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圓
小時候,總是希望自己長大,因為長大后好像就可以做很多小孩子不能做的事,就可以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可以不再受父母的管束,可以有自己的安排,可以出人頭地……而如今長大后,我們又開始懷戀起過去,想起童年日子的單純和美好,開始羨慕起身邊沒有長大的小孩子。不知不覺我們長大了,在成長面前,我們多了世故,少了童真。
小時候,長輩問我們,長大后上大學考哪個學校,單純的我們總是在清華和北大中間糾結(jié),那個時候總天真地以為,全中國就兩所大學,清華和北大,所以不是清華就是北大,只能在二者中選擇,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們想多了,我們慢慢知道了全中國遠不止兩所大學,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清華和北大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再后來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愛讓我們寫一個作文題目叫“我的夢想”,那個時候的我們多么會侃侃而談,在作文里大談特談,鼎鼎有名的科學家、為人類造福的生物學家以及手持手術(shù)刀救死扶傷的醫(yī)生……那時候的我們,總是把夢想定義得清晰而又遙遠,然而不知不覺我們慢慢長大了,我們開始懂得了很多東西并不是手可摘星的浪漫,也開始懂得了追求一個實際目標的重要性。我們的夢想里,不再出現(xiàn)科學家、生物學家這樣模糊的名詞,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像馬云這樣的人物一個時代都少有,我們開始放低姿態(tài),開始懂得自己能力的有限和夢想的實際。“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边@是王小波先生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
長大后,我們開始考慮更多、更長久的東西,我們學會了一個人面對挫折,學會了隱忍和寬容,學會了接受不完美和失敗,學會了告別和相處,學會了如何生存,也慢慢變得成熟。我們告別了兒時的朋友,去遠方求學或是工作,去謀生,去拼搏,我們從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習慣,我們心中也有夢想,也為著馬云那句“夢想一定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而蠢蠢欲動。當然,這時候的夢想,與兒時的夢想已經(jīng)不同了,多了一份沉重和實際,少了浮夸和浪漫,這是長大后的世故。
不知不覺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小時候,我一直以我爸為驕傲,覺得他是全天下最厲害、最偉大的爸爸,那時候的作文《我最佩服的一個人》里的主人公永遠是我爸,他教會我太多的東西,而且在我年少的記憶里,他似乎沒有不會的東西。然而,隨著自己知識的增加,我也開始意識到爸爸也有錯誤的時候,慢慢地發(fā)現(xiàn)爸爸原來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到后來越來越不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總覺得他的思想老土,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潮流,他的固執(zhí)和我的隨性永遠不在一個頻道……這是長大后的任性。
突然想起高中畢業(yè)時,大家喝得迷醉,抱在一起笑青春,憶往事,哭遺憾,告訴彼此一定會再相聚,結(jié)果那些曾經(jīng)在彼此時光中留下烙印的人卻從此再無音訊。偶然翻開在抽屜里躺了數(shù)年的同學錄,上面布滿了歪歪扭扭的留言,大家稚嫩的話語,天真的祝福,讓你看的或微笑或嘆息,你看到一個曾經(jīng)熟悉的名字,默默回憶,卻只能自問一句,他現(xiàn)在還好嗎?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p>
“我們終其一生尋找的,不過是那個甘愿為你停下腳步陪伴的人。”這是以前看的一句話。
逐漸懂得生命的時光越走越短,能真正進入你心中的人越來越少,曾經(jīng)根深蒂固的情感,也會慢慢剝離根系,從你的生活軌跡中消逝。有一天,你會開始習慣告別,習慣真的再也不見。
李宗盛有首歌叫《愛的代價》,其實也就是成長的代價,很多年前和哥哥一起聽這首歌,總是不明白為什么他聽完“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這句歌詞時會紅了眼眶,而當我慢慢長大后,再回想起當年他獨自去外地拼搏的日子,我終于懂得了那句歌詞的辛酸和無奈。
不知不覺,我們都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