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春
在數學教育視域下,反思能力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的良好程度、數學教學成效以及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完善程度之間有著較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強化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诖?,相關教師需要將數學教學關注點聚焦于對學生的反思能力水平進行培養(yǎng)與提升方面,并積極更新相應教學手段與方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升級,并切實達到新課改的相關要求。
一、鼓勵學生在預習階段展開反思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初中生在數學課前預習中存在相對明顯的盲目性,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課前預習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效,就需要相關教師設置更多、更具體的問題。同時,出于對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的考量,初中數學教師可以設置大量與預習內容有關的反思性問題,包括“本課涉及的知識點與前期學習的哪些知識點有關聯(lián)性”“本節(jié)課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其證明方法是什么”等,以此啟發(fā)學生思考。依托這些問題的設置,學生能夠主動在預習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索新知識點與已學習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提升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
二、組織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實施反思
(一)組織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反思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并以此展示教學主題,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與探究積極性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例如,在“有理數乘法”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前一節(jié)“有理數加法”的知識點,結合乘法意義的融入,引發(fā)學生猜想。實踐中,教師可以出示例題:(-2)+(-2)=?;(-2)+(-2)+(-2)=?;(-2)+(-2)+(-2)+(-2)=?;(-2)+(-2)+(-2)+(-2)+(-2)=?并讓學生計算,同時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內容是否能夠用更簡潔的形式表達?”讓學生自行得出可以使用乘法進行表達并列出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將教材中設置的“蝸牛爬行”引入背景設定為驗證發(fā)現規(guī)律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并達到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與能力的效果。
(二)組織學生在例題教學示范中反思
在使用例題展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實現對學生反思能力的更好培養(yǎng),相關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進行示范反思,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并提出問題,變化條件并總結展開引申、推廣。教學中,可以組織“一題多解”數學解題訓練,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展開反思的意識與能力提升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已知條件與未知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本題的解題步驟與關鍵點是什么”等啟發(fā)性問題,鼓勵學生結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展開自主思考。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例題自行編制類似應用題,在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思考與反思能力。
(三)組織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反思
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自我評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反思效果的目的。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圖釘與硬直條,依托動手實踐以及小組討論研究直線性質。引導學生將圖釘、硬直條分別抽象為點與直線,小組探索“經過一個點可以畫出多少條直線?經過兩個點呢?”等問題,利用動手實踐深化理解新知識,并讓學生結合探索過程完成規(guī)律、知識點的總結與反思,達到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還應當組織學生在課堂小結中反思。在課堂結束前的3~5分鐘帶領學生回憶、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與重難點,回顧學習過程,實現對整堂課的反思,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反思習慣。
三、引導學生在課后階段做出反思
課后學習反思在提升數學教學成效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強化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能驅動學生自主完成新舊知識的整合,因此需要相關教師在初中教學中著重展開。實踐中,鼓勵學生每日進行一次反思,在課后復習以及作業(yè)解答階段展開對所學知識點的回顧,促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總結與反思習慣。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布置復習作業(yè)、完成周記的模式,讓學生對自己每周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的進步以及不足進行反思,或是引導學生展開單元小結反思,深化學生反思習慣的養(yǎng)成。實踐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反思實效性,教師可以提出“今天我最大的收獲與感悟是什么”等類似問題,讓學生的總結、反思方向性更強。
綜上所述,新課改視域下,相關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行培養(yǎng)與提升,通過鼓勵學生在預習階段展開反思、組織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實施反思、引導學生在課后階段做出反思,實現對學生反思意識以及良好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