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花,張雪好
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護理部,福建廈門 361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xiàn)急性或者持續(xù)性的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損傷和壞死, 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劇烈的胸痛, 該病起病比較突然、 變化快,是冠心病中比較嚴重的類型,不僅臨床治療難度大,且治療后易病發(fā)心律失常,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1-2]。因此,合理化的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的關鍵所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 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改進及完善,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 基于此,該文隨機選取2018年 1 月—2020 年 1 月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螅?分別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循證護理,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生存質量評分依從性進行比較。 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100 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研究, 采用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奇偶分配法進行分組,每組50 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采用循證護理。 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7∶23;平均年齡(56.52±1.42)歲。 對照組男女比例為 26∶24;平均(55.52±2.8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與批準。
納入標準:①知情且同意;②該研究滿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臨床診斷標準[3]。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嚴重臟器損傷者;③依從性較差者[4]。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入院后,介紹相關的住院環(huán)境,對患者產生的緊張、抑郁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進行疏導。 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的相關事項、治療成功案例,還需要告知其護理的內容及目標,嚴格叮囑患者及家屬藥物的相關服用劑量及用法, 避免患者及其家屬擅自更改用量。 由科室內的護理人員24 h 輪班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研究組行循證護理:①提出循證問題: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護理小組成員包括專業(yè)的護理經驗的護士、護士長等組成。對于護理小組的成員做好相關的循證護理知識,并且進行不同的培訓還有考核方式,這樣能更好地保證循證護理措施的正確和規(guī)范的實施。進行循證護理培訓,總結臨床數(shù)據(jù)并結合100 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確定循證護理問題[5]。 ②尋找循證支持:查閱相關文獻,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檢索相關文件, 結合護理專業(yè)技能及臨床經驗針對循證問題制訂并實施護理計劃。做好循證護理方案,護理小組成員對收集到的有關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颊叩奈墨I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 再結合以往的護理經驗找出在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再依照循證護理方面的問題,還有對患者的病情做好評估工作, 并且制訂更加合理的護理方案。 之后再依照循證護理方面的方案來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 ③循證實施:根據(jù)提出的循證問題,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癥護理: 在每天的例行檢查過程中, 明確告知患者其疾病發(fā)展情況與相應護理方案,促使其能夠清楚掌握自身現(xiàn)狀,便于后續(xù)接受護理及展開自我調節(jié);對于心理素質較低者,可通過列舉成功治療案例增加其信心, 促使其能夠以積極心態(tài)來面對治療,為提升護理療效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對于患者而言,家屬陪伴同樣重要,不僅能緩解不良心理,促進疾病康復,同時也是提高護理療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護理人員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 并針對其身體狀況制訂早期康復計劃, 例如慢走、晨跑等,通過體質鍛煉來強化患者的抗病能力。但要注意, 康復訓練的強度方面一定要進行科學規(guī)劃,應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鍛煉,超負荷的恢復訓練不僅不利于患者康復, 反而會對患者的恢復造成負面影響。 患者的飲食控制也是健康護理中的關鍵內容,基于患者的病情告知其需要忌口的食物,多以清淡為主,嚴格控制高脂高糖的攝取比例,盡可能地避免因食物而加重病情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在不耽誤患者吸收營養(yǎng)的前提下保證其飲食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藥物使用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嚴格依照醫(yī)院規(guī)定來明確使用方式、劑量以及注意事項,并將這些清楚地告知患者和家屬,另外,在用藥前,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患者病史, 防止在用藥期間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 同時也要將藥物服用的忌諱和重要性等明確告知患者,定期監(jiān)測其各項健康指標,全面了解患者在藥物服用后的病情發(fā)展, 便于后續(xù)的健康治療[6]。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大部分都會伴有心理負擔,致使無法正常作息,甚至會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對于病情的發(fā)展極為不利。 對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健康教育手冊的發(fā)放與講解告知病患基本的護理知識,讓其了解到情緒在治療中的關鍵性,強化醫(yī)患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便于護理進程的持續(xù)推進。要想達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成效,護理人員還可以從教育方式層面出發(fā),借助先進的新媒體來開展各種宣傳活動, 讓患者能從講座、微信公眾號等途徑來了解疾病知識,在實現(xiàn)答疑目的的同時也能強化其自我防護能力, 從而在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多加留意,為病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條件基礎。通常,患者所了解的疾病知識基本上都源于醫(yī)護人員, 對與疾病相關的知識體系存在認知缺陷, 導致實際防護工作得不到患者的高度配合,對此,醫(yī)院可以更加重視健康咨詢平臺的構建,依托正確的指導來強化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從而讓相關注意事項深入其日常行為中[7]。展開健康指導,結合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等,對其實施健康宣教工作, 通過多種方式將健康指導融入到患者管理過程中,如以健康小冊子、視頻宣傳、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形式,將結合健康教育與護理內容,進一步提升其對于自身疾病知識的認知。并發(fā)癥護理指導,由于患者有心律失常并發(fā)癥,所以這種情況下,應該做好患者的并發(fā)癥護理指導工作。定期詢問患者情況,掌握其護理需求,并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工作,如果患者出現(xiàn)了心絞痛、呼吸困難時,應該及時采取對應的處置措施,給予患者癥狀緩解處理。 ④循證評估:每日定期對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 發(fā)現(xiàn)臨床工作中的不足并進行修改和完善[8]。 ⑤用藥指導:患者護理指導過程中, 用藥指導干預也是比較重要的干預內容之一,通常情況下,會給予患者胺碘酮用藥,通過胺碘酮降低其心律失常癥狀,緩解患者病情,從而實現(xiàn)提升護理治療目的。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格監(jiān)測,并監(jiān)督患者用藥情況,不能自行更改劑量或停用, 并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如果出現(xiàn)異常,應上報給醫(yī)生。 可進行適當?shù)倪\動和康復鍛煉,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調整運動強度及時間,如果在運動期間出現(xiàn)心悸等不舒服的情況,應立刻停止。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0 分,分為非常滿意(70~100 分)、滿意(50~69 分)和不滿意(0~49 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滿意度越高。②采用生存質量量表(SF- 36)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生理功能、情緒反應、睡眠質量、人際關系等,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③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SAS、SDS,分數(shù)越低其心理狀態(tài)越好。 ④對比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分為心悸、胸悶、低血壓。⑤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患者能夠完全遵循醫(yī)囑用藥、接受健康教育、按時復診)、部分依從(患者基本能夠遵循醫(yī)囑用藥、 接受健康教育、 按時復診)和不依從(患者很少能夠遵循醫(yī)囑用藥、接受健康教育、按時復診)。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87,P=0.001),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n(%)]
研究組生理功能、情緒反應、睡眠質量、人際關系、總生存質量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points]
組別 生理功能 情緒反應 睡眠質量 人際關系 總生存質量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87.52±2.52 72.41±2.74 28.701<0.001 85.74±2.57 74.52±2.18 23.542<0.001 87.52±3.52 75.85±3.41 16.837<0.001 85.41±4.52 76.85±4.85 9.130<0.001 89.52±5.85 78.52±4.85 10.236<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 SAS 和 SDS 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對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對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組別SAS護理前 護理后SDS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54.17±1.22 54.24±1.31 0.277 0.783 34.17±0.92 39.26±1.03 26.061<0.001 49.63±1.42 49.56±1.39 0.249 0.804 30.04±0.82 32.83±0.91 16.105<0.001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較對照組更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between two groups [n(%)]
研究組心悸、胸悶、低血壓改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5。
表5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Table 5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d]
表5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Table 5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d]
組別 心悸 胸悶 低血壓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4.50±0.85 7.74±0.41 24.277<0.001 3.52±0.14 5.88±0.21 66.119<0.001 3.63±0.15 6.53±0.28 64.556<0.00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該病的基礎病變, 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其他病變,例如急性冠狀動脈栓塞等,心肌梗死不但對患者的心血管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還會影響患者的呼吸和消化系統(tǒng), 救治不及時還可能會危及生命[9-10]。 心率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其病死率較高,因此,亟需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11]。 循證護理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fā)點,提出循證問題,尋找循證依據(jù),根據(jù)患者疾病特點給予患者對癥護理,提高了護理決策的科學性,使得護理工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全面性[12]。 常規(guī)護理雖以患者的基礎需求為目的,但不具備主觀能動性,使得護理內容與措施缺乏合理性, 不能主動地應對與解決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疑難問題, 使其在應用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13]。 相比之下,循證護理能夠充分解決上述護理中的缺陷, 循證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將其完善,由被動變換為主動,主動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增加患者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了解程度,樹立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同時適當?shù)男睦砀深A可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緩解焦慮、 抑郁等負面情緒;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增加營養(yǎng)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針對患者的身體條件及病情發(fā)展,指導患者適當運動,有助于機體免疫力的提升[14-15]。 循證護理通過以往臨床護理資料的綜合分析, 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為其制訂個性化、針對性護理方案,既能夠改善其不良情緒,以積極心態(tài)來面對治療,同時還能夠降低患者在治療期間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的風險, 增加其對于護理人員信任感, 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對提升療效、構建和諧護患關系、降低患者不適感及增強其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16-17]。
柴小琴[11]對循證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展開研究,結果顯示:經循證護理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叩纳钯|量顯著提升, 各項指標評分均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5.42%,且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顯著提升,降低了患者死亡風險,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其研究結果論證了循證護理的臨床有效性, 能夠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加專業(yè)的醫(yī)療護理服務。
唐越[18]通過研究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結論顯示,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75%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該研究中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2.00%的結果相近。
通過該文的論述可知,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生存質量評分高、癥狀改善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該文與其他資料結果進行了綜合對比得出, 證實了循證護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具備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推動了護理的新模式、新技術的發(fā)展,進一步完善了護理體系,在護理工作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