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睿
(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交流局)
正如“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所言:“奧林匹克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種源于內(nèi)心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月,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在中華文明與奧運精神交融互鑒中完美綻放,再次為世界奉獻了一屆令人難忘的奧運盛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作為此次冬奧會的持權轉(zhuǎn)播商,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踐行“5G+4K/8K+AI”傳播戰(zhàn)略,全方位、全景式呈現(xiàn)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非凡卓越,講述了精彩的冬奧故事、北京故事和中國故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據(jù)統(tǒng)計,總臺北京冬奧會報道連創(chuàng)紀錄,遠超2018年平昌和2014年索契兩屆冬奧會的收視總和。
在總臺北京冬奧會報道團隊中,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外籍員工深入?yún)⑴c各項報道,發(fā)揮語言和文化優(yōu)勢,通過圖文報道、音視頻節(jié)目、直播連線等方式向全球呈現(xiàn)這一盛會,與全球觀眾同步欣賞精彩紛呈的冬奧賽事,分享各國選手的拼搏故事以及中國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巨大努力,讓世界感受運動之美、冬奧之美、中國之美,一同見證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新的傳奇的誕生。
參與冬奧會宣傳報道的外籍員工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經(jīng)歷,太多的感想。筆者采訪了幾位外籍主持人,與讀者一起分享一下他們難忘的心情……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肆虐背景下舉辦的一次全球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實施了高效的閉環(huán)管理,在奉獻精彩賽事的同時,確保了全體參賽人員、工作人員和2000多萬北京居民的身體健康。在我的采訪中,無論是參賽運動員還是工作人員都對北京冬奧組委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周到服務一致肯定和交口稱贊,更為可貴的是,無論是在環(huán)內(nèi)還是環(huán)外,他們都深切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賽場內(nèi)外世界各國選手和工作人員的團結(jié)友善。
中國隊冰球運動員兼隊長葉勁光是我采訪的第一位奧運選手,他并沒有注意到我的激動和緊張,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在我們談話之前笑著和我說:“請不要問我很難的問題?!本驮谀且豢?,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可愛的普通采訪對象,不再是讓我緊張的奧運選手。之后,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對話,這給我?guī)硪环N成就感,因為我能夠聽到他們對各種話題雖簡短卻重要的想法,并將之分享給觀眾。友善的不只是采訪對象,還有各國“不見外”的媒體伙伴,我被捷克的電臺記者臨時抓差出任采訪翻譯;丹麥、斯洛伐克和芬蘭等多國奧委會的媒體工作人員,幫我引導采訪對象,確保我的話筒收進他們的聲音;哈薩克斯坦媒體讓我試穿他們五顏六色的服裝出鏡……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內(nèi),北京冬奧會是拼搏的賽場,也是歡樂的海洋,更是地球村的縮影,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月4日是中國農(nóng)歷立春之日,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北京冬奧會選擇在這一天開幕,蘊含著重要的意義??缭綎|西方文化的我更有著深切的體會。我與同事們一同開辟了新欄目《冬奧名將說》。在這檔冬奧運動員的人物訪談節(jié)目中,我對多國奧運選手進行了現(xiàn)場采訪,近距離深入交流。節(jié)目講述了奧運健兒們多年來為了心中夢想而不懈努力的動人故事,讓觀眾聆聽到他們克服艱難險阻獲得成功的故事,和大家一起探索他們那些鼓舞人心且充滿魅力的世界觀。他們展現(xiàn)出的凝聚力,真誠向上、積極拼搏的精神,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jié)”的奧林匹克格言一脈相承,在我心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讓我汲取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克服病痛,與同事們攜手共進,努力呈現(xiàn)最好的節(jié)目效果。
此外,通過北京冬奧會,我對冬奧項目如數(shù)家珍,從“奧運小白”成為一名“冬奧粉”。冬奧讓我重新認識了長期生活的北京。網(wǎng)紅新坐標首鋼滑雪大跳臺,水立方搖身一變成為冰立方,冬奧讓北京這座古老而現(xiàn)代的城市煥發(fā)出別樣的風采,北京因為冬奧健兒們的拼搏更有魅力!
北京冬奧會精彩、非凡、卓越的背后是科技的有力支撐。我參加了總臺CGTN新媒體直播創(chuàng)新節(jié)目《全球會客廳·冬奧伴你行》的錄制,親身體驗了冬奧會媒體報道最亮眼的“黑科技”之一高鐵5G超高清演播室。這檔新媒體直播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把超高清演播室搬到了飛馳的高鐵列車,依托5G移動技術實現(xiàn)超高清信號和長時間低延時穩(wěn)定傳輸。因此,我坐在時速三四百公里的高鐵演播室里,也能和身處北京奧運場館的運動員以及國外的嘉賓開展訪談,同時還讓全球網(wǎng)民“沉浸式體驗”車窗外京張高鐵沿線的美景。節(jié)目氛圍比四平八穩(wěn)的傳統(tǒng)演播室里熱烈、活躍得多,大大突破了時空界限,尤其拉近了與年輕觀眾的距離。
本屆冬奧會的科技創(chuàng)新還很多,例如總臺推出的“明察秋毫”的賽事轉(zhuǎn)播系統(tǒng)“獵豹”“飛貓”等。此外,總臺“5G+4K/8K+AI”技術成果累累,帶來了傳播效果的飛躍,網(wǎng)友們也在留言中對新技術贊不絕口。
歐瑪(右二)和他的攝影團隊在冬奧賽事現(xiàn)場采訪報道
彭望龍(左一)在總臺高鐵5G超高清演播室主持《全球會客廳·冬奧伴你行》
受氣候等因素限制,冰雪運動在非洲并不普及,絕大多數(shù)非洲民眾從未嘗試過。但是,通過北京冬奧會,越來越多的非洲媒體開始聚焦冬奧,讓非洲觀眾感受冬奧盛事,“共赴冰雪之約”。
2021年10月,我開始制作《我的冬奧日記》融媒體系列報道,以多元方式介紹“山林場館”“科技創(chuàng)新”的賽區(qū)風貌,展現(xiàn)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我非常難忘的一次采訪報道是探訪延慶冬奧冰雪訓練基地。采訪時,我看到和我一起來探訪場館的非洲青年們激動地體驗滑冰項目,一起互動“嗨”叫,一起大聲喊“一起向未來”,一起書寫中文“福”字,大家共同祝福北京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接受我采訪的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小伙子們說,在北京舉辦的冬奧會將向國際社會展示更加團結(jié)的奧林匹克精神,他們相信非洲和中國會在團結(jié)精神的帶領下繼續(xù)攜手共進,守望相助。
疫情和對抗不能阻擋大家逐夢冬奧,北京冬奧會是全人類擱置分歧、摒棄偏見、擁抱和平的盛大聚會。獎牌之外,有著一個更加廣闊的冬奧會,作為好兄弟、好伙伴,中非友誼更加穩(wěn)固。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前夕,我就“嘗鮮”了北京冬奧會:零距離目睹了各場館和賽事的有條不紊、嚴謹細致的準備工作,記錄了北京奧組委緊張忙碌,與北京海淀外國語學校延慶校區(qū)的孩子們共同體驗冰雪運動的樂趣。他們是我的冬奧特別節(jié)目《冬奧我來了》里的主角,通過總臺國際在線土耳其文網(wǎng),土耳其語部臉書、優(yōu)兔等平臺收獲無數(shù)粉絲,讓世界親近了北京冬奧。
此次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讓冰雪運動全面走進了中國。中國不僅是冰雪運動的參與者,更成為冰雪運動文化的傳播者。中國提出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大國,祝賀中國!”
“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當迎風搖曳的小草傳遞春天的消息,當晶瑩剔透的奧運五環(huán)破冰而出,當來自奧林匹亞山的圣火照亮鳥巢夜空,人們?yōu)閵W林匹克精神所動容,期待疫情過后更美好的春天。在既古老又現(xiàn)代的中國北京,在奧運五環(huán)旗下,總臺200多名外籍員工與各國運動員、工作人員,與北京冬奧共同度過了人生中難忘的16天,同溫暖、共感動,向全世界傳遞奧林匹克的理念,展現(xiàn)了中國的友誼和擔當,讓世界從中讀懂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也是一個可以溫暖世界、成就夢想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