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
文本的語言特色是指在文本體裁和題材上具有示范性優(yōu)勢、體現(xiàn)典型特征的語言。每個文本都有它自身獨特的核心語言,體裁不同,文本的語言特征亦不同,繼而具有不同的語言示范性優(yōu)勢,恰恰是這種優(yōu)勢凸顯了文本的特點,也是此類文本的語言特色。除了體裁具有差異性,各類文本在題材上也有不同。題材是用于表現(xiàn)作品主題所選用的材料,通常與話題相關,話題語言是關于某一文本主題的核心語言?;诖?,話題語言體現(xiàn)了文本的主題,凸顯了文本題材的特征,同樣是文本的特色語言。
在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即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語言是英語教學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師應將語言作為閱讀教學的起點,重視文本的語言特色在體裁和題材上發(fā)揮的示范性作用。體裁是語篇的類型,題材則與主題語境相關,文本語言特色的典型性符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理念。因此,本文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2 Unit 1中read-ing“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為例,探討以語言特色為抓手的思維訓練策略。
“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這篇閱讀材料屬于新聞報道體裁,敘述了男孩神秘失蹤的事件。文中有大量紀實描寫的語言,還有與調查男孩失蹤原因題材相關的特色語言,可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提取特色語言,訓練比較與分類思維
比較與分析屬于一項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其關鍵是分類的標準。本課閱讀材料中的特色語言豐富,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這些語言,并通過仔細觀察和比較,按照一定的屬性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片段一:
課堂伊始,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了新聞的標題,讓學生圍繞標題思考如下問題:( l)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is title? (2) Can you tell me thefeature of a news title? (3)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to the boy?問題(1)是讓學生仔細閱讀標題對有可能涉及的信息進行猜測。問題(2)是針對新聞體裁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與思考,從而掌握新聞體裁標題的語言特色。問題(3)是針對內容進行猜測,誘發(fā)學生對男孩失蹤的原因產(chǎn)生探究欲。接著教師提出問題: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try to find words that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when, what, where andwhy。這個學習活動是讓學生找出第一段中回答who,when,what,where,why and how等問題的信息。按照新聞體裁的特點,第一段是最重要的段落,會向讀者介紹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學生需要把握這些要素,找到相關的語言并進行歸類。即:afifteen- year- old boy、three days ago、in Dover,NewHampshire、went missing .unknown.
新聞報道類文本的第一段又稱導讀段,包含著事件的重要信息。通過仔細閱讀此段,就能找到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多用紀實性的描寫語言,表現(xiàn)方式也多樣化,需要學生先找出這些語言,然后通過仔細觀察、比較,對其進行屬性的提煉,從而更好地分類,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二、梳理特色語言,訓練分析與綜合思維
分析是指將整個事件分解成各個部分,針對各個部分進行分析研究;綜合是將整個事件的各個部分按照其內部存在的邏輯關系有機整合為整體。即分析與綜合體現(xiàn)了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思維過程。本篇閱讀材料描述男孩失蹤神秘性的特色語言在文本的第二段至最后一段,教師可引導學生梳理這些語言,分析其語言的表現(xiàn)力,感知男孩失蹤的神秘性。
教學片段二:
教師讓學生仔細閱讀第二段至第七段,回答如下問題:(1) What information did the police get from theboy's friends? (2) What did the boy's witness say?(3) What information did the boy's sister provide? (4)What did the boy's parents say?這些問題都是圍繞男孩失蹤的時間以及如何失蹤展開,問題(1)涉及失蹤男孩的朋友最后見到他的時間:Friday night、that eve-ning at 8 p.m. to play baseball with two friends。說明Justin Foster的朋友認為最后見到的時間是周五下午8點后。問題(2)涉及看到Justin Foster的時間,towardshis house at 10.45 p.m.問題(3)是關于他的妹妹Kelly發(fā)現(xiàn)哥哥失蹤的信息:11 p.m.:Justin returned home.Putting on his favorite CD. Around midnight:A brightlight&strange creatures.Justin shouted.問題(4)男孩父母的描述:Mrs.Foster thought Justin was spending thenight with a friend. She found Justin did not show up forlunch the next day. Mr. Foster was working that night andnot at home when these events occurred.
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的分析,分別從不同的人物那里獲取Justin Foster的信息,并聯(lián)系起來綜合考慮,從而做出綜合判斷:Justin Foster失蹤的原因匪夷所思,具有神秘性,沒有人能具體解釋他是如何失蹤的,僅能依靠猜測。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懸疑的色彩,并對未知的事情產(chǎn)生強烈猜測的欲望。
教師通過問題串,讓學生針對每個與男孩有關的人物語言分析其失蹤的過程,并對這些人物提供的語言進行有機融合,得出男孩神秘失蹤的原因,從而促進了學生分析到綜合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整合特色語言,訓練演繹與推理思維
演繹與推理本質上是推斷性的思維能力。演繹是指從一般性的原理推演出特殊情況下的結論,而歸納則是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推導出一般性結論。此篇閱讀材料的特色語言在各個段落中均有分布。教師可結合具體的話題語境,通過填空練習或者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這些語言進行有機整合,使其在演繹與推理過程中,推斷出段落的隱含之意,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深化了學生對新聞報道材料的理解。
教學片段三:
閱讀材料從第二段開始描述了不同人物看到Jus-tin Foster的情況,里面除了有豐富的紀實語言,還有很多心理情感的描述。如Kelly在描述見到哥哥的情況時:I heard him put on his favourite CD.a bright light、saw a large spaceship flying outside、There was a flash oflight and I heard Justin shout.教師讓學生根據(jù)這些信息完成如下填空練習:I heard my brother return homeat____;I____ put on___I saw_____flying____;_____shout____;______taken away by aliens.通過填空練習,學生將這些語言整合后,教師提出問題:Do you think the boy was taken away by aliens?學生再針對后面的閱讀信息推斷結果:The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of the boy is probably related to UFO。
演繹思維最常見的推理方式,就是根據(jù)反映一般性規(guī)律的大前提,反映具體情況的小前提,用邏輯思維方式推導出結論。教師通過填空練習、提問等方式,就是基于男孩失蹤的神秘性這個大前提,Kelly發(fā)現(xiàn)哥哥失蹤在見到UFO之后這個小前提下進行的演繹思維訓練。
四、運用特色語言,訓練評判與想象思維
語言的學習是輸入與輸出的有機融合。閱讀是語言學習的輸入,而對文本主題或者對文本特征的評價即是輸出。即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輸入的特色語言,從自我認知角度出發(fā),考慮閱讀文本所傳遞的意義或者評估新情境下的語用功能,以此訓練學生的評判思維能力?;蛘呓處熯€可基于文本語境開展探究或者拓展類的活動,讓學生根據(jù)特色語言進行聯(lián)想,補白語境或描述相似的語境,以訓練想象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四:
Justin returns home a month later, safe and healthy.What has happened to him in the past month?這個學習活動,是針對閱讀材料進行延伸的活動,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材料中描述性的語言來闡述Justin如何失蹤的過程,并在闡述中逐步對調查中每個人的描述進行驗證和修正,并據(jù)此作出判斷。此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關鍵是學生在描述自己觀點時能否提供充足的證據(jù)。有的學生認為男孩是被外星人帶走的,并用很多與外星人有關的特色語言進行描述,而有的學生認為男孩只是去了其他朋友家,所謂的外星人只不過是Kelly做的一個夢,描述中使用了很多紀實性的語言進行論證。
學生通過這種開放性的語言表達活動,既使用了想象男孩被外星人帶走的驚人的心理性描述的語言,也使用了紀實性的語言,讓學生抓住具體的語境,訓練了學生想象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了他們的思辨能力。
總之,基于語言特色實施教學是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著力點。因此,教師需將思維訓練策略有機融人閱讀教學,遵循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讓學生的思維訓練由低階到高階有序開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