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蒜,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的鱗莖近球形,類似大蒜而得名,又稱小根蒜、野蒜、山蒜、藠(jiào)頭等。
小蒜的鱗莖入藥稱“薤白”,其性溫,味苦、辛,歸心、肺、胃、大腸經,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記載的藥方栝蔞薤白半夏湯,是用以治療胸痹的名方。唐代醫(yī)藥學家孫思邈認為,薤白“心病宜食之”。即現今冠心病、心絞痛之類的心血管疾病,以薤白食之,有調養(yǎng)之功。
小蒜營養(yǎng)豐富,保健價值高,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開胸散結、潤中補虛作用,還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欲。其葉苗青秀鮮靈、莖塊白凈透明,食之脆嫩、香氣濃郁,自古被視為老少咸宜的春令食材。
小蒜的吃法多種多樣,腌、醬、泡、拌、炒、煮、燉,各有風味。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小蒜美食,不妨一試。
小蒜煎雞蛋?將帶有薤白的小蒜150克擇洗切細,雞蛋3枚磕入碗中加鹽,以竹筷攪拌均勻。把平底鍋燒熱,入油熬熱,倒入蛋液,撒進小蒜,煎5分鐘成微黃狀即可。這道菜清香開胃,爽口生津,可寬胸除痹,對胸痹心痛患者有一定食療作用。
薤白瓜蔞粥?準備薤白10克,瓜蔞殼10克,粳米適量。先將薤白、瓜蔞、粳米淘洗干凈,粳米入鍋慢煮,待熬至米爛粥稠,加入薤白、瓜蔞殼熬煮10分鐘,最后加鹽調味即可出鍋。此粥觀之晶瑩明透,食之筋道耐口,具有寬胸通陽、行氣止痛之功,尤為適宜于冠心病胸悶不舒或心絞痛病患者食用,亦可用于調養(yǎng)老年人慢性腸炎、菌痢。
腌藠頭?藠頭是南方人對小蒜的俗稱。將小蒜、紅米椒洗凈,加鹽、醋、糖,放入土壇中腌制,1~2個月后即可食用,其味酸甜適中,咸辣得當,辛香嫩糯,極為爽口。此品不僅可單獨做菜,還可與其他葷素合炒,風味濃郁。腌藠頭食之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亦可解熱化痰、祛燥除濕,是春夏之交的時令佳肴。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美味吃法,如將小蒜切碎,加黑木耳、豆腐、粉條、海米,拌上花椒、胡椒、精鹽以及適量花生油攪勻,用以包包子、包餃子,還可以炸春卷、攤煎餅,其味鮮香無比,美人齒頰,飽腹又養(yǎng)心。
(摘自《成都日報》文/余星雨 尚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