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慶
在新時代語境下,將紅色資源有效地融入中學德育,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通過紅色文化完善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紅色文化和中學德育活動的滲透融合,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紅色文化在主題班會中的高效滲透
班會課是中學德育的主陣地,更是紅色文化在校園內必須搶占的主陣地。營造紅色氛圍,選定紅色主題,傳承紅色文化,賡續(xù)紅色血脈,在班會活動中尤為重要。中學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會課的優(yōu)勢,自覺在主題班會中滲透紅色文化,將紅色教育與“學英雄模范,做紅色少年”等不同形式的活動相結合,發(fā)揮革命英雄、先進模范的教育作用。如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可以舉行“國恥不能忘,警鐘需長鳴”主題班會,讓學生緬懷抗戰(zhàn)先烈,牢記歷史,致敬英雄,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發(fā)揮紅色教育基地的情境育人效用
中學生只有深入紅色教育基地,積極探索,親身體驗,才能更加真切地理解紅色文化、感悟紅色精神,才有可能把紅色文化知識應用于實踐。結合新鄉(xiāng)的人文特征和我校的發(fā)展歷程,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前往新鄉(xiāng)第一個中共黨組織誕生地——衛(wèi)輝華新紗廠接受黨史教育,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前往延津縣烈士陵園,深切緬懷新鄉(xiāng)籍衛(wèi)國戍邊英雄肖思遠,學習英雄事跡,傳承紅色基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借助新媒體,強化紅色文化的育人效果
如何開辟新媒體傳播陣地,豐富紅色文化和中學德育活動的融合路徑,實現(xiàn)更好的育人效果,是我們必須重點探究的內容。
創(chuàng)建紅色德育網站。從班級選幾個學生組建網站管理團隊,定期在紅色德育網站更新社會時政熱點和紅色經典相關文章。比如,通過學習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國抗疫精神、新鄉(xiāng)市抗擊特大暴雨災害的先進群體、冬奧會運動員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等,學生強化了紅色意識。
開設紅色德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搜集整理網絡資源和線下教學資源,結合紅色文化,整理成文章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或剪輯成視頻在平臺上宣傳推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熏陶他們。2021年3月,我們錄制的手勢舞《國家》短視頻登上了學習強國、云上新鄉(xiāng)等平臺,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把紅色文化與各種校園活動充分結合起來,多渠道發(fā)力,全方位促進,有助于深化學生的革命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新時代語境下紅色文化與中學德育活動滲透融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12607065)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