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洵
(吉首大學,湖南 吉首 416000 )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相關體育工作者都在進行積極探索,以期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在此背景下,體育情境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體育情境式教學模式是在吸收語文情境教學優(yōu)點的基礎上,結合體育課堂的獨特性而逐漸發(fā)展而來的。這一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它更注重對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來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以此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主題鮮明、突出人本性教學的特點。
從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來看,體育常被當作一種特別的知識、技能,突出的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文化知識教學的以傳授身體動作為主的技能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的是對中小學生技能的引導與傳授,而忽略了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及過程性,忽略了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由于沒有做到以中小學生為主,教師在設計教學模式時往往會忽略中小學生的課堂感受,中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既定知識,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難以激發(fā)中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當前,在“以人為本”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體育教學開始逐漸關注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強調尊重中小學生的感受,將中小學生視為感受主體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的載體,因此,情境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以關注中小學生情感體驗、突出課堂氛圍營造的新型教學模式便出現(xiàn)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中,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融情于景能夠讓中小學生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具有情感的課堂也更能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全人教育”思想強調的是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性、社會性、藝術性等多個方面,這一指導思想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學要融入培養(yǎng)學生社會能力的目標,融入德育、美育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標,以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中小學生社會能力培養(yǎng)方面,體育課堂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許多項目是團隊型的,在練習的過程中強調的是團隊的協(xié)作與配合,這便為中小學生之間的交流搭建了橋梁。在團隊合作中,能夠較好地促進中小學生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的發(fā)展,且在團隊對抗中,也能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及競爭意識,讓中小學生通過體育課堂這個“小社會”,提前感受社會競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生的性格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關注中小學生心理的發(fā)展,能夠進一步發(fā)展中小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對中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故事為主線展開教學,讓中小學生沉浸在教學情境中,以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或以競賽、游戲為形式,讓中小學生在競賽、游戲中感受規(guī)則的重要性,了解競爭與合作,可使中小學生在規(guī)則的約束下,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學習合作與競爭。
主題式情境教學,強調的是主題鮮明。在確定主題之后,教師的教學設計就需要圍繞這一主題有序進行,因此,情境式教學模式設計的首要任務便是確定主題。一般來講,體育情境式教學模式主要有趣味型、知識型、教育型等。中小學體育教學,通常采用趣味型體育教學,即以中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主題,如可以通過動畫角色扮演的形式,讓中小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到課堂中,并引導中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有創(chuàng)意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融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因此,創(chuàng)意性也成為體育情境式教學的重要特點。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中小學體育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在現(xiàn)實教學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在情境主題確定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意型課堂的編排,從而賦予體育教學內容新的內涵,以此來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小學體育情境教學模式的構建,強調的是師生在課堂的有效互動,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容易出現(xiàn)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中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長此以往,就容易出現(xiàn)中小學生的厭學問題,出現(xiàn)中小學生喜歡參加體育鍛煉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情境教學模式的構建,讓中小學生融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課堂氛圍,在這一課堂情境里主動學習、思考,在此,教師必須做好引導與啟發(fā)工作,積極與中小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答疑解惑,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追求新鮮感,因此,針對中小學生的情境教學設計應以故事為載體,融入“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努力為中小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充滿想象力的故事情境,然后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中小學生融入整個教學情境,使中小學生在此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并吸收教師的教學重點,掌握相關技能,這能給中小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中小學生雖然專注力與自控力相對欠佳,理解能力較為薄弱,但他們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中小學生能在興趣的帶領下專注于課堂知識的學習。以走獨木橋的訓練為例,教師可為中小學生設計一個“冒險家”的情境,所有中小學生都是“冒險家”,只有安全通過獨木橋才能獲得勝利,掉下獨木橋則會掉進沼澤地中,從而有效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恰當?shù)膯栴}能夠帶領學生找出正確答案,對學生具有引導作用。因此,在設計體育情境教學模式時,體育教師應該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中小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鼓勵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例如,在乒乓球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你能一邊顛球,一邊走,同時還唱歌嗎?”讓中小學生去嘗試,中小學生在此情境中,會覺得平時枯燥的顛球練習也變得有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讓中小學生進行顛球比賽,以此來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好勝心與進取心。
熱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趣味性的體育游戲,能夠極大地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與好奇心,因此,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將游戲融入體育教學。以投擲類項目教學為例,教師可設計一個投擲手榴彈的教學情境,將中小學生分組,組內成員輪流投擲,讓中小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體會投擲類體育項目的特點。當然,在設計游戲的時候,還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游戲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游戲的目的還在于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情境時,必須緊密聯(lián)系教學大綱,避免過度游戲化而脫離了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
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應注意教學情境需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不可牽強附會。例如,有些教師在田徑項目教學中設計一個“水中搶救傷員”的情境,這便有點牽強附會,缺乏真實性。針對田徑項目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如“穿越火線”“紅軍過草地”之類的教學情境,中小學生在不同的場地中完成不同內容的技術動作,不但能激發(fā)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還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必須根據(jù)中小學生的年齡與身心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情境能有效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參與性。假如沒有考慮到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針對高年級的中學生還設計一些諸如“幫媽媽做家務”的游戲,并運用過于低齡化的語言進行課堂教學,則容易讓學生反感,學生會覺得過于幼稚而沒有參與的興趣。此外,教學情境使用的時機也十分重要,通??菰锏奶飶筋?、體能類項目的教學適合實施以趣味游戲為主的情境教學,而針對運動項目基本技術的教學,則應以傳統(tǒng)示范講解教學為主,幫助中小學生準確地掌握技術要領。
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因此,教師應選擇在合適的情況下恰當運用,過度使用反而會影響運用效果。有些教師往往會在一次使用獲得較好效果后便頻繁使用這一教學模式,但是久而久之會發(fā)現(xiàn),初次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中小學生會有一定的新鮮感,但長久使用且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情境教學,會讓中小學生覺得乏味,從而影響使用效果,并且沒有緊密聯(lián)系教學大綱的情境教學,也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恰當?shù)剡\用情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教師必須以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基礎,要注重情境教學與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只有做到以中小學生的客觀發(fā)展為實際,根據(jù)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情境,才能起到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