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琴
兒子的衣服脫線了,扔到我面前:“媽,給補補?!?/p>
我打開百寶箱,取出針線,將脫線處的衣服外翻,熟練地一針一針連上,小心地不讓線頭留在外面。縫完,打量針腳,細密完美,線頭都在里面,兒子穿上,完全看不出一絲縫補的痕跡。
家中常年備有針頭線腦,一般能自己完成的縫補我都很樂意穿針引線。
小時候,兒子褲子的膝蓋處破了,我找出一塊貓咪或小狗圖案的布料給縫上,兒子穿出去同小朋友玩時,故意露出新貼上的小動物,把它當成一枚勛章。長大了,兒子不再喜歡這種剪貼的勛章,只是在衣服脫線或需要換拉鏈釘扣子時,依然認可我。這樣,我縫補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每次縫補時,我都心中柔軟,總覺得是在把一個有瑕疵而又溫暖的物件修補得完美。
二十多歲時,我是不喜歡并反感縫補的。那時,每天想著向前沖沖沖。似乎自己像大人物一樣,每分鐘都在創(chuàng)造價值,每分每秒都在想著干一樁有意義的大事,不想讓縫補這類瑣屑的事耽誤了我寶貴的時間,不愿意讓一個破物件擋住我前進的步伐。衣服壞了,直接換一件;鞋子破了,直接買一雙。
是兒子讓我愛上縫補的。
兒子出生后,我意識到自己正在重復著母親走過的路。像世上的萬千母親一樣,我必須努力學著做一個好媽媽,而前提是學會踏實生活,不再陷在虛無縹緲的夢中。沒想到,“踏實”兩字竟然是從縫補開始的。
兒子學會走路后,褲子的膝蓋和臀部總是隔三五日便裂開一個大口子。兒童的天性使得褲子總會頻繁地出現(xiàn)窟窿。直接扔了,舍棄的頻率太高,從缺衣少食年代走過來的我開始心疼那一次次買新衣不菲的花費。拿出去縫補,街上也有以縫補為業(yè)的,在某個轉(zhuǎn)角處或一個小小的角落,平時不注意,還得提著袋子去慢慢詢問人家位置。找到了攤位,人家手上有其他活計,不一定馬上給補,可能會約定一個時間再去取。一連串的問題,還不如自己直接拿起針線。
我慶幸母親教會了我縫補。母親的針線活兒非常漂亮,穿針,打結(jié),縫補處外翻,這樣線頭不外露;后一針在前一針的針腳后面穿過,這樣一針咬著一針,不容易脫線。母親還教會了我給兒子膝蓋和臀部處補上一個卡通圖案,看上去頑皮可愛,褲子像新的一樣。
除了縫補衣物,母親更教會了我縫補婚姻。都說婚姻有七年之癢,我的婚姻還沒有到7年,就相看兩厭了。每每出現(xiàn)矛盾,我看著路人甲乙丙丁,都覺得比家中那位強,恨不得立馬分道揚鑣,重尋一個白頭偕老。面對我的急性子,母親卻慢條斯理地說:“哪家沒個吵嘴的?俗話說,吵吵鬧鬧才叫過日子,不吵不鬧不到老。你看我和你爸,不也是吵吵鬧鬧過了幾十年?還生出你們4個優(yōu)秀的兒女?;橐鋈缫挛?,縫縫補補過一生?!?/p>
確實,一直以來,父母似乎都是有事說事,說不通就一個比一個聲音大,然后一方偃旗息鼓,另一方降低音量,跟著轉(zhuǎn)入靜音模式。很少見他們有溫言軟語的時候,更不用說情話。這樣的相處之道沒妨礙他們生兒育女,教養(yǎng)子女成才,也沒妨礙他們四季播種收獲。
聽母親如此說,我便答應給那個一生氣就看不上眼的他一個留觀期。說來也怪,不等留觀期滿,我們又和好如初了。再發(fā)生矛盾時,母親便提醒我:“給一個留觀期,縫補縫補?!?/p>
如今一起走過幾十年,那些大的裂痕早已不見,偶有小摩擦,各自涂點潤滑劑,不出意外,婚姻還將一直持續(xù)下去。
婚姻如是,衣物如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完美狀態(tài),縫縫補補,是愛物惜物,是對生活的敬畏。
(青君摘自《山西日報》202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