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琛
吃得毫不費力是浪胃仙的特色
“資本真是好手段”到“資本也很委屈”差的是一個浪胃仙。
最近,又一個網紅開啟單飛之路,卻沒有獲得與李子柒相等的輿論支持。3月6日,吃播界曾經的頂流“浪胃仙”在停播近兩個月后突然發(fā)布新視頻,出鏡的卻變成了常居幕后的IP創(chuàng)始人游絮。
視頻中,游絮重錘浪胃仙的背叛出走,詳述其“三宗罪”,也把吃播降溫后的博主們再度帶入話題中心。在游絮的陳述中,浪胃仙不僅在職期間就已經開始籌謀轉移公司資源另起門戶,走的時候還拿走了拍攝設備、損毀以往素材,更過分的是挖走了簽有競業(yè)協(xié)議的直播團隊負責人之一,早早自建賬號。
浪胃仙本人也立刻作出回應,解釋自己出走的原因,并直言“浪胃仙”賬號可能既不屬于李杭澤(浪胃仙本名),也不屬于游絮,背后還存在多層法律糾紛。
在和“浪胃仙”IP創(chuàng)始人游絮撕破臉之前,僅抖音賬號就有超3500萬粉絲的浪胃仙,在以吃為主要流量來源、變現(xiàn)方式的“吃播”圈里絕對算得上是頂流。
吃播起源于韓國從2010年開始流行的一種直播模式,2016年,隨著短視頻平臺興起,吃播迅速傳至國內,成為平臺引流的快捷方式,而看似更低門檻、高回報的“大胃王直播”在同一時間走紅。
正在此時,浪胃仙開始嶄露頭角。彼時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李杭澤身高一米七左右,體重只有50公斤,雖是男性但有一頭飄逸的長發(fā),外表雌雄莫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實在太能吃。
其實,“大胃王”看似門檻不高,但主播的天分對于頭部IP來說非常重要,李杭澤正是其中的幸運兒。在一次大胃王比賽上,彼時任天權星傳媒CEO、金牌經紀人游絮一眼看中了李杭澤的潛力,兩人一拍即合。在最初的四人團隊包裝下,“浪胃仙”很快就成了爆款制造機,推著“浪胃仙”這一IP在異常擁擠的吃播賽道上一路狂奔,短短兩年便在抖音、快手坐擁超6000萬粉絲。
按照游絮所言,自己與李杭澤相識于微時,一直將其當親弟弟,給了他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的慷慨分成——李杭澤70%公司30%。這是什么水平呢?據抖音新榜數(shù)據顯示,浪胃仙新賬號“真的浪胃仙”近30日的直播帶貨數(shù)據為2510.51萬元。而他在回應視頻中表示就算現(xiàn)在單干,能拿到100%的收益,也比不過之前的十分之一。
不過互聯(lián)網行業(yè),變得最快的就是風口,如日中天的“浪胃仙們”在2020年也因為監(jiān)管政策踩下剎車??藙阡J發(fā)布的《2020年美食KOL營銷價值分析報告》顯示,美食類KOL在2019年10月—2020年4月間增速迅猛,抖音美食頭部KOL增長了114%、快手增長133%。
在這一背景下,為了追求流量變現(xiàn),行業(yè)逐漸“卷”入了歧途,在2020年3月,職業(yè)吃播博主泡泡龍,因長期幾近無節(jié)制地暴飲暴食、熬夜離開人世時,行業(yè)就已經有了落幕跡象。同年8月,央視新聞批評“大胃王吃播”,稱“部分大胃王吃播嘩眾取寵,誤導消費、浪費嚴重”,一時間各大平臺紛紛與“吃播”“大胃王”割席,吃播博主們也被迫走上了轉型的路子。
但轉型并非一帆風順,能同甘卻不能共苦的網紅、MCN也到了分道揚鑣的臨界點。
2020年3月,浪胃仙與天權星公司的合約到期后,浪胃仙與游絮二人一同離開了該公司,共同成立公司,成了合伙人。
2021年7月,游絮根據浪胃仙的推薦,招進了一個叫蘭昊(小蘭)的直播業(yè)務負責人,沒想到兩人聯(lián)手上演了一場精心策劃的“背叛”。
浪胃仙自有賬號
在游絮的講述中,蘭昊與李杭澤相互配合,趁自己出差工作期間,成立小號引流,變花樣使用“浪胃仙”IP,暗度陳倉轉走公司客戶。
不過讓人好奇的是,游絮并沒有透露產生矛盾的具體原因。企查查信息顯示,2020年初,二人離開了天權星公司自立門戶后,繼續(xù)運營浪胃仙賬號,從這時起,天權星股東、游絮、新公司(浪胃仙文化有限公司)、李杭澤四方的官司一年內打了6場。
2020年10月,天權星公司向二人提起訴訟,起訴游絮以個人職務之便和身份之便侵占該公司的賬號,請求法院判決確認“浪胃仙”賬號歸屬原告所有,并要拿回“浪胃仙”賬戶密碼;游絮則在2020年11月起訴天權星大股東彭祺為爭奪公司控制權,搶奪、控制天權星公司公章、財務章等,導致天權星處于癱瘓狀態(tài),因此要求法院判決解散天權星公司。
而作為站在前臺、對公司IP流量貢獻最大的浪胃仙卻在賬號歸屬上毫無發(fā)言權。業(yè)內人士解釋,一般MCN機構和博主會簽三種合約,分別是孵化約、全約和商務約。一般粉絲基礎較弱的博主都會簽孵化約、全約,意味著MCN公司給予更好的資源和孵化途徑,而賬號歸屬公司,“浪胃仙剛開始應該是和游絮或者前公司簽了孵化約,隨著粉絲火速增量,為了留下浪胃仙,公司或者游絮調整了合約給出70%的分成,并在出走后變成了合伙人”。
夾在兩方之中的浪胃仙在澄清中表示,“意識到自己被騙后”才選擇在原賬號歸屬權不明朗情況下,自立門戶做小號。并且早在去年11月初就已經就不合作一事與游絮進行過商討并達成一致,才成立了“杭州炒雞開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2年1月29日成立),不存在臨時出走的說法。
無論結果如何,對于“浪胃仙”這一IP來說都是傷害,浪胃仙本人損傷了人設、游絮及公司失去了自己的核心IP只能選擇自己出鏡維持現(xiàn)有渠道,而前公司就算拿回賬號也已經是無用功。
關于賬號歸屬問題以及內部合伙人矛盾頻發(fā)
其實自短視頻和直播興起以來,頭部網紅單飛、與MCN機構爭搶IP歸屬權的案例并不少見。上一個頂級IP“李子柒”(李佳佳)與杭州微念的糾紛仍未有定論,最新的進展還是微念將為李子柒發(fā)聲的KOL告上了法庭。由于賬號歸屬問題,李子柒各平臺已經停更200多天,抖音過去30天日均掉粉1萬。
何以至此?MCN原本是以網絡紅人或明星為核心,連接上游的優(yōu)質內容和下游的電商變現(xiàn)。早期,機構盈利主要依靠粉絲打賞和廣告收入,而2019年直播電商興起,則讓MCN機構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加速了流量和內容變現(xiàn)。
隨著“李佳琦”“李子柒”們火遍全網,甚至走出國門,行業(yè)馬太效應加劇,頭部MCN積累了更多資源,也開始獲得資本青睞。而自己的IP成就了巨大價值,不斷刺激著主播的神經。
為了鎖定收益,不少MCN選擇將風險前置,利用合約控制網紅的藝名、自媒體賬號、商標等知識產權,比如規(guī)定賬號屬于公司,在合約期限上拉長時間至3年到5年,中途跳槽或單飛將賠償公司收入的3倍到10倍高昂違約金等等。
在網紅尚未成名時,為了更專業(yè)的資源扶持,只能接受這些“不平等”條約。然而,在憑借自身魅力或內容被市場認可后,一旦其價值被發(fā)掘出來,就很少會愿意接受以往的合約。
可是,難道不想成為MCN產業(yè)鏈中的工具人只有撕破臉一條路嗎?上海交大金融學院教授陳欣表示,為了避免頭部主播出走對機構造成毀滅性打擊,和博主賬號停播凍結的雙輸局面,理想狀態(tài)下,應該是主播本人使用自己所控制的公司來注冊所有平臺賬號并持有相關商標。其后,再使用該公司與MCN機構合作成立新的公司,并將IP和相關賬號授權給新設公司使用。在新公司中,主播應持股2/3以上,底線應為持股超過50%。如此,才能在IP被授權后仍具有較強制衡力。
而MCN機構也應該明白,寄希望于通過“感情+合同”的方式綁定主播,或是希望集中力量孵化一兩個頭部網紅帶來長期收益都有一定風險。李子柒停更和浪胃仙出走的事件更是說明,在誘人的利益面前,沒有辦法提供更多價值的MCN一定會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