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濟
在中國人最愛的飲食之味中,辣味毫無疑問可占頭籌。除了各種大名鼎鼎的辣味菜式,零食領域也呈現出辣味獨霸的局面,單單辣條就足以笑傲江湖。
神奇的辣味帶來的酣暢淋漓的食用體驗實在是過癮,然而辣椒并非原產于中國,而是四五百年前才引進,在飲食中得到大規(guī)模使用至多300余年。在辣椒傳入之前,我們的先祖是如何享用辣味的?辣椒傳入之后,又發(fā)生了哪些改變呢?
在辣椒尚未傳入的年代,我們的先祖利用已有條件開發(fā)了種種調料,以滿足人們對五味的追求。辣味主要由姜、花椒、茱萸、蒟醬、胡椒、芥辣等來提供,其中分布與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姜。直到今天,姜依然是國人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調料。
3000多年前的西周王朝,宮廷廚師在腌制牛羊肉時就已開始用姜做調料,姜也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內的飲食達人的認同和推崇。成書于戰(zhàn)國晚期的《呂氏春秋》中列舉了多種調料,其中排第一的是“陽樸之姜”。
僅次于姜的辣味調料是花椒?;ń吩诠糯粌H是辣味調料,還被應用于祭祀、泡茶、釀酒、榨油、室內裝修等領域,如漢代皇后居住的宮殿,就因用花椒和泥涂抹墻壁而被稱為“椒房殿”。
排在姜、花椒之后的辣味調料是茱萸。茱萸在今天的調料界幾乎銷聲匿跡,大多數人聽聞其名都是通過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實,茱萸還有著重要的藥用價值。茱萸有山茱萸和吳茱萸之分:吳茱萸產自長江以南,芳香濃郁,味道辛辣而苦,可溫中理氣、止痛祛濕,還可除蟲防蛀;山茱萸則是一種扶助正氣的中藥,有酸味,現在人們常用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有山茱萸。
古代還有一種辣味調料——蒟醬,產自西南地區(qū)。據史料記載,蒟醬大概是一種酸辣味的液體,可作調料,也可作酒水飲用。
胡椒是一種很容易與花椒混淆的調料,實際上胡椒是唐代以前由東南亞地區(qū)傳入的。由于是進口貨,胡椒在古代一直屬于辣味調料中的奢侈品,也是貪官污吏垂涎之物。唐代宰相元載被抄家時,家中就抄出了數十噸胡椒。
芥辣即今天的黃芥末,是用芥菜籽研磨而成的,歷史相當悠久,西周時期就已出現在宮廷飲食中,至今依然非常流行。漢堡中的辣味調料,大多便是用它做成的。
以上幾種辣味調料構成了辣椒傳入我國之前的辣味格局。辣椒傳入之后,這種格局便被迅速改變了。
辣椒原產于美洲,傳入我國的時間大約是在明朝中后期。在傳入初期,辣椒并未被當作調料用于烹飪,而是作為觀賞植物出現于一些記載花草的文獻中。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箋》中記載:“番椒(辣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敝钡角宄跄辏懦霈F了食用辣椒的記載。
據考證,最初的辣椒食用區(qū)域是在今貴州東部一帶。最初人們食用辣椒并非是用來調味,而是用其代替鹽。成書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碑敃r食鹽的供應不穩(wěn)定,人們就只好靠辣味來彌補了。
辣椒這種新式調料一出現便迅速發(fā)展起來,很快風靡全國,從江南書院中的謙謙君子,到茫茫草原上的套馬漢子,無人能抵擋其誘惑。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基于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和物產,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風尚。人們將辣味滲透到各式菜品中,形成了辛香四溢的胡辣、令人口齒生津的酸辣、口味特別的甜辣、熱情似火的麻辣……辣椒與其他香料搭配在一起調配出種種風味,辣出了不同層次,給各地的人們帶來種種動人心魄的味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