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惠,盧玉新
(天津市河東區(qū)中醫(yī)院內科門診,天津 300160)
尿失禁是中風后常見的后遺癥之一。有研究表明[1],中風后患者出現(xiàn)尿失禁的發(fā)生率為37%~58%,對患者早期病情康復與康復后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上常使用阿米替林治療中風后尿失禁,具有抗膽堿能作用的阿米替林能夠有效抑制膀胱收縮,增加膀胱容量,促進尿激素分泌。但有研究顯示[2],部分患者在使用阿米替林后依然存在排尿功能異常等情況及不良反應,臨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醫(yī)將中風后尿失禁歸到“小便失禁”的范疇中,多認為與腎脾氣虛有關,因膀胱濕熱而引起[3],應以補瀉兼施為治療根本。因此,本研究探討瀉火養(yǎng)陰方對中風(火熱證)后尿失禁患者的療效及血清LOX-1 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20 年11 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中風后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同時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4]和《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中尿失禁的診斷標準;認知功能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非中風引起的尿失禁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與試驗組,每組30 例。常規(guī)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5~69 歲,平均年齡(60.28±5.57)歲;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4.76±1.31)個月。試驗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4~70 歲,平均年齡(60.89±4.87)歲;病程1~8 個月,平均病程(4.62±1.3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在知情書上簽字。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阿米替林(生產企業(yè):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561)進行口服治療,首次用藥25 mg/次,2 次/d。隨后根據病情及耐受情況逐漸增值200 mg/次,3次/ d。同時在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為患者講解自主控制排尿的必要性,鼓勵患者每天定時飲水和排尿,盡量做到控制排尿時間;遇定時未能排尿的情況,可采用改變體位或聽流水聲來促進尿液排出;控制患者的飲水量,防止飲水過少或過量;指導患者進行部位按摩,從肚臍開始按摩至膀胱,通過部位按摩促進膀胱收縮,15 min/次,3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
試驗組在常規(guī)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瀉火養(yǎng)陰方進行治療:藥方為女貞子15 g、澤瀉10 g、旱蓮草15 g、茯苓12 g、石菖蒲15 g,熟地黃15 g、黃柏10 g。此為1 劑藥量,將所有藥材浸泡后再進行熬煮后溫服,每日1 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xù)治療4 周。
①臨床療效:基本治愈為患者尿失禁癥狀完全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90%以上;顯效為患者尿失禁癥狀明顯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60%以上;有效為患者尿失禁癥狀有所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以上:無效為患者尿失禁癥狀未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以下;治愈率+有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②中醫(yī)證候積分[5]:主要觀察證候有小便失禁或頻率、量多色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根據癥狀嚴重程度進行積分,總分5 分,分數越低代表癥狀越輕。③排尿功能和控尿能力: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排尿功能指標,其中包括貯尿期膀胱壓力、排尿期膀胱壓力、膀胱殘余尿量以及尿流率,并詳細記錄治療前后全天的排尿頻率。④血中凝集素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X-1)[6]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靜脈血到EDTA 抗凝管中后分離血漿并在-70℃冰箱內保存,隨后使用江萊生物ELISA 試劑盒對兩組標本中的LOX-1 和MMP-9 進行檢測。⑤不良反應:記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頭昏、惡心、嘔吐的情況。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兩組小便失禁或頻率、量多色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 例數 小便失禁或頻率 量多色清 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4.23±0.72 1.12±0.21*# 4.42±0.41 1.16±0.25*# 4.03±0.32 1.21±0.311*# 4.08±0.67 1.38±0.27*#常規(guī)組 30 4.21±0.46 2.07±0.13* 4.38±0.56 2.35±0.46* 4.07±0.41 2.23±0.55* 4.12±0.62 2.41±0.36*t 值 - 0.128 21.068 0.316 12.452 0.421 8.849 0.241 12.537 P 值 - 0.899 0.000 0.753 0.000 0.675 0.000 0.811 0.000
治療后,兩組貯尿期膀胱壓力、排尿期膀胱壓力、膀胱殘余尿量、尿流率及全天排尿頻率優(yōu)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排尿功能與控尿能力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排尿功能與控尿能力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組治療后比較,#P<0.05
貯尿期膀胱壓力 排尿期膀胱壓力 膀胱殘余尿量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21.22±0.36 11.33±1.68*# 22.48±1.15 51.12±5.17*# 200.16±17.23 46.76±5.28*#常規(guī)組 30 21.35±0.35 17.68±2.25* 22.55±1.25 32.86±3.15* 199.37±17.92 102.37±12.54*t 值 - 1.418 12.386 0.226 16.520 0.174 22.386 P 值 - 0.162 0.000 0.822 0.000 0.862 0.000分組 例數尿流率 全天排尿頻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20.29±1.26 30.33±4.68*# 18.48±2.15 7.12±1.17*#常規(guī)組 30 20.35±1.35 24.68±2.25* 17.95±2.25 10.86±1.15*t 值 - 0.178 5.959 0.933 12.487 P 值 - 0.859 0.000 0.355 0.000分組 例數
治療后,兩組LOX-1、MMP-9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LOX-1、MMP-9 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血清LOX-1、MMP-9 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 例數 LOX-1(ng/ml) MMP-9(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261.87±68.72 191.21±33.35*# 48.48±35.15 18.12±12.17*#常規(guī)組 30 258.67±65.91 237.68±28.25* 50.55±31.25 28.86±13.15*t 值 - 0.184 5.824 0.241 3.283 P 值 - 0.855 0.000 0.810 0.002
治療后,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6.66%,高于常規(guī)組的73.33%(P<0.05)。由此證明,瀉火養(yǎng)陰方治療中風(火熱證)后尿失禁患者的療效顯著,可明顯減輕臨床癥狀。瀉火養(yǎng)陰方以補腎養(yǎng)陰、瀉火祛邪為主。女貞子,性平味甘,歸腎經,有滋陰益壽、補益肝腎之功效[7];熟地黃滋陰,補血;旱蓮草清上補下,強陰不足;三者共用,可起到滋陰補腎之功效。澤瀉有利水、滲濕,泄熱之功效;茯苓有健脾的功效,二者并用可起到調節(jié)膀胱功能的功效[8]。黃柏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石菖蒲具有調和諸藥之效[9]。諸藥并用可達到瀉火養(yǎng)陰的效果。
治療后,兩組小便失禁或頻率、量多色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聯(lián)用瀉火養(yǎng)陰方能夠幫助患者控制排尿時間,緩解臨床癥狀。分析其原因為瀉火養(yǎng)陰方中以熟地黃、旱蓮草、女貞子滋補腎陰,以澤瀉、茯苓瀉膀朧邪氣以調節(jié)膀朧之氣化,黃柏瀉膀朧火,潤腎燥[8]。因此,應用后能顯著改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
治療后,兩組貯尿期膀胱壓力、排尿期膀胱壓力、膀胱殘余尿量、尿流率及全天排尿頻率明顯改善,且試驗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由此證明,瀉火養(yǎng)陰方對中風(火熱證)后尿失禁患者能夠有效提升膀胱功能。這是因為,瀉火養(yǎng)陰方中的石菖蒲不僅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還有改善尿道括約肌的作用。有研究證明[10],石菖蒲醇提液有興奮大腦、中腦及脊髓的作用。石菖蒲揮發(fā)水、油及醇提液都可以有效抑制節(jié)律性收縮、松弛平滑肌,從而改善膀胱逼尿肌的活動頻率及尿道括約肌的功能。
治療后,兩組LOX-1、MMP-9 水平指標均有降低,且試驗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由此證明,瀉火養(yǎng)陰方可優(yōu)化中風后尿失禁患者血清LOX-1、MMP-9 水平。這是因為,本方借鑒六味地黃丸[11]對藥材進行選取,多使用補腎陽陰,滋陰去火的藥物,全方具有補氣扶正,疏通氣血以達到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增強尿道括約肌,提高患者體質的作用,可有效下調血清LOX-1 及MMP-9 水平,對LOX-1 及MMP-9 有抑制作用。
治療后,試驗組不良反應率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由此證明,瀉火養(yǎng)陰方對中風后尿失禁患者不良反應率低,這是因為本方所選取的藥材皆為性溫平。且有研究證明[12],旱蓮草具有抑菌保肝、提升患體免疫力的作用,因此瀉火養(yǎng)陰方治療不易產生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瀉火養(yǎng)陰方治療中風(火熱證)后尿失禁患者的療效顯著,可明顯減輕臨床癥狀,有效提升膀胱功能,優(yōu)化血清LOX-1、MMP-9 水平,安全性高。本研究雖取得了一定的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樣本量少,分組單一,后續(xù)研究需要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