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瑤琴
摘要:巴洛克音樂時代屬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繼續(xù),這一時期產生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和聲、大小調系;還產生了賦格曲、協(xié)奏曲、奏鳴曲等諸多形式的新型音樂體裁。巴洛克音樂時代最偉大、最有意義的貢獻則是促進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歌劇誕生,其不僅豐富了聲樂藝術的品種,增加了音樂藝術的題材,同時也為歌劇的基本形式奠定了基礎。蒙特威爾第是巴洛克音樂時代推動歌劇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作曲家,其創(chuàng)作的歌劇《奧菲歐》更被稱作歌劇史上第一部成熟的歌劇,這部歌劇契合了當時社會的藝術審美特征,滿足了諸多人們的審美需求,成為了百年來最經典的歌劇作品。
關鍵詞:蒙特威爾第 ?歌劇《奧菲歐》 ?音樂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21-0153-04
在藝術領域中,任何一種藝術的產生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總結與實踐探索,并在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從而體現(xiàn)出當時人類普遍審美的。歌劇藝術誕生于巴洛克音樂時代,被稱作是巴洛克音樂時代的大事件。在巴洛克音樂時期,克勞迪奧·蒙特威爾作為偉大作曲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歌劇《奧菲歐》極具代表性,為早期歌劇藝術成就的佳作,到目前為止,《奧菲歐》依舊出現(xiàn)并活躍在歌劇舞臺上,可以說,《奧菲歐》是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審美特征的完美體現(xiàn)。
一、巴洛克時期歐洲社會環(huán)境及藝術審美
(一)巴洛克時期歐洲社會環(huán)境
在西方音樂史中,巴洛克時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代,這個時代取得了極其輝煌的藝術成就,為西方音樂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巴洛克時期的社會體制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而思想文化層面也從文藝復興開始向啟蒙運動發(fā)展,這一時期充滿矛盾,尤其是在思想意識領域上。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不斷成熟,先進思想家都開始積極弘揚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觀念,堅持與封建貴族、天主教會斗爭,崇尚真理、揭露黑暗、贊賞美好理想。在這一時期,各個門類的藝術都在積極探索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方向。當時的音樂藝術家社會地位很低,大多是宮廷、教會、貴族的附庸,即便如此,當時歐洲的很多地方都已經出現(xiàn)了高水平的音樂組織,如民間組織的學員、官方或者是半官方組織的慈愛院等,他們經常為城市音樂活動提供必要的服務。巴洛克時代獨特的社會環(huán)境,為音樂的普及和發(fā)展都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音樂不再是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受的服務。
(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審美思維
在巴洛克時期,藝術審美總體上呈現(xiàn)出了宏偉布局、雕琢細節(jié)、行文夸張、色彩華麗、氣勢磅礴的特征。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激情色彩,其打破了常規(guī)的和諧、寧靜氣氛,獨具浪漫主義色彩。其不僅追求廣博、深遠,同時也關注精致、華麗。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動感形象及刻意夸張的結構,注重作品在空間層面上的立體度,同時,巴洛克藝術還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特征,其吸收了文學、音樂、戲劇等多個方面的元素,在造型及觀念上存在諸多大膽的表現(xiàn),關注裝飾性、戲劇性的對比。在這種藝術審美思維的影響下,巴洛克時代的音樂藝術也發(fā)生了極大改變,很多思想活躍的音樂家都在實踐中作出了反應,如拓展了音樂調性空間,“數(shù)字低音”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獨特的音樂風格。此外,哥白尼的“日心說”指明了宇宙處于永恒的運動狀態(tài)之中,因此“運動”也成為了各個領域的焦點。作曲家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對于運動有一種獨特的青睞,旋律與運動有著很強的關聯(lián),其是不斷擴展的,流動性較強,不同的節(jié)奏運動可以持續(xù)貫穿于整個樂曲。當時在音樂表現(xiàn)方面已經形成了大段落間的強弱、剛柔對比;而音樂體裁則初步形成了歌劇、協(xié)奏曲、奏鳴曲、組曲等,為音樂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蒙特威爾第與歌劇《奧菲歐》的創(chuàng)作
(一)蒙特威爾第的生平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是巴洛克藝術時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他是意大利的著名作曲家,典型的威尼斯樂派代表者。蒙特威爾第的一生經歷了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兩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蒙特威爾第本身具有極強的音樂天賦,年僅15歲就可以為當?shù)氐慕烫脛?chuàng)作音樂,其在17歲的時候就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作品《小坎佐納》,后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磨練,其在40歲的時候創(chuàng)作了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作品《奧菲歐》,因此蒙特威爾第也被稱作是“近代歌劇之父”。蒙特威爾第在威尼斯生活的三十幾年,為教堂、歌劇院創(chuàng)作了近十部歌劇,至今只有三部歌劇完整保留,即《奧菲歐》《尤利西斯回鄉(xiāng)記》《波佩婭的加冕》,其中,《波佩婭的加冕》是蒙特威爾第在75歲時創(chuàng)作的,其音樂形象塑造能力、人物性格刻畫能力在此作品創(chuàng)作期間達到了巔峰,該作品是其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個作品。
在巴洛克時期,蒙特威爾第也是第一位創(chuàng)作牧歌這種音樂體裁的人,他還在歌劇、牧歌等音樂創(chuàng)作中加入了對不協(xié)和音的運用,他是音樂界最早利用不協(xié)和音的音樂家之一。當今音樂領域注重反傳統(tǒng)、反理性創(chuàng)作,而不協(xié)和音的運用則是其關鍵創(chuàng)作手法。在巴洛克時期,蒙特威爾第就是通過不協(xié)和音的運用來面對復雜、反叛的社會潮流的??梢哉f蒙特威爾第對于整個西方音樂的發(fā)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蒙特威爾第美學思想
受人文主義思想潮流的影響,蒙特威爾第在音樂創(chuàng)作及實踐中強調情感藝術的滲透,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的思想觀念和人文主義美學理論對蒙特威爾第帶來了很大影響。從蒙特威爾第留存下來的作品題序中可以看出,其對柏拉圖學說有著十分獨特的理解。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蒙特威爾第會通過豐富夸張的人物內心活動、對比式的音樂表現(xiàn)手法,將人物的感情色彩渲染出來。而在樂隊演奏方面,蒙特威爾第創(chuàng)造出了撥弦、震音等新的表現(xiàn)手法,并利用增五度、七度、九度的不協(xié)和音程創(chuàng)作了三部曲式詠嘆調。蒙特威爾第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手法稱作是“激動”風格,在蒙特威爾第看來,人的內心可以分成溫和、謙卑、憤怒三種狀態(tài),這也對應著低音、中音、高音三種音區(qū)。蒙特威爾第通過音樂修辭,針對人的溫和、謙卑、憤怒情緒創(chuàng)造了柔和、適中、激動三種音樂語匯。蒙特威爾第對人文主義思潮十分追崇,終其一生都在將古希臘美學思想及哲學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其在巴洛克時代下形成了獨特的以人文本、以情為主的戲劇沖突及情感宣泄審美特征,為后世的音樂作曲、情感表現(xiàn)提供了參考價值。
(三)歌劇《奧菲歐》的誕生
公元1607年,蒙特威爾第以亞歷山德羅·斯特里喬創(chuàng)作的戲劇為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新的歌劇作品《奧菲歐》,并于公元1607年2月24日在曼圖亞宮廷邸宅首次進行了公開表演。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奧菲歐是太陽神與繆斯女神卡莉歐碧所生的孩子,奧菲歐精通音律及七弦琴,在奧菲歐結婚當天,他的妻子不幸遭遇毒蛇之吻離開了人世間,而奧菲歐則通過自己精湛的演奏、動人的歌喉,在經歷了千難萬阻后,到達了陰間去求冥王救回他的妻子,但是最后他卻因為在返回的途中違背了承諾,回頭望了一眼,而再次失去了妻子。古希臘神話故事一直深受西方作曲家的喜愛,在巴洛克時代意大利活躍著諸多劇作家、音樂家、詩人,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研究古希臘戲劇復興,并嘗試將這種復興呈現(xiàn)在歌劇創(chuàng)作上。蒙特威爾第深受雅各布·佩里的影響,其創(chuàng)作的歌劇《達芙妮》《尤麗狄茜》都給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創(chuàng)作帶來了很大靈感。蒙特威爾第在歌劇創(chuàng)作上擺脫了過去的模式,他創(chuàng)作的《奧菲歐》不僅有五個劇幕,樂隊形式也有很大突破,用到了將近三十人的配置,涉及到的器樂包括大型豎琴、管風琴、小提琴、長號、小號等,在很大程度上,其促進了器樂在歌劇地位的提升。
三、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音樂審美特征分析
(一)歌劇《奧菲歐》的簡介
《奧菲歐》為一個五幕歌劇,其題材雖然和《尤麗狄茜》一樣,但是《奧菲歐》采取的卻是悲劇結局的形式。在序幕中,音樂女神以演唱的形式為觀眾介紹了故事的背景和作品的情感,內容豐富多變,其演唱涉及到了很多技巧性的獨唱和多技巧性的合唱,同時,該歌劇還具有一定的牧歌遺風,充滿了豐富的旋律與和聲。在《奧菲歐》中,蒙特威爾第并沒有模仿《尤麗狄茜》的單純宣敘調,而是用到了大量的牧歌和單聲歌曲詠敘調。事實上,蒙特威爾第在創(chuàng)作《奧菲歐》時,還沒有真正運用“歌劇”術語,只將《奧菲歐》稱作是“一個音樂故事”。
在歌劇《奧菲歐》的序幕,榮耀音樂女神在貴族王室中用歌聲贊揚半人半神的奧菲歐,奧菲歐彈奏的七弦琴舉世無雙,世間萬物都愿意安靜聆聽。甚至地下的冥王在聽到奧菲歐動人的彈奏后,都答應了他的懇求。在第一幕中,牧羊人與水仙女歡快地唱歌跳舞,慶祝奧菲歐與尤麗狄茜成為了情人眷侶,激動的奧菲歐唱起了獻給太陽的歌來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愛,而尤麗狄茜也表示她的內心離開了軀殼,與奧菲歐陪伴著愛神。在第二幕,奧菲歐正在感嘆自己即將告別悲苦生活,走向幸福道路時,女信使帶來了消息,稱尤麗狄茜因毒蛇之吻已經身亡,奧菲歐悲痛不已,決定去陰間尋回妻子。在第三幕,奧菲歐在希望女神的指引下,來到冥界入口,冥河上的船夫發(fā)現(xiàn)奧菲歐是活人,拒絕帶奧菲歐渡河,而奧菲歐則通過七弦琴的撥奏及歌聲催眠了船夫,悄悄地渡過了冥河。第四幕,冥后在聽到奧菲歐悲慟的歌聲后懇求冥王放了尤麗狄茜,冥王答應了,但是要求奧菲歐在帶著妻子離開冥界之前不能回望妻子,而在返回的途中,奧菲歐聽到身后有動靜不由回望,導致尤麗狄茜從此消失無法返回人間。第五幕中,奧菲歐回到人間傷心欲絕,痛述自己的悲慘命運,這時他的父親太陽神從天而降,安慰奧菲歐不要太悲傷,并告訴奧菲歐在天上可以永恒地看到他妻子的容顏。奧菲歐隨著父親上天,眾人歡呼,祝福奧菲歐終于得到了永恒的幸福。
(二)歌劇《奧菲歐》的審美特征
1.模仿美
在復調音樂中,模仿復調是用途最廣泛的復調寫作技法,其主要是指在音樂作品中,一個聲部陳述的旋律通過時間差在另一個聲部中重復。模仿技法最早出現(xiàn)在13世紀的民間多聲音樂中,在16世紀有了廣泛的應用,通過模仿手法可以讓陳述主題、各個聲部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讓樂曲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動力,因此,復調成為了創(chuàng)作音樂的主要技術方法。
在《奧菲歐》這一歌劇中,場景、樂器、復調合唱等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元素,其中場景及樂器偏向于形式上的模仿,而復調合唱則注重復調這一創(chuàng)作技巧。這一歌劇對“鄉(xiāng)村婚禮”模式進行了模仿,第一幕、第二幕、第五幕都是在特定的“原野”場景下開展的。原野上的山川河流、繁茂大樹,歡歌舞蹈的精靈、女神、牧羊人等都會帶給人一種田園生活的舒適、輕松感,體現(xiàn)出了鄉(xiāng)村婚禮的自然美。器樂方面主要是通過長號、小管風琴等來模仿出冥界的場景,構造出恐怖、緊張以及陰森的效果;同時在旋律上,蒙特威爾第還通過上下行運動,體現(xiàn)出了絕望、希望兩種截然相反的心境。歌劇《奧菲歐》的復調式合唱不僅對旋律橫向推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作用,同時還豐滿了和聲的縱向張力,使合唱音響效果滿足了大家的審美需求,有效地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
2.運動美
巴洛克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科學研究成果,其中,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對人們的世界觀帶來了很大影響。日心說指出了宇宙是處于永恒運動之中的,這種觀點對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如:當時的建筑設計會通過起伏的波動曲線、靈活多變的幾何圖形來突破過去那種莊嚴的建筑氛圍;雕塑作品也更加關注動態(tài)的唯美瞬間,打破了之前只對靜態(tài)事物進行刻畫的傳統(tǒng)。此外,音樂表現(xiàn)方式上也開始更加強調活躍的節(jié)奏感,在樂曲中出現(xiàn)了持續(xù)不間斷的節(jié)奏運動,而音樂的速度及力度和之前相比較也更加具備動感,短促、起伏不定,極具流動特性。
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在音樂風格上也堅持了巴洛克時期的運動學特征,不管是合唱、獨唱,還是聲器樂的交叉進行,都充滿了動力感。歌劇剛開始以號角聲為主,序曲的主體在旋律上比較簡單,主要通過流暢的線條來引導人們思考,此外,其還結合了4/4拍、C大調節(jié)奏,增強了樂曲自身的活力。隨后,音樂女神開始陳述、歌唱,即便如此,音樂旋律也在持續(xù)進行,只不過是從明快的大調轉變成了抒情的小調,預示故事的開始;音樂女神唱段結束后,器樂間奏響起,音樂隨著舞臺上的原野場景而推進。在整個歌劇表演中,不管是獨唱還是多聲部合唱,旋律線條銜接都十分完美,感情抒發(fā)層層推進。同時,在歌劇的五幕中,前后幕的過渡也十分緊密,即便是停止演唱,音樂與舞蹈也會持續(xù)推進,進行不停止、不間斷的運動,銜接著故事情節(jié),讓整個劇目表現(xiàn)得更加完整,獲得流轉的動態(tài)審美效果。
3.對比美
對比的運用是巴洛克時代最重要的藝術成就,很多作曲家都開始嘗試利用對比的方式來豐富、強化音樂效果,并對音樂作品中的人物情感進行了充實。在巴洛克時期,很多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音樂時都會采取對比的方式,其包含了節(jié)奏對比、速度對比、旋律對比、音色對比、調式調性對比等,這些內容在巴洛克音樂結構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對聽眾來說,其也可以通過對比來感受到音樂的情感,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
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中,對比手法的應用十分突出,首先是場景、服裝上的對比,歌劇第二幕中美麗的田園中,牧羊人與仙女精靈一起歡歌熱舞為奧菲爾慶祝,隨后音樂突然發(fā)生變化,幕布也突然從充滿詩意的田間景象變成了毫無生機的黑色幕布,燈光也逐漸變暗,與之前的田園歡樂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預示著壞消息的到來。在第三幕中,奧菲歐通往冥界時,沒有了原野的山川河流與樹木,也沒有了仙女與精靈,畫面中充斥著各種幽藍色的燈光與骷髏造型,地獄和人間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巴洛克時期在音響方面強調低音穩(wěn)定、高音絢麗,然后借助平淡的和聲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融合。受這種思維的影響,歌劇《奧菲歐》的聲樂與器樂形成了鮮明對比,器樂在伴奏中為了突出高聲部旋律,會使用比較輕的聲響起襯托作用。如第一幕中,奧菲歐通過歌唱贊美妻子時,伴奏樂器只有豎琴和琉特琴,而在后面第二幕的歡歌熱舞階段,各種樂器便開始合奏,但觀眾卻可以很明顯地分辨出長號、短笛等樂器的聲音。
4.激情美
蒙特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歌劇《奧菲歐》具有典型的巴洛克時期的情感美學特點,同時蒙特威爾第也將自己獨特的風格看作是“激動”風格,其喜歡通過音樂來表達出特定的情感。在歌劇《奧菲歐》中,“激動”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如在第二幕,仙女精靈以熱舞來慶祝奧菲歐新婚,奧菲歐自己也演唱了一段關于生機與熱情的歌曲,節(jié)奏變化比較快,舞者出現(xiàn)了很多夸張的表情與動作,這種激情的歌聲和多變的肢體動作將“激動”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對情感變化、情感表達尤為關注,其喜歡通過對戲劇色彩的描述來表達出作品內涵。歌劇《奧菲歐》也通過了豐富的合唱方式來強化戲劇表現(xiàn)力,使得歌劇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音樂效果。
《奧菲歐》的第二幕是按照獨唱、重唱、合唱、獨唱的順序來進行設計的,在音響效果中呈現(xiàn)出了逐步加強的態(tài)勢,并且形成了合唱和獨唱之間的對比,其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將歌劇《奧菲歐》獨特的激動風格和戲劇色彩體現(xiàn)了出來。同時,歌劇的場景設置也具有很強的激動風格,如:演員剛開始坐在樂池中間,觀眾會將其看作是一個樂器演奏者,但是在第一次合唱完成后,其就會跑到舞臺中間,并隨著女仆的伴奏成為演員。在表演期間,演員隨著樂曲搖晃身體,并隨著歌詞的改變而做出夸張的動作與表情。這樣的舞臺場景設置,充分體現(xiàn)出了歌劇《奧菲歐》的激動特征,增強了歌劇本身的喜劇效果。
四、結語
在歌劇藝術上,《奧菲歐》可以說是最為經典的藝術作品之一,其創(chuàng)作以來,經過四百多年的傳承,一直都是世界歌劇舞臺的精品,有著良好的生命力。新時期下,隨著時代的變遷,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的慣用樂器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其藝術生命卻一直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其音樂依舊能夠給人們帶來獨特的心靈體驗?!秺W菲歐》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藝術審美特征完美地體現(xiàn)了出來,其通過優(yōu)美的音樂語言展現(xiàn)出了當時的戲劇特色。對作品《奧菲歐》的審美特征進行分析,更容易把握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審美特點,這對于研究巴洛克時期的其他音樂作品有著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馬睿.對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中的音樂審美特點研究[J].戲劇之家,2021(32):47-48.
[2]王立平.淺析歌劇《奧菲歐》《啊,悲慘的事件》唱段的音樂特點[J].青春歲月,2017(13):14,15.
[3]陳思.“第二實踐”在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中的運用[J].音樂生活,2021(12):26-29.
[4]任海杰,蔡磊磊.歌劇初始之作,上海“簡裝”上演——觀蒙特威爾第《奧菲歐》[J].歌劇,2017(05):40-41.
[5]歐南.歷史上的正歌?。好商赝柕诘摹秺W菲歐》[J].歌劇,2018(01):71-74.
[6]馬珺媛.對室內歌劇蒙特威爾第《奧菲歐》的欣賞[J].戲劇之家,2019(10):35.
[7]邢慧雯.歌劇《奧菲歐》是西方人文主義歌劇創(chuàng)作的開端[J].大眾文藝:學術版,2020(01):160-161.
[8]董怡.蒙特威爾第“第二實踐”歌劇《奧菲歐》演唱研究[D].泉州:泉州師范學院,2019年.
[9]吳萌萌.歌劇《奧菲歐》的比較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20):95-97.
[10]路建敏.淺析早期歌劇樂隊中的古鋼琴伴奏——以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為例[J].戲劇之家,2020(22):87-88.
[11]杜瑩.輪回的困境之力——評王斐南歌劇《奧菲歐》[J].中國文藝評論,2020(12):86-95.
[12]劉麗君.蒙特威爾第《奧菲歐》與格魯克《奧菲歐與猶麗狄茜》——創(chuàng)作背景的比較與影響[J].海外文摘·學術,2020(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