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富
“龍虎榜”成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中唐的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才俊們還大大促進了中唐的文學繁榮。
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的壬申進士科可謂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高考”,錄取進士賈稜、歐陽詹、韓愈、李觀、李絳、崔群、馮宿、王涯、庾承宣等共23人,“是年一榜,多天下孤雋偉杰之士”,因此號稱“龍虎榜”。
別具一格的考選措施
時任宰相的陸贄是中唐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政論家。陸贄認為安史之亂之后,唐王朝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匱乏,因此提出了“求才貴廣,考課貴精”的選人原則。他向皇帝建議,不僅宰相可以推選官吏,臺省長官也可以薦舉賢能。他還建議完善追責制度以約束舉薦人不能隨意妄為,“一經(jīng)薦揚,終身保任”,得賢則褒獎,失實則誡勉。為了全面了解一個官吏的政治思想和工作能力,陸贄提出了考課的具體內容,強調靠制度選人。
陸贄秉性貞剛,嚴于律己,“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借助貞元八年權知貢舉的機會,他將自己的選人用人理念落到實處,盡管形式上仍采用詩賦、帖經(jīng)、策文三場考試格局,卻改變了側重詩賦的習慣,重點通過策文內容,考察應試者的才學、為人為政理念和實際工作能力;采取公開推薦人才的通榜之法,主考與梁肅、王礎兩名副主考以及崔元翰相互交流,公開薦士、選士。這些別具一格的考選措施,使懷有真才實學者脫穎而出。
如韓愈在此之前已經(jīng)三次名落孫山,這次之所以能高中進士,除陸贄評卷公正、準確外,還與兩位副主考梁肅、王礎聯(lián)合“公薦”得當有關。韓愈后來在《與祠部陸員外書》說:“陸相之考文章甚詳也,待梁與王如此不疑也,梁與王舉人如此之當也,至今以為美談?!?/p>
福建泉州晉江人歐陽詹青少年時就能寫一手好文章,名播八閩,可是屢試屢敗。在這次科考中,歐陽詹以優(yōu)異的成績名列前茅,這是自隋代科舉制度開創(chuàng)180年以來,閩海泉州士子進士及第第一人。此外,該科錄取的李觀、陳羽、李絳、崔群等進士都曾是落第舉子。
耀眼的官場明星
據(jù)洪興祖《韓子年譜》引《科名記》云:“是年一榜,多天下孤雋偉杰之士,號‘龍虎榜?!薄褒埢瘛背蓡T多活動于中唐后期,近一半做到六部侍郎以上的高官,稍差一些也官至郎官、刺史。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中唐的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說:“其后一二年,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p>
“龍虎榜”上的精英早期多在朝廷任下級官員,或在地方幕府任職,這段歷練培養(yǎng)了他們仁義忠信、心系蒼生的為政信念。唐憲宗時期,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zhèn)權力膨脹的局面,憲宗提高宰相的權威,有效打擊藩鎮(zhèn)割據(jù),提升中央權威,增進社會繁榮,開創(chuàng)了“元和中興”的盛況,這段時間也正是“龍虎榜”成員發(fā)揮政治作為最突出的時期。
李絳、崔群、王涯成為此時最耀眼的官場明星,三位“龍虎榜”成員相繼柄執(zhí)翰苑牛耳,兼草內外制詔,掌控宰輔機要,貫穿元和二年(807年)至十四年(819年)。同時,韓愈、馮宿、劉遵古、許季同、庾承宣、張季友、侯繼等人也主要在朝中或兩京地區(qū)為官,且多在“臺省清近”之任上發(fā)揮各自作為,促進了“元和中興”的進程。
《增廣賢文》說:“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兵P凰池指宰相職位。元和六年(811年),唐憲宗任用李絳為相。他任宰相期間,多次建議唐憲宗削藩平黨,并積極參與謀劃,利用藩鎮(zhèn)內部矛盾,使魏博節(jié)度使田興聽命于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鎮(zhèn)勢力。李絳喜實厭虛,他曾說:“身居要位,只圖惜身不敢直諫,是臣負于君王。若臣子為國為民敢于做出不順從圣上的事,而被治罪,是圣上負于臣子?!?/p>
元和十二年(817年),崔群任宰相,他以直言正論聞名于當時。當時憲宗急于掃蕩盜寇,對能為朝廷聚財斂資之臣大加獎掖,故藩鎮(zhèn)州府往往橫征暴斂,向朝廷進貢。有一次,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進獻絹五千匹,資助修建開業(yè)寺。崔群認為師出無名,還會加重百姓負擔,奏請皇帝不要接受其進獻。處州刺史苗稷以賦稅盈余的名義進奉七千貫錢,崔群上奏認為這是違反詔令,若朝廷接受了就會失信于天下。
王涯為官處世與李、崔不同,慎言務實,循職自保,從不參加朝中爭論,循默不語,力圖避開政治旋渦,潔身自好,左右逢源,在夾縫中生存。哪料“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朝廷“甘露之變”發(fā)生,王涯落得身首異處,滿門被剿,家產(chǎn)田宅被抄沒。直到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王涯才被平反昭雪,追復其爵位。
促進了中唐的文學繁榮
同時,“龍虎榜”的才俊們還促進了中唐的文學繁榮,有人把韓愈、李觀、歐陽詹、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列為“‘龍虎榜八士”,他們當中文名最高者當數(shù)韓愈。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李觀和歐陽詹雖然英年早逝,但在中唐古文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廣受推崇的古文作品。
“龍虎榜”成員在中唐詩壇上也獨樹一幟。如陳羽由于多年科舉不第的境遇,詩風清奇、意象豐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豐富了中唐詩歌的畫卷。王涯詩詞語言婉麗卻有風骨,他的邊塞詩有別于中唐頹廢傷感之氣,頗具盛唐氣象;閨怨詩則委婉有致、言簡意豐。
“龍虎榜”成員多是兼具政治地位和文學素養(yǎng)之人,他們相互間的酬贈詩作,呈現(xiàn)出較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特色。他們與當時的重要詩人多有交往,時常在一起雅集,參與一些詩歌群體唱和活動,為中唐的詩歌創(chuàng)作注入了活力,這對中唐詩壇乃至社會文化發(fā)展繁榮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摘編自《齊魯晚報》202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