受朗讀者對整首詩的情感表達,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朗讀習慣去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之余,能夠不斷積累語文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開展拓展訓練,語言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教師可以將網絡多媒體與日常的聯(lián)系相結合,例如在學習《拍手歌》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邊背誦邊做出相關動作,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肢體表達能力,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同時,教師可以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的微課形式來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難點,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等優(yōu)勢,普遍在5~8分鐘,每個微課會針對2~3個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這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浪費時間。
例如,在《學弈》等一些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文言文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幫助學生攻克和解決這些難點,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將文言文中具體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整合。如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知識點進行整理,將其呈現(xiàn)在微課視頻中,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去觀看和學習,對一些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在線上進行溝通。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微課學習情況,針對學生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整體性答疑;針對某些學生出現(xiàn)的個體問題制訂相應的輔導計劃,幫助其解決學習難點。
2.3 實施分層教學
受諸多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很大差別。語文課堂教學要想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指的是將學生按照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劃分層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對應的教學指導,力求照顧到每個學生,提高其語文水平。教學分層也不一定只按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來分,還可以根據思維、記憶能力等進行劃分,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因材施教落到實處,調動全體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分層教學要求教師課前要分層備課,課上分層提問、分層練習、分層考核、分層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應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分層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形式,還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師心中必須對全體學生有清晰的認識,以便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分層教學不單是對學生分層,對教學內容也要采用分層實施的方法。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將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劃分成幾個層次,讓課堂教學由低到高向前推進,既照顧了學生心理,也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課堂要務實,才能實現(xiàn)高效。教師要不拘泥于形式,實事求是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從實際出發(fā)完善語文課堂教學安排,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2.4 學習生活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不僅是教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共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是未來人才的基本要求。語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措施。在語文閱讀中學生通過信息查找和處理提高思維品質,促進素質的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交融,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尋找一些當地的習俗,讓學生自己挖掘地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學生都對故事感興趣,在進入文章的教學之前利用趣味化故事進行導學,可以在剛開課時讓學生保持極大的好奇心。
例如,在《開國大典》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很難通過簡單的文字去理解當時壯闊的場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通過視頻將當時的情境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以及內心的愛國熱情,保證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2.5 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的講解。首先要快速地在閱讀過程中找到文章的主旨,讓學生帶著筆去閱讀,圈出自己認為表現(xiàn)手法藝術化的段落和突出文章主旨深化主題的句子,在對題干進行分析時要掌握與文章相關的信息,有很多文章對部分情節(jié)進行了省略,省略的部分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補齊空白處的內容,針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排比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會這么寫,強調了什么。語文素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在閱讀、交際和寫作的能力上,還有對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方面,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最好的方式。教師要在早讀課堂上指導學生背誦,要注意循序漸進,先做好最基礎的背,再來有感情地誦。學生在課本上獲取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做閱讀筆記。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踏青或春游、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感受社會生活,讓語文閱讀教學來源于生活,最后再回歸生活。
2.6 優(yōu)化評價方式,尊重學生差異特征
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也要優(yōu)化和完善評價體系,對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都要進行改革。在評價內容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特征,對所有學生的評價不能制訂統(tǒng)一的標準,而是要讓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有所提升。只要學生做到了這一點,教師就要給予鼓勵和贊揚,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讓他們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評價方式上,教師也要將單一化的評價主體轉化為多元化的形式,教師不再是評價的唯一主體,在教學評價中要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有效結合,讓學生在成為被評價者的同時也能夠成為評價者,這樣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與教師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客觀、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從而有效地查漏補缺,在互相評價中共同進步。
2.7 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互動的基礎?,F(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在教學中要改革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也就是說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而越來越廣泛,依靠教師單一傳授知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教師要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質疑教材、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師生間以及生生間共同協(xié)作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語文課堂上,可以讓語文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到講臺上主講,課前要求主講學生和教師一樣做好課前備課;學生在講課后要進行自我總結,用這種方法來錘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邏輯能力,也拉近了教師跟學生的關系,而且讓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眼光來闡述教科書中的內容也會有不同的理解,還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教師積極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及時提出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內容。也可以讓教師提出疑問,學生來解答,采取各種靈活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有效的課堂互動是語文課上學生積極思考和有效閱讀的必要措施,教師通過設問引發(fā)思考,組織和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閱讀中的知識積累和文化感悟。
2.8 感悟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在學習《守株待兔》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故事書、文言文等資源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故事書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圖文并茂地呈現(xiàn)故事內容,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更符合三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故事書,學生可以學習生字,掌握故事內容,初步感知到守株待兔人的懶惰和荒唐;當學生看完故事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最后,教師再導入一段簡述守株待兔故事的文言文,讓學生在其中找到形容守株待兔人懶惰的詞匯,并和課本中的文章進行對照,體會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積累文言文的學習經驗,完成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教學目標。積累語文知識的目的是更好地使用,語文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也在于語用。學生獲取語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聽說讀寫,簡單的聽說讀寫雖然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但是卻很難將理論性的知識轉換為語用能力。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語用價值。教師可以將課堂知識與實踐練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升語用素養(yǎng)。
3 結束語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全方位提升語言表達、分析理解、思維創(chuàng)新、語文學習等能力,為其未來成長發(fā)展打下牢固基礎。教師必須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真正把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實現(xiàn)語文課堂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邵明芹. 淺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效[C]//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 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三). 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2021:2304-2309.
[2]施畫尹.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效的方法[J]. 學園,2021,14(2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