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芳芳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人們在獲取信息方式上和閱讀習慣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已經很難滿足讀者多元化獲取信息的需求,不利于讀者獲取更廣闊和新鮮的圖書知識。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轉變服務方式,利用多種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將讀者與服務進行有效的聯系,唯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多元化的閱讀需求,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在社會的競爭力?;诖?,本文圖書館的管理以及流通服務研究方面入手,對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未來圖書館流通服務創(chuàng)新的舉措進行進一步的羅列。
目前很多傳統行業(yè)在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中已經逐漸被“互聯網+”所改善,圖書館的流通服務體系在互聯網+時代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利用“互聯網+”時代下多種信息技術優(yōu)勢與圖書館流通服務特征進行有效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符合未來時代發(fā)展的流通服務的新模式,能夠更好地實現信息一體化,可以為拓展圖書館共享渠道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滿足讀者多元化獲取信息的需求。
一、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內容單一。在讀者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在圖書館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為了更好地確保圖書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基于傳統服務模式的信息采集方式則需要對知識進行篩選和過濾,這個過程就會影響信息的保留程度;第二,信息流失嚴重[1]。網絡信息技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互聯網技術和數據庫已經逐漸被廣泛的推廣和使用,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減少了用戶對圖書館的依賴,再加上圖書館信息查詢的方式和流程過于復雜,嚴重降低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導致很多圖書館內的信息不斷流失;第三,流通服務方式單一。傳統服務模式需要讀者自行前往圖書館借書閱覽,經常會出現要想借的書被借走,不利于及時獲取圖書信息,降低了獲取信息的效率。
二、“互聯網+”下的圖書館流通服務創(chuàng)新的意義
(一)增強服務的預見性
在網絡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采用圖書流通服務新模式,借助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提升圖書館服務的預見性。通過利用大數據平臺可以實現對大量信息數據的整合,可以在數據爆發(fā)階段實現對信息數據的有效獲取,更好地優(yōu)化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2]。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對用戶的讀書習慣和特征進行準確地分析和,根據分析結果可以對用戶的信息數據量進行準確的分析,及時有效的預測出用戶對于信息數據的需求量,而且還可以預測用戶對于所選取的圖書類型的意愿程度,能夠為一步增強圖書館服務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奠定良好的基礎,利于更好地彌補傳統服務模式中的不足。
(二)全面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站在現代圖書館發(fā)展情況來看,融入大數據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全面提高圖書館收集信息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圖書館對數據以及用戶喜愛程度的分析能力。基于大量信息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方式,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體系和知識產權模型,能夠幫助動態(tài)化的信息數據實現匯總,從而形成數據量,可以實現對信息的實時分析,從而制定個性化的處理方案。
(三)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圖書館流通服務新模式,可以為讀者提供個體化的閱讀服務??梢詼蚀_預測讀者對于閱讀方式以及圖書類型的需求,從而為其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閱讀服務,能夠進一步提高數據信息查詢的效率[3]。同時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向用戶實時發(fā)送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增強用戶與圖書館的黏性,更好地留住用戶,也可以挖掘更多潛在客戶,從而擴大圖書館的規(guī)模和服務體系。
三、“互聯網+”下的圖書館流通服務創(chuàng)新措施
(一)提供個性化信息資源,優(yōu)化閱讀體驗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多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能夠使其充分地應用在圖書館網絡服務建設中,優(yōu)化圖書流通服務流程,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使其更趨向于立體化。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閱讀形式當前讀者閱讀的主要特點。圖書館需要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和特征開發(fā)“微資源”,使其可以更好地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針對讀者各自特征和標準建立智能化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存儲系統和檢索系統,一方面,使讀者在智能化圖書館系統中可以找到自己真實需要的信息資源[4];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智能化的分析讀者的喜愛和讀物類型,為讀者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增強讀者閱讀的體驗程度。除此之外,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中,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閱讀的主題和內容,還可以利用多種社交媒體軟件與其他用戶分析讀物,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加強圖書閱讀的互動性,或者還可以參加到多人閱讀的活動中,加強交流,有利于更好地提升自我閱讀水平,為更好地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多方合作,拓寬流通渠道
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網絡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在此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小到網絡購物,大到共享單車服務,都為讀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流通服務。例如,圖書館可以與快遞公司合作,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網借、快投服務,用戶可以直接在圖書館網絡平臺完整自主選書,自主下單買書,圖書館可以利用與企業(yè)合作的快遞公司將圖書運送到指定的圖書分館,及時將運送物流信息發(fā)送給用戶,便于用戶根據自己的時間規(guī)劃取書時間,這種快速傳輸的服務方式可以有效打破傳統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利于更好地增強用戶與圖書館,快遞與圖書館之間的緊密聯系,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的同時,還可以促進雙方之間的產業(yè)發(fā)展[5]。除此之外,圖書館還可以將各種閱讀活動作為出售商品,在第三方服務平臺上加強宣傳、推廣,例如組織親子活動閱讀沙龍,這個時候就可以將此活動放在美團上面對大眾群體進行線上銷售,在擴大活動影響力,激發(fā)親子閱讀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為圖書館吸引更多潛在客戶,提高圖書館的經濟效益[6]。“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還需要加強對社會各種服務平臺、新媒體平臺的深入研究,實現合理化的應用,使其可以更好地契合圖書館的發(fā)展需求,促進企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創(chuàng)立公共閱讀交流共享平臺
知識的交流和轉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持續(xù)運行的過程,需要在人與人反復的交流和轉換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知識,圖書館需要加強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有效聯系,促使知識得到有效傳播,確定從知識到轉換的過程中的一系列制度,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圖書館信息管理的效率,還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獲取知識的需求。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為讀者營造趣味性、寬松的閱讀氛圍[7]。例如,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反饋技術正確引導用戶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圖書館通過利用獎勵措施來鼓勵讀者更好地寫作,在活動中分享自己的圖書經驗,能夠吸引更多地人群。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用戶和工作人員和參與共享知識的積極性,還可以增強他們心理的滿足感,強化他們分享知識和經驗的意愿,更好地加強多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8]。利用多種網絡社交工具,圖書館可以與讀者建立非常密切的關系,讀者可以通過關注圖書館網絡平臺的實時信息,可以及時掌握圖書館的動態(tài),包括新書發(fā)布、上架,好書推薦,開館時間等,管理人員可以為讀者提供全面的咨詢服務,能夠滿足讀者全方面了解圖書館的需求,進而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效率。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圖書館以更為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加持,通過結合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原則,以信息資源為核心,構建多樣化的資源共享途徑,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一體化、全方面閱讀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幫助讀者實現線上自主選書,看書,提高資源獲取的效率和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為構建智能化的圖書館,提升服務效能,打造優(yōu)質化的圖書館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彥青.淺談“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J].卷宗,2019,9(5):115-116.
[2]胡婷.探析“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J].卷宗,2021,11(18):199,383.
[3]韓麗.“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策略[J].科技傳播,2019,11(1):171-172.
[4]吾熱亞提·玉素甫.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9):37-38.
[5]蘇海巖.“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流通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卷宗,2019,9(35):158.
[6]高艷.“互聯網+”環(huán)境下圖書館流通服務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7(11):79-81.
[7]阿思娜拉.探索互聯網+視角下提升黨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水平的措施[J].卷宗,2020,10(5):161.
[8]周震波.“互聯網+圖書館”對高校圖書館管理帶來的影響及應對[J].中國新通信,2021,23(1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