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等
“喪偶式育兒”一詞不斷搶占母職話語的主場,使母親們在完成從傾吐到控訴的升級時,收獲一份“毒舌”回?fù)舻目旄?,以及“難友”間相視莫逆的會意。男性在育兒中在場的缺席,使女性淪為“假性單親母親”。無論是兼顧工作的“兩頭燒”,還是全職媽媽的連軸轉(zhuǎn);無論是代際合作育兒的諸多摩擦,還是無人施以援手的蓬頭垢面,都是愈演愈烈的“拼媽”故事。在事無巨細(xì)的切齒感受分享過后,隨之而至的是一股車殆馬煩的厭倦。之前對死的諱莫如深與如今的張口即來之間,是為母者身心長期超荷運轉(zhuǎn),是為妻者對合理支持的索求屢屢落空?!皢逝肌闭効鋸垼?xì)辨之,點點滴滴是為父為夫者的現(xiàn)代式?jīng)霰?。育兒困境與婚姻不滿的交織,使主婦欲呼號而不得,對另一半“死亡”判決書的開出,正是以詞之利,兌傷之深。
“男主外女主內(nèi)”傳統(tǒng)語境的揮之不去,本就是性別效應(yīng)得以持續(xù)發(fā)酵的主因,精細(xì)化育兒消費語境的甚囂塵上,更是催逼私域育兒進一步內(nèi)卷化。兀自卷著的媽媽們熟知“豬隊友”自我開脫的設(shè)詞,其“有恃無恐”的最大憑借是為家庭支出悉數(shù)或“大頭”買單,認(rèn)為僅此一項便可全面消解愧疚感,若偶爾分擔(dān)點家務(wù)更自視為“皇恩浩蕩”。其次是死皮賴臉稱分工“任人唯賢”,認(rèn)定帶娃始終是女性所擅,教養(yǎng)子女是從懷孕就開始的天賜“偉業(yè)”,既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又是孩子雙腳投票的“獲勝方”。育兒上的“厭學(xué)”、依賴癥和“神經(jīng)大條”制造了太多的“影子父親”,他們幽靈般在家中來去,樂得清閑,偶對孩子進行一番“手腳不用沾水”的欣賞,渾不知揮汗如雨、口干舌燥的那位擔(dān)心的已是更年期的提前到來。父之缺位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孩子已屬深憾,然而“吐槽”者稱更遭罪的不是隱身乃是添亂,不是死寂而是“詐尸”,“被小的氣完還要被大的氣”“一有問題立刻跳出來讓做媽的全部背鍋”。育兒焦慮的個體經(jīng)驗中有一條令人注意,那就是密集母職“培養(yǎng)”出“辣媽”只是美好的愿望,“怨婦”才是現(xiàn)實的終結(jié)。
那怎么辦才好呢,他可以連夜打他的游戲,而你的起身如廁都要躡手躡腳生怕驚動小孩的睡夢。聽專家支招“馴夫”,樁樁件件落實似有利消除一室之云泥。但沒有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硬核”支持,家庭分工重建、夫妻思想交流的努力終又再度落在女性身心操勞之上。女性進步毫無疑問會提高家庭議價能力,問題是為什么他不用進步我要進步?
歷代詩話選輯
柳子厚“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論詩者類不免矮人看場之病。予謂若止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然未敢以語人。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彼究帐镌唬骸坝曛悬S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yōu),善狀目前之景,無限凄感,見乎言表。
——[明]謝榛《四溟詩話》
夫詠物之難,非肖難也,惟不局局于物之難。玄暉“馀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山水煙霞,衷成圖繪,指點盼顧,遇合得之。古人佳處,當(dāng)不在言語間也。鮑明遠(yuǎn)“霜崖滅土膏,金澗測泉脈。旋淵抱星漢,乳竇通海碧”,精矣,而乏自然之致。良工苦心,余以是賞之。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
蘇子瞻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體物之工,非“沃若”不足以言桑,非桑不足以當(dāng)“沃若”,固也。然得物態(tài),未得物理。“桃之夭夭,其葉蓁蓁”,“灼灼其華”,“有蕡其實”,乃窮物理。夭夭者,桃之稚者也。桃至拱把以上,則液流稚結(jié),花不榮,葉不盛,實不蕃。小樹弱枝,婀娜妍茂為有加耳。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