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昆昆,鄭 晶,黨 蕊,張卜升,楊 陽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安 710016)
氧化銀(Ag2O)是一種具有簡單立方結構的棕黑色粉體,其禁帶寬度為1.46 eV,電化當量為0.231 Ah/g,主要用作有機合成催化劑、電池正極活性物質和電子漿料等,其中電子行業(yè)所消耗的氧化銀占比為90%[1-4]。
目前,氧化銀粉體的制備方法主要有電化學法、熱分解法和化學合成法[5-7]。Murray 等[8]報道了采用電化學法合成氧化銀微納米顆粒,在堿性Na2SO4溶液體系中,以銀線為陽極,通過改變陽極電位,制得漏斗形和花形的氧化銀顆粒,并通過電解時間來調(diào)控顆粒尺寸,但是氧化銀產(chǎn)率低,限制其實際應用。Mashkani 等[9]采用400℃熱分解水楊酸銀新型前驅體,在空氣氣氛中制得粒徑40~50 nm 的六邊形氧化銀,但水楊酸銀前驅體合成操作繁雜。
化學合成法制備氧化銀是研究最廣泛的,也是國內(nèi)氧化銀生產(chǎn)的主要方法。Wang 等[10]直接將硝酸銀水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攪拌反應生成氧化銀。Lyu 等[11]采用混合AgNO3、NH4NO3和NaOH溶液制得不同形狀的氧化銀納米晶體,并通過三者摩爾比來調(diào)控氧化銀晶體的生長。武慧芳[12]報道了在硝酸銀溶液中加入氨水,配成銀氨溶液,然后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攪拌反應,制得不同形貌的氧化銀粉體,同時考察了有機聚合物對氧化銀顆粒的影響。但是,該方法存在氧化銀顆粒粒徑分布不均勻、形貌不規(guī)則等問題。
本文分別采用常規(guī)方法、銨鹽絡合法和氨水絡合法3 種化學合成法,以硝酸銀作為初始原料開展一系列制備氧化銀粉體的試驗研究,并制備不同形貌和粒徑的氧化銀微納米粉體,為實現(xiàn)氧化銀粉體形貌和粒徑的可控制備提供技術支撐。
實驗原料及試劑:硝酸銀,氫氧化鈉,氨水,硝酸銨,無水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相對平均分子質量為40000),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試劑,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儀器及設備: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電子天平,電爐,真空干燥箱,離心機等常規(guī)實驗設施。
由于OH-與Ag+反應速度很快,過程難以控制。而利用NH3與Ag+絡合成Ag(NH3)+離子,能有效減緩OH-與Ag+的反應速度,使得氧化銀晶體生長過程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采用化學合成法制備氧化銀粉體,分別采用氨水或銨鹽+氫氧化鈉作為絡合劑,硝酸銀溶液與絡合劑形成銀氨溶液,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為分散劑,再用氫氧化鈉溶液沉淀制得不同形貌的氧化銀粉體;另外直接將硝酸銀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制得氧化銀粉體。樣品制備步驟如下:
1) 常規(guī)方法。將AgNO3溶液倒入250mL燒杯,并放置于磁力攪拌器中,啟動攪拌,再將NaOH 溶液緩慢加入到AgNO3溶液,室溫(25℃)下攪拌反應2h 后,離心過濾,并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后再用無水乙醇洗滌一次,在80℃下真空干燥得到氧化銀粉體。
2) 銨鹽絡合法。將AgNO3溶液和NH4NO3溶液依次倒入250mL 燒杯中,添加少量NaOH 溶液后超聲處理1 min,放入磁力攪拌器中,在35℃下靜置30 min 后,啟動攪拌,再添加NaOH 溶液,室溫(25℃)下攪拌反應5 min 后,離心過濾,并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后再用無水乙醇洗滌一次,在80℃下真空干燥得到氧化銀粉體。
3) 氨水絡合法。將AgNO3溶液倒入250mL 燒杯,并放置于磁力攪拌器中,啟動攪拌,緩慢添加NH3·H2O 溶液并攪拌5 min 后形成銀氨溶液,再添加NaOH 溶液,室溫(25℃)下繼續(xù)攪拌反應5 min后,靜置24h,離心過濾,并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再用無水乙醇洗滌一次,在80℃下真空干燥得到氧化銀粉體。
上述步驟涉及如下化學反應:
采用Bruker 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XRD)分析所得樣品物相;JSM-6700F 型場發(fā)射掃描電鏡(SEM)觀察所得樣品微觀形貌,統(tǒng)計分析粒徑;采用電子天平對所得樣品進行稱重。氧化銀產(chǎn)率(X)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m代表氧化銀實際質量,g;c代表硝酸銀溶液濃度,mol/L;V代表硝酸銀溶液體積,L。
配制2 份20mL 2mol/LNaOH 溶液,其中1 份不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另1 份添加0.1g PVP,再分別緩慢倒入100 mL 0.2mol/L AgNO3溶液中,在室溫下攪拌反應2 h 后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后再用無水乙醇洗滌一次,在80℃下真空干燥得到氧化銀粉體,考察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對氧化銀粉體形貌的影響,結果如圖1 所示。
由圖1可知,當AgNO3:NaOH摩爾比為1:2時,添加PVP 情況下制得的氧化銀顆粒粒徑更小,這是由于PVP 作為分散劑可增大顆粒的比表面積并降低粒子團聚[13]。PVP 中的羰基氧原子有孤對電子與Ag+形成共價鍵,從而形成保護作用,使得用于晶核成長的物種濃度降低,得到細微粒子,從而增大顆粒比表面積。但是,PVP 對氧化銀粉體形貌無影響,不添加PVP 和添加PVP 兩種情況下制得的氧化銀粉體形貌均為類球形,粒徑不均勻,平均粒徑為0.1~0.5μm;氧化銀產(chǎn)率均為100%。
圖1 常規(guī)法制備氧化銀粉體的SEM 圖像Fig. 1 SEMimagesof Ag2O powder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
取50mL AgNO3溶液和50mL NH4NO3溶液,AgNO3濃度分別為 0.1 和 0.01mol/L,對應的NH4NO3濃度分別為0.2 和0.02mol/L,先添加5 或0.5mL2mol/LNaOH 溶液后超聲處理1 min,并放入35℃水浴鍋中靜置30 min 后,再添加25mL 或10mL 2mol/LNaOH 溶液,控制AgNO3:NH4NO3:NaOH 摩爾比為1:2:12 或1:2:42,制得如圖2 所示的氧化銀粉體。
由圖2 可知,采用銨鹽絡合法,NH4NO3先與NaOH 反應形成NH3,NH3再與AgNO3絡合形成銀氨溶液,可制備出正八面體或削角八面體的氧化銀粉體。這是由于在較高的反應物濃度下,氧化銀晶體沿[100]方向的生長速率大于沿[111]方向生長速率,從而形成正八面體;而在較低的反應物濃度下,氧化銀晶體沿[100]和[111]方向的生長速率相當,從而形成削角八面體[11]。另外所得氧化銀粉體粒徑均勻,其平均粒徑為1~2 μm,氧化銀產(chǎn)率均為100%。
圖2 不同AgNO3:NH4NO3:NaOH 摩爾比制備得到的氧化銀粉體的SEM 圖像Fig. 2 SEM images of Ag2O powder preparedat different AgNO3:NH4NO3:NaOH molar ratios
取50mL AgNO3溶液,當AgNO3濃度分別為0.1、0.05 和0.01 mol/L 時,在攪拌條件下分別對應加入50mL 0.2、0.1 和0.02 mol/L NH3·H2O 或0.4、0.2 和0.04 mol/L NH3·H2O 絡合形成銀氨溶液,攪拌5 min 后分別添加5mL 2mol/LNaOH,在室溫下攪拌反應5 min 后,靜置24h,離心過濾,并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再用無水乙醇洗滌一次,在80℃下真空干燥得到氧化銀粉體,考察AgNO3:NaOH 和AgNO3:NH3·H2O 摩爾比對氧化銀粉體形貌和粒徑的影響,結果如圖3 和圖4 所示。
由圖3 可知,采用氨水絡合Ag+時,當AgNO3:NH3·H2O 摩爾比為1:2,NaOH 濃度為2 mol/L 時,隨著AgNO3:NaOH 摩爾比增大,由于氧化銀在堿性溶液中具有較大的溶解度[14],NaOH 溶液侵蝕氧化銀顆粒的棱角和棱邊,使氧化銀顆粒球形化,從而依次制得八面體、削角八面體、類球形氧化銀粉體,平均粒徑分別為0.4~0.8、0.3~0.6、0.2~0.4 μm,氧化銀產(chǎn)率分別為53.45%、58.62%、100%。
圖3 不同AgNO3:NH3·H2O:NaOH 摩爾比制備得到的氧化銀粉體的SEM 圖像Fig. 3 SEM images of Ag2O powder prepared at different AgNO3:NH3·H2O:NaOH molar ratios
由圖4 可知,采用氨水絡合Ag+時,其他條件不變,控制AgNO3:NH3·H2O 摩爾比為1:4,NaOH濃度為2mol/L 時,可分別制得六足體、六足體(花狀)、正方體形氧化銀粉體,平均粒徑分別為3~4、4~5 和0.5~1μm,氧化銀產(chǎn)率分別為5.17%、31.03%、51.72%。由于氨水絡合作用,Ag+被氨分子包圍,阻礙Ag+與OH-反應[12],導致氧化銀的產(chǎn)率降低。
圖4 不同AgNO3:NH3·H2O:NaOH 摩爾比摩爾比制備得到的氧化銀粉體的SEM 圖像Fig. 4 SEM images of Ag2O powder prepared at different AgNO3:NH3·H2O:NaOH molar ratios
因此,增大AgNO3:NH3·H2O 摩爾比有利于制得較大粒徑的氧化銀粉體。由于氨水絡合作用增強,更有利于形成帶菱角的氧化銀粉體,但產(chǎn)率會降低。
將常規(guī)法、銨鹽絡合法和氨水絡合法制備氧化銀粉體時對應的氧化銀產(chǎn)率作對比,如表1 所列。
表1 不同制備方法對氧化銀產(chǎn)率的影響Tab. 1 Effect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on Ag2O yield
由表1 可知,采用常規(guī)法和銨鹽絡合法時氧化銀產(chǎn)率均為100%,但銨鹽絡合法操作工序較多,不利于工業(yè)應用;而采用氨水絡合法時氧化銀產(chǎn)率較低,且隨著NH3·H2O 摩爾占比增加,氧化銀產(chǎn)率繼續(xù)減小。因此采用氨水絡合法時,為獲得較高氧化銀產(chǎn)率,應增大NaOH 摩爾占比。
對氨水絡合法所得氧化銀粉體進行XRD 物相表征,結果如圖5 所示。
圖5 Ag2O 粉體的XRD 圖譜Fig. 5 XRD pattern of Ag2O powder
圖5 中在2θ為32.853°、38.116°、55.004°、65.570°和68.883°處有明顯的衍射峰,與PDF#75-1532 的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分別與立方晶系氧化銀的(111)、(200)、(220)、(311)和(222)晶面對應,且衍射峰非常尖銳,無其他雜峰。
1) 采用常規(guī)方法制備氧化銀時,添加PVP 可減小氧化銀粉體粒徑,但對其形貌無影響,所得氧化銀粉體形貌為類球形,粒徑不均勻。
2) 采用銨鹽絡合法可制備出正八面體和削角八面體的氧化銀粉體,且粒徑均勻,其平均粒徑為1~2 μm,氧化銀產(chǎn)率為100%。
3) 采用氨水絡合法可制備出八面體、削角八面體、類球形、六足體、正方體的氧化銀粉體,隨AgNO3:NH3·H2O 摩爾比增大,氧化銀粉體粒徑增大,氧化銀產(chǎn)率降低,所得氧化銀粉體無雜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