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紅
疫情封控管理之下,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qū),院士、教授、副教授、工程師等300多位教職工業(yè)余時間變身“外賣小哥”,為約100幢宿舍內(nèi)、近3萬名學生送一日三餐。
(3月23日《錢江晚報》)
這支“外賣天團”力爭讓送的菜“更快、更熱、更香”。他們還把理工科素養(yǎng)運用其中,利用“建?!狈治鲅芯砍鲎顑?yōu)化的汽車后備廂放置方式以及送餐路線,并把模型分享至志愿者群;利用“算法”高效地分配人手和盒飯,精確匹配宿舍需要的量;私家車、三輪車、無人拖車、無人小巴……三天內(nèi),接連四款“送餐神器”在校園內(nèi)投入使用,單車配送數(shù)量從一車幾十份盒飯一路升級到一車1500份。
校區(qū)雖大,一日三餐總熱乎。這場溫柔而硬核的戰(zhàn)疫,被譽為史上最卷的“外賣天團”。
院士學者送盒飯,不只是“別人家的學?!辈拍芟硎艿拇?。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好老師,也都有自己的溫暖?!昂⒆觽?,我們一定會把飯供上!”一句簡單的話語,讓風雪中的吉林大學學子們感到溫暖。
這些特別的“配餐員”“送餐員”,引起網(wǎng)友的廣泛討論,“學者的脊梁為年輕一代而彎”,令網(wǎng)友們感動不已。
“高學歷外賣天團”走紅,究竟是什么讓人破防?逆風前行的老師們默默為學生奉獻,贏得了如潮贊譽,讓身處疫情中的學子們感受到最為溫暖的力量。老師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疫情也會給他們帶來諸多困難和不便,但在關鍵時刻卻能應聲而至,挺身而出背后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讓學生心中沐浴陽光,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非常時期,老師們踐行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彰顯了良好的師德風范,戰(zhàn)疫的同時也是對學生開展的不言之教。聊天框里,一句句“老師辛苦了”刷滿屏幕;老師載著滿滿當當?shù)暮酗垇淼綄嬍覙窍?,窗戶上齊刷刷地冒出一張張青春面孔,齊聲大喊“1、2、3,謝謝老師!”這樣的溫馨互動,令人怦然心動。
除了感動,我們還看到了科技助力下的精準防疫。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xiàn)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校園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所,“高學歷外賣天團”無疑做出了表率??萍枷蛏?,功德無量。只要用心用情,我們就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落實精準防控,時時處處讓人們感受到戰(zhàn)疫的溫度,更好地團結起來獲取抗擊疫情的完全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