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強 劉麗 王娟 付饒
元胡,又稱延胡索、玄胡,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元胡的干燥塊莖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理氣、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經痛、產后瘀阻、跌打腫痛。陜西城固縣于上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已有近50年的種植歷史,縣內水質無污染、土壤肥沃,是元胡的天然適生區(qū)。目前城固縣元胡種植面積9萬畝,總產4.4萬t(鮮),產值近6.16億元,對農民增收具有支撐作用,已占到當地種植區(qū)農民收入的80%以上。
為探索元胡輪作最佳模式,解決茬口銜接和減輕病蟲危害等問題,于2018—2020年在上元觀、董家營、三合、天明和二里等6個元胡生產重點鎮(zhèn)開展了連續(xù)3年的輪作模式試驗 研究。
本試驗采用大區(qū)對比試驗研究方法,設4個處理,即:①水稻—元胡輪作;②玉米—元胡輪作;③花生—元胡輪作;④蔬菜—元胡 輪作。
每年設2組試驗,共6組,對實產及霜霉病、菌核病和銹病3種主要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查,試驗結果見表1。
從病害發(fā)生情況來看,水稻—元胡輪作模式霜霉病、菌核病和銹病發(fā)生最輕,病株率分別為5.6%、3.2%和1.8%;玉米—元胡輪作模式3種病害發(fā)生稍有加重,病株率分別為6.3%、4.7%和3.8%;花生—元胡輪作模式霜霉病和銹病發(fā)生較重,病株率分別為7.2和6.2%,而菌核病株率為4.6%,沒有明顯加重;蔬菜—元胡輪作模式3種病害發(fā)生均較嚴重,病株率分別達10.2%、8.7%和7.1%。
對4個處理各年度元胡實產結果進行方差分析(見表2)表明:4個處理之間產量差異達1%極顯著水平;進一步對產量結果進行新復極差法(LSR)多重比較(見表3)表明:水稻、玉米、花生與元胡輪作均優(yōu)于蔬菜—元胡輪作模式,產量差異達1%極顯著水平;水稻—元胡輪作模式優(yōu)于玉米—元胡輪作和花生—元胡輪作模式,差異達1%極顯著水平;玉米—元胡輪作與花生—元胡輪作模式之間差異不顯著。
對4種輪作模式年產量、效益和適宜推廣面積調查結果(見表4)表明:水稻—元胡輪作模式效益最佳,年產值8 193元,適宜推廣面積6萬畝以上;其他3種輪作模式效益稍低,適宜推廣面積均不足1萬畝。據調查統(tǒng)計,水稻—元胡輪作模式在上元觀、董家營等元胡高產區(qū)一年兩熟,畝產值超萬元的面積占76.8%。2014年董家營鎮(zhèn)湖廣營村2組藥農陳少清1.2畝水稻—元胡輪作田塊,水稻畝產702 kg,元胡畝產685 kg,年畝產值達11 415元,創(chuàng)畝產和年產值最高紀錄。
由此表明,水稻—元胡輪作是元胡生產最佳栽培模式,效益高、茬口銜接緊密、適宜推廣面積大,其次為玉米—元胡輪作和花生—元胡輪作模式。為減輕病源菌在土壤中傳播,同一地塊連續(xù)種植元胡不應超過2年,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佳。大力推行水稻—元胡輪作,旱地可采用紅薯、花生、蔬菜等作物與元胡輪作,注意與芋頭、黃瓜、番茄、茄子等輪作以及水稻、玉米與元胡輪作2年以上的田塊,種植前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畝用50%多菌靈+50%福美雙各0.75~1 kg,拌70~80 kg細土,在播種前均勻撒入畦面或播種溝(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