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顏露,鄭艷莉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類惡性腫瘤疾病,女性中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嚴重威脅廣大女性的健康[1]。宮頸癌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shù)治療和藥物治療[2],藥物治療則包括化學治療和靶向治療,且臨床上治療宮頸癌多采用化療方法。但在應用化療藥物治療期間,由于患者對癌癥的天然恐懼、化療藥物可殺傷正常組織細胞等原因,極易出現(xiàn)癌因性疲乏、食物攝取障礙等問題。因此,對宮頸癌化療患者采取具有針對性、綜合性、有效性等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控制其病情進展與滿足營養(yǎng)需求。飲食強化管理指對患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營養(yǎng)方案,可使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得到好轉(zhuǎn),可改善其生理狀態(tài)[3]。運動指導指對患者采取運動方面的科學指導,可使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有所改善,且進行適度運動有利于其食物攝取與身體機能的恢復,有利于病情進展[4]。目前,國內(nèi)外的研究多注重于宮頸癌化療患者出現(xiàn)癌因性疲乏后的護理干預方法,但對于應用飲食強化管理及運動指導對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學指標的影響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宮頸癌化療患者120 例,研究分析飲食強化管理及運動指導對宮頸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學指標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案例依據(jù),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5 月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宮頸癌術(shù)后化療患者120 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分為觀察組(飲食強化管理結(jié)合運動指導)與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每組各60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1~60 歲[(44.53 ± 10.22)歲];臨床分期Ⅲ期38 例,Ⅳ期2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64 歲[(43.83±10.11)歲];臨床分期Ⅲ期41 例,Ⅳ期19 例。納入標準:(1)符合《子宮頸癌篩查異常婦女處理的共識指南(2006 版)》[5]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經(jīng)臨床檢查、病理學檢查等確診為宮頸癌患者;(2)患者其他器官無嚴重疾病;(3)患者無其他惡性腫瘤。(4)無嚴重關(guān)節(jié)病變或神經(jīng)性退行性疾病。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及溝通交流障礙;(2)近期服用過影響血液水平的藥物;(3)不愿意參與研究者;(4)治療依從性差。2 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入院后,2 組患者均給予詳細的臨床體征檢查,并且常規(guī)用藥保持不變。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開展宮頸癌及化療常規(guī)知識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對患者進行飲食強化管理結(jié)合運動指導,并根據(jù)患者的學歷、綜合認知等制定較為完善的健康教育手冊,并以此開始宣講教育。(1)飲食強化管理:①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化療過程中食物攝取與營養(yǎng)均衡的重要性。②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入院后化療前的實驗室指標進行飲食指導,如D-二聚體高、血小板高、紅細胞比容高的患者建議食用木耳、大蒜等,還建議患者常喝水,?;顒?。腫瘤指標異常的患者建議食用紅薯、海產(chǎn)品、菇類。化療后也是根據(jù)實驗室指標進行飲食指導,如白細胞及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建議食用優(yōu)質(zhì)蛋白類食物,如牛奶、瘦肉、魚、蛋類、花生等。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忌食粗、冷、硬的食物。血鉀降低的患者建議食用橙子、橘子等食物。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的患者建議食用鮮玉米及玉米湯。(2)衛(wèi)生指導:宮頸癌術(shù)后或化療后患者體力略有恢復后第一個活動應是會陰部自我護理,指導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溫開水清洗會陰部,避免下蹲位,禁止盆浴。(3)運動指導:化療期間制定精細、科學、有效的鍛煉計劃,以日常三餐后的鍛煉為主,分別為快慢走,關(guān)節(jié)鍛煉,呼吸鍛煉等。每次運動前指導患者進行1~3 min 的熱身運動,每次運動持續(xù)15~30 min,每周1~3 次。出院后可適當進行瑜伽、慢跑、太極等溫和的健身運動。
(1)護理后,均常規(guī)復查并記錄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D-二聚體、紅細胞比容、血沉水平。(2)采用PIPER 疲乏修正量表(PFSA-R)[6]癌因性疲乏量表觀察評價2 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心理狀態(tài),包括認知、行為、軀體、情感4 個維度,共20 個指標,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疲乏程度越高。(3)采用李克特自評量表觀察評價2 組患者自我效能感(GSES)[7]的綜合評分,包括自我認知、治療環(huán)境、病情控制、自信心4 個維度,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GSES 越高。(4)采用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進行評分比較,該量表經(jīng)過測試,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778,重測信度ICC=0.860。包括指導、飲食、癥狀控制、心理疏導、護理5 個維度,共25 個指標,總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越高。
使用SPSS 22.0 軟件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 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體水平、紅細胞比容、血沉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后各指標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后各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60 60血小板(×109/L)263.38±29.41 281.56±19.32 4.002<0.01 D-二聚體(mg/ml)0.17±0.02 0.49±0.09 26.885 0.01紅細胞比容(%)42.58±4.33 48.23±4.21 7.247<0.01血沉(mm/h)20.21±8.31 25.51±1.97 4.807<0.01
觀察組患者的認知、行為、軀體、情感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后PFSA-R評分比較(分,±s)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后PFSA-R評分比較(分,±s)
注:PFSA-R 為PIPER 疲乏修正量表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60 60認知5.11±0.98 5.56±1.12 2.342 0.021行為4.36±0.79 4.93±0.83 3.853<0.01軀體4.72±1.01 5.61±1.34 4.108<0.01情感4.31±1.25 5.15±1.39 3.481 0.01
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認知、治療環(huán)境、病情控制、自信心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后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分,±s)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后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60 60自我認知3.42±0.28 1.75±0.29 22.482<0.01治療環(huán)境3.26±0.41 1.93±0.43 17.209<0.01病情控制3.69±0.51 1.58±0.44 24.265<0.01自信心3.96±0.65 1.55±0.39 24.627<0.01
觀察組患者的指導、飲食、癥狀控制、心理疏導、護理、總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宮頸癌化療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60 60指導25.22±2.26 21.66±1.83 9.483<0.01飲食24.55±2.39 21.69±1.77 7.449<0.01癥狀控制21.35±2.21 19.57±2.40 4.226<0.01心理疏導23.22±2.27 20.46±1.32 8.142<0.01護理28.49±2.38 22.25±1.20 18.134<0.01總滿意度97.37±2.16 88.62±1.68 24.769<0.01
癌因性疲乏是癌癥患者較為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約80%的癌癥患者會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疲乏期,且在正?;熤委熯^程中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疲乏感,極其不利于癌癥患者治療及預后[8]。同時,其又被稱為第六大生命體征,主要指癌癥患者在經(jīng)長期治療后出現(xiàn)活動能力、軀體能力、心理能力下降等情況,可增加患者疲憊感,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對于宮頸癌患者,采取化療方法可提高宮頸癌局部控制率,可減少遠處轉(zhuǎn)移擴散的發(fā)生率,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同時易出現(xiàn)癌因性疲乏、心理問題、生理問題等,這是由于患者對于癌癥知識的不了解、化療藥物的毒性殺傷正常組織細胞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在宮頸癌化療患者的護理方面,需要從多角度、多層次來分析這個問題。由于癌因性疲乏是多因素所導致的問題,所以需要從飲食護理方面來緩解化療藥物所產(chǎn)生的毒性作用;要從運動護理方面來增強患者自身機能,改善生理狀態(tài);要從心理護理方面對患者進行開導,要根據(jù)價效醫(yī)學的原則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與生理狀態(tài)可以減少化療周期,可使患者提早出院,能減輕相應的費用負擔。有研究表明[2],化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因化療的特殊性與昂貴的費用出現(xiàn)生活質(zhì)量降低,進而嚴重影響心理狀態(tài),最終導致GSES 處于極低水平。
另外,宮頸癌患者化療后,部分患者因化療藥物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毒性作用、可誘導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因素,極易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形成,且LEDVT 干預不當還可導致更為嚴重的肺栓塞、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等,甚至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尤為重視。血液學相關(guān)指標可幫助更好地判斷患者出現(xiàn)LEDVT 的可能性,其中血小板水平的異常升高可促發(fā)血栓形成[9]。D-二聚體的質(zhì)量濃度對血栓類疾病的診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0],而紅細胞比容是影響血黏度的主要因素,紅細胞比容升高可導致血黏度偏高,易促發(fā)血栓形成。血沉全名為紅細胞沉降率,通過這一指標可更為準確地觀測紅細胞比容所致的血黏度偏高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大量研究共同表明[11-15],血液學指標與LEDVT 的出現(xiàn)密切相關(guān)。
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體、紅細胞比容、血沉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間接提示,對于宮頸癌化療患者采取飲食強化管理及運動指導,可降低其血小板、D-二聚體、紅細胞比容、血沉水平,以此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從而有效預防宮頸癌放化療后出現(xiàn)LEDVT。觀察組患者的認知、行為、軀體、情感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間接提示,對于宮頸癌化療患者采取飲食強化管理及運動指導,可改善其癌因性疲乏,增加認知能力、行為能力,可增強其GSES,改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病情改善。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各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對于宮頸癌化療患者采取飲食強化管理及運動指導,更能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宮頸癌化療患者采取飲食強化管理及運動指導,可預防其出現(xiàn)LEDVT,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狀態(tài)及GSES,具備較高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