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減負行動3.0),意在進一步破除制約青年科研人員成長的“韁繩”,將減負進行到底。
其實,從2018年開始,相關部門已經(jīng)連續(xù)開展多輪減負專項行動。其中,1.0主要是圍繞減表、解決報銷繁、精簡牌子等問題,2.0則聚焦部署成果轉化盡責擔當、科研人員保障激勵等行動,3.0瞄準的是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等問題。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從嫦娥、九章、鯤龍,到羲和、祝融、華龍一號……一項項驚艷全球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都活躍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身影。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39歲以下的科技人力資源占比達到了78.39%。這幾年,相關部門有意識打破論資排輩的科研生態(tài),但仍然還有許多青年人奔波于“跑經(jīng)費”“爭項目”,在“非升即走”的焦慮中為“稻粱謀”,很少有挑大梁、當主角的機會。
這次行動主要從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5個方面部署行動內容。“挑大梁”中,要求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增機會”中,要求推動基本科研業(yè)務費、自然科學基金等加大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減考核”中,要求推動科研單位對青年科研人員減少考核頻次;“保時間”中,要求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時間不少于4/5;“強身心”中,要求定期組織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心理疏導,推動開展“每天運動1小時”活動等。用心用情用力切實解決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難點、難題,給他們吃下“定心丸”,不僅能幫助青年科研人員迅速成長,為他們脫穎而出提供舞臺,更有助于我國在各關鍵科技領域更快實現(xiàn)突破。
當前我國正在致力于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對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各科研單位是減負行動3.0落地見效的關鍵一環(huán),要把好事實事真正辦到青年科研人員的心坎上,讓有能力的青年科技人員脫穎而出、大顯身手,為祖國人才隊伍建設蓄力。
(綜合人民網(wǎng)、《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