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峻煒
“叮當”一聲,一串急促的腳步聲隨之出現(xiàn),又一位顧客光臨茶餐廳。從上班的白領(lǐng)到帶著孩子的家庭主婦,從年輕的情侶到家境清貧的獨居老人,都是經(jīng)常光顧這里的客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趕時間。
剛剛進來的那位身著西裝的體面人士立即在一個比較狹窄的卡位坐下。他一個人來,倒也不在意桌子的大小。很快,伙計送上來一杯熱騰騰的茶水?!八凰弧弊雷酉碌墓裢氨淮蜷_了??腿怂斓貜钠渲心贸鲆粚曜雍鸵粋€湯匙,并在茶中迅速沖洗干凈。用熱茶洗餐具,是香港乃至整個灣區(qū)的顧客獨有的習慣。
在桌子的一角,放著一塊餐牌。墻上也貼滿不少招牌菜。早餐、午餐、下午茶套餐、晚餐,還有什么時候都能點的常餐,任君挑選。
不一會兒,客人舉高手,把伙計“召喚”了過來。他熟練地點了一個叉燒湯意粉套餐,飲品是“茶走”(用茶和煉奶制成的奶茶)加冰,加冰還要額外收費呢!
客人拿出手機,打開了一個看股市的應(yīng)用程序,等著食物送來?!岸.敗币宦?,一位低著頭看手機的中學(xué)生也走進了茶餐廳。由于沒有空座位,中學(xué)生抬頭張望了一番,便匆匆坐到西裝人士身旁,和他“搭臺”(粵語:拼桌)。
剛好,就在這時,叉燒湯意粉送到了。那位西裝人士開餐的同時,中學(xué)生也快速洗了洗餐具,立刻拿起了小食餐牌。餐牌上有各種地道香港小吃,也有一些港式飲品。中學(xué)生點了兩個蛋撻和一個“菠蘿油”。顧名思義,菠蘿油就是加了牛油的菠蘿包——一種上面有一層形似龜殼的黃糖面包。
中學(xué)生的食物終于到了。他拿起手機就是一頓拍,還傳上了群組里,把同學(xué)們都羨慕壞了。很快,西裝人士用餐完畢,中學(xué)生也一樣。買完單,他們倆一離開餐廳,伙計就立馬上前,將桌子抹個底朝天,準備迎接下一批客人。
這可能是鏡頭下港式飲冰室(茶餐廳)的平凡一幕,但也是我眼中充滿意義的香港味道。
香港不愧是一座講求效率的城市,茶餐廳里匯聚了不少為追求效率而設(shè)定的規(guī)則,比如:隨意搭臺、不收小費、來去自由、價格親民。而且,茶餐廳提供的各類食物也充分體現(xiàn)了香港文化。歷經(jīng)歲月更迭,香港人已將茶餐廳的文化符號傳播到各地,給了追求效率的平民化飲食在城市間流動的機會。相信未來,這股“味道”仍將延續(xù),歷久彌新。
(指導(dǎo)老師:唐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