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岳
“做最好的我”,是北京市中關(guān)村一小的校訓。學校里,有這樣一位老師:他諄諄善誘,啟發(fā)學生思維;他盡心竭力,努力達成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他誨人不倦、用心良苦,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他就是北京市特級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張海宏。
中關(guān)村一小建校于1949年,與新中國一起誕生、共同成長。73年來,學校始終保障兒童權(quán)利、發(fā)展兒童教育,代代教師秉持讓孩子自主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幸福成長。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張海宏繼承了學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什么是兒童喜歡的課堂?從事教師行業(yè)32年來,張海宏不斷思考這個問題。為了打造孩子們喜歡的課堂,他在實踐中摸索,在理論中提煉,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孩子們喜歡自主平等的課堂。
自主的課堂不是放任,而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兒童的質(zhì)樸純真最為可貴,如果孩子不敢說出真實想法,反而揣測老師想要什么,那么孩子就會失去寶貴的童真,獨立思考能力更是無法培養(yǎng)。張海宏打造“和善誠敬”的課堂,營造師生融洽平等的課堂關(guān)系。和諧、美好、真誠、敬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敢于說真話吐真言,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和同伴、與老師進行探討。師生是相互信任、尊重的,彼此的交流是和諧、愉快、美好的。
張海宏通過引導鼓勵孩子表達真實的想法,同學之間則要用心傾聽、相互啟發(fā),把他人的觀點和自己的思考結(jié)合起來,形成新的見解。他的課堂上,孩子們敢提問、敢質(zhì)疑。這樣的正能量課堂,培養(yǎng)了一批批思維敏捷的孩子。
閱讀是建立兒童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為了鼓勵孩子們閱讀,張海宏煞費苦心、“出奇制勝”。看到好書時,張海宏會把書包上書皮,課間坐在教室閱讀。讀書時,他神情夸張,不時哈哈大笑,或者“怒拍書桌”,孩子們瞬間對張海宏手上的書充滿好奇,圍作一團,詢問張老師讀的是什么書。這時,張海宏再撕下書皮,向?qū)W生揭秘。生動的示范比直接用語言要求學生閱讀要有效得多,看似是老師的“套路”,實則是對孩子們童心的呵護。
孩子們在寫作文時,大多面露難色,但有了張老師的陪伴與鼓勵,難事也變得快樂起來。張海宏努力讓寫作成為孩子們對生命的精彩體驗,他轉(zhuǎn)換角色,不以教師身份一味評講,而是做一名學生,與孩子們一起寫作文。習作完成后,張海宏與孩子們相互批改,作文隨機發(fā)到每位同學手中,孩子們針對手中的作文,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寫出眉批及總評。孩子們在修改他人作文時興趣空前高漲,從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手法各個方面進行點評,有些學生的評語可達五六百字,又成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被評改完的作文發(fā)回學生手中,作者本人有不同意見還可以和寫評語的同學探討。這時,張海宏會從每個孩子的習作中找出亮點,與全班同學分享,優(yōu)秀的習作還會在年級里進行傳閱。如此一來,孩子們爭當優(yōu)秀小作家,班上的同學都對寫作產(chǎn)生了興趣,許多孩子還主動向報刊投稿,不少稿件被采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張海宏用自己的努力教導孩子積極向上,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希望能夠引領(lǐng)學生說鏗鏘有力中國話,寫方方正正中國字,書洋洋灑灑中國文,做堂堂正正中國人!”語以啟思、文以化人,開啟學生智慧之源,點亮學生生命之光,這是張海宏教書育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