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視角】
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宮課堂”如約舉行,在約400公里高的環(huán)地球軌道上,神舟十三號乘組指令長翟志剛和航天員王亞平、葉光富攜手開講,在近1個小時的授課過程中,不僅現(xiàn)場演示了豐富多彩的科學實驗,而且以天地連線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課堂的學生提出的問題。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專家視角】
“拉不斷”的液橋
【現(xiàn)象】
葉光富將水分別擠在兩塊液橋板上,水球狀似倒扣著的碗。液橋板合攏,兩個水球“碗底”挨“碗底”;液橋板分開,一座中間細、兩頭粗的“橋”將兩塊板相連;王亞平再將液橋板拉遠,液橋變得更細,更長,仍然沒有斷開。
【解讀】
張璐介紹,微重力環(huán)境與液體表面張力是液橋得以成形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液橋不易被察覺,比如洗手時兩個指尖偶然形成幾毫米液柱,再拉遠一點就會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在空間站里,航天員輕松演示出比地面大數(shù)百倍的液橋,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分不開”的水和油
【現(xiàn)象】
王亞平用力搖晃一個裝有水和油的瓶子,讓水油充分混合,瓶中一片黃色。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瓶中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油滴仍然均勻分布在水中。葉光富前來助力,抓著系在瓶上的細繩甩動瓶子。數(shù)圈后,水油明顯分離,油在上層,水在下層。
【解讀】
“我們都知道地面上油比水輕,平時喝湯的時候看到油花都習以為常?!敝袊茖W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文杰說,然而在空間站中,情況卻大不一樣,水和油之所以“難舍難分”、長時間保持混合態(tài),是由于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密度分層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
“水油在天上成功分離的原因是,瓶子高速旋轉時類似離心機,可以理解為離心作用使得浮力重新出現(xiàn)了。”張璐說。
翻跟頭的“冰墩墩”
【現(xiàn)象】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壓軸登場,迎來太空之旅的“高光時刻”。王亞平水平向前拋出“冰墩墩”擺件,一向憨態(tài)可掬的“墩墩”姿態(tài)格外輕盈,接連幾個“空翻”畫出了一條漂亮的直線,穩(wěn)穩(wěn)站在了葉光富手中。
【解讀】
太空拋物實驗展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現(xiàn)象。在空間站中,“冰墩墩”擺件被拋出后幾乎不受外力影響,保持近似勻速直線運動。“天宮課堂”地面主課堂授課老師、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物理教師張健介紹,地球人眼中物體運動的理想狀態(tài),如今得以在太空中一探究竟。
【幕后視角】
如果將“天宮課堂”比作一場精心準備的電影拍攝,那么航天員就是主演,飛控人員則是制作團隊。為保障全過程萬無一失,飛控人員為這次活動制訂了大量實施方案細則,設想了各種故障預案。
課堂照明情景、地面圖像顯示、航天員走位、攝像機位設置……對于各個環(huán)節(jié),飛控人員都要給出建議。必要時,航天員的“替身”——飛船工程師在位于地面的空間站電性艙中還會進行全流程模擬,確保不遺漏任何一處細節(jié)。此外,“天宮課堂”在進行過程中還可能遇到通信干擾、意外報警、燈光照度不足以及眩光現(xiàn)象等,這些都是飛控人員需要提前識別的風險。
【媒體視角】
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里,航天員們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科學教育資源,通過液橋演示、水油分離、太空拋物等一個個充滿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太空實驗,將微重力環(huán)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離心作用、牛頓第一定律這些曾經(jīng)只在物理課本上以文字、公式形式反映的科學知識,直觀真實地展現(xiàn)在了青少年學生們的眼前。這不僅展示了科學的無窮魅力,而且拉近了我們與浩瀚星辰、神秘宇宙的距離,更是在無數(shù)青少年的心中種下了一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種子。正如在最后的“天地互動”環(huán)節(jié),有學生向航天員提問:“我有沒有機會成為一名在太空中做實驗的科學家呢?”在他們好奇、興奮、踴躍、充滿求知欲、散發(fā)著光芒的眼睛里,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已是答案。
(選自“荊楚網(wǎng)·東湖評論”)
【學生視角】
劉洋:我深受啟發(fā),以后也想當一名宇航員。但是不管我長大以后能不能做宇航員,我都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學習航天員那樣堅韌不拔的精神,然后運用到以后我的學習上面。
羅皓:航天員真厲害,看完“天宮課堂”,我覺得我們的祖國真的很偉大。作為中國的青少年,我感到無限光榮。要是我也能去太空就好了。希望能通過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太空夢。
馮寶瑩:王亞平老師將冰墩墩拋出后,它并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掉下來,而是繼續(xù)前進,真是太有趣了。我好想成為像王亞平老師一樣的人,能夠在太空看到地球,太酷了。
賈詩晴:航天員在太空上面做的種種實驗,讓我感受到太空是很神秘的,這也更加地激發(fā)我對航天員這個特殊崗位的興趣。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用我學到的知識揭開宇宙更多的秘密。
【作文視角】
觀看“天宮課堂”有感
◎丁雨馨
今天下午,我們看到了身在天宮的王亞平老師講的一堂課,名叫天宮課堂。
聽完這節(jié)課,我感到十分神奇,為什么神奇?獨木橋、石拱橋、鋼筋混凝土橋大家都見過,“液橋”你見過嗎?液橋就是用液體搭成的橋梁,當你洗手的時候,指間的小液柱就是“液橋”。在地球上,“液橋”通常只有幾毫米長,再長就會無法平衡重力而垮塌了。但在太空微重力環(huán)境中,液體表面張力能大顯神威,這強大的張力,足以支撐起尺寸超乎尋常的液體橋梁。
本次太空授課中的“液橋”有多大尺寸呢?——王亞平老師隨手一搭,就是五六厘米長的液橋,厲不厲害?如果在地球也有大型液橋的話,那么就不用石料了,橋就變成透明的,人們走在上面,仿佛在天空中行走一樣,軟綿綿的;眼睛仿佛透視眼一樣,穿過橋,看見了橋下面的奔流不息的大河,一定十分壯觀。
王亞平老師在太空授課發(fā)出的“天宮好聲音”也正在感染著和感動著我們所有青少年。那一刻,我明白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曾幻想過自己成為了一名航天員,我盡情地在宇宙中遨游,飛過一片片星海,飛過一顆顆美麗的星球,盡情地領略那洋溢著神秘氣息的宇宙中無限奧秘和風采,我就能去探索宇宙無窮的奧秘:黑洞真的是無邊無際的嗎?火星能住的下人類嗎?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去探索這些奧秘。
人有擔當,國有夢。星海、宇宙,等著我,總有一天我會實現(xiàn)我的航天夢!
【作者系安徽懷寧縣一德實驗學校503班學生,指導老師:李國學】55A2BB35-64DE-48F3-85EE-789E8ED302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