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菊 東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翻身做主的廣大勞動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抒寫了無數(shù)重整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愚公移山,改造中國”這一偉大號召下,中華大地上涌現(xiàn)出厲家寨、沙石峪、惠女水庫、紅旗渠等眾多先進典型,培育了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偉大革命創(chuàng)業(yè)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立志圖強,奮勇前進。
2011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河南是中華民族、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自古以來中原大地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群星,產生的歷史文化影響深遠,創(chuàng)造了許多聞名遐邇的精神文化成果,培育了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這些革命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正是當年我國人民自力更生、改造山河眾多案例中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
今天,讓我們講述厲家寨、沙石峪、惠女水庫、紅旗渠的故事,重溫那個激情燃燒、凱歌行進的歲月,再現(xiàn)當年艱苦創(chuàng)業(yè)、改造山河的壯麗場景。
厲家寨:是一個好例
山東省莒南縣厲家寨村,地處沂蒙山區(qū)三山五嶺之間。解放前,厲家寨全村有300多戶人家,6500畝薄地,這些地被山嶺溝壑分割得很零碎,“瓢一塊,碗一塊”,十幾塊才能勉強湊成一畝地,既怕旱又怕澇,糧食畝產不足百斤。那時的厲家寨村,是“早上湯,中午糠,晚上的稀粥照月亮”,“窮人三根棍,先放羊,后放牛,拿幾年要飯棍到了頭”,全村不少人家常年靠討飯為生。
從1951年開始,厲家寨人民在鄉(xiāng)、村黨組織的領導下,整山治水,改造自然,削梁、填溝、墊沙灘,在山溝里造出了“跑馬田”。剛開始整山治水的時候,厲家寨人沒有任何機械動力,沒用一斤炸藥,全靠每個人的一雙手、兩個肩,一把鎬頭一張锨,車推人挑拼命干。在整山治水中,厲家寨的黨員干部帶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大大激發(fā)了群眾戰(zhàn)天斗地的積極性。
經過幾年奮力拼搏,厲家寨累計鑿通3道嶺,搬掉11個嶺頭,填平21個大川、300多道水溝,改修12條小河,把上千塊橫七豎八的小塊地削高填洼,深翻整平118塊大地,增加耕地面積192畝。1956年,厲家寨糧食畝產達到550斤,提前8年實現(xiàn)農業(yè)發(fā)展計劃綱要的目標。
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讀到一份講述厲家寨通過整治土地、興修水利、科學種田,使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的報告,很是高興,揮筆寫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的批語。10月13日,人民日報以《英雄社戰(zhàn)勝窮山惡水》為題,報道了厲家寨的壯舉。12月,在全國農業(yè)工作會議上,國務院授予厲家寨大山農業(yè)社一面寫有“英雄社戰(zhàn)勝窮山惡水”的錦旗。從此,大山腳下的厲家寨名揚全國,成為全國農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
在得到毛澤東的肯定后,厲家寨人又提出了“三山五嶺擺戰(zhàn)場,兩條河流做文章,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糧油再創(chuàng)高產,農林牧副全面發(fā)展”的思路,千人上陣整梯田2680畝,治理河灘、荒山1200畝,新建水庫4座、渠道28.5公里。隨后近十年,他們又克服重重困難,大戰(zhàn)棋盤山、石人頂,建起了龍?zhí)?、龍門水庫等農業(yè)基礎設施項目。
作為全國農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紅旗,厲家寨曾吸引了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qū)的50萬人前來參觀。山西昔陽縣大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永貴說:“厲家寨治山治水整地是我的老師。”1965年12月9日,陳永貴帶領郭鳳蓮等57名考察團成員到厲家寨參觀學習,同厲家寨社員一起扶犁耕地、推車運土。
沙石峪:當代活愚公
在河北省遵化市東南20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有一個叫沙石峪的村子。最初這個村子的名字叫作大狼峪北溝,因這里無水少土,盡是石頭,才起名叫沙石峪。
在舊社會,沙石峪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滿山遍野大石頭”之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溝,老百姓過著“野菜棗糠填肚皮,數(shù)九寒天沒棉衣”的悲慘生活。
1947年,沙石峪獲得解放,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但是受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沙石峪缺水少土的狀況沒有改變,人民生活依然比較貧窮。1951年,村黨支部書記張貴順帶領農戶創(chuàng)辦了全村第一個互助組,此后又創(chuàng)辦了16個互助組。1952年,沙石峪成立了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人民生活有了改善。
1957年,張貴順到北京參觀全國農業(yè)展覽,其間參觀學習了山東省莒南縣厲家寨治山治水、移山造田的故事,決心帶領沙石峪村民做當代愚公,移山造田,改造家園。
在張貴順的帶領下,大隊長閻寶玉和民兵連連長李鳳元到南山溝的兩座山下搞測量,從溝底到山頂均是四丈多高,劈掉兩個山頭正好填平山溝造一片好地,于是青年劈石,壯年搬運,老年砌壩,婦女和孩子們在石頭縫里摳土墊地,經過幾十個晝夜的會戰(zhàn),沙石峪第一塊人造平原誕生了。
1965年,為了徹底改變沙石峪滴水貴如油的缺水局面,沙石峪全村干部群眾發(fā)揚吃大苦、耐大勞、流大汗的硬骨頭精神,在北山建成了直徑11米的大口井,鋪設了1300米的引水管道,還先后在南山和東山打成了三眼機井,徹底解決了困擾沙石峪人多年的生產生活用水難題。
為在青石板上建良田,1966年正月初三,沙石峪的基干民兵排迎著漫天飛雪,開上了北山。白天,張貴順帶領大家手持鋼釬鐵錘奮力鑿開青石板。傍晚,村黨支部的委員又帶領100多名民兵擔筐扛鍬,冒著風沙奔向大老峪去擔土。就這樣,青石板上的土層,一寸,兩寸,半尺,天天在增厚。黨支部和民兵的愚公移山精神感動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大家紛紛加入擔土隊伍,十幾天時間擔土2300多擔,行程一萬多里,在一畝大的石槽里鋪上了一尺厚的土層。經過一春奮戰(zhàn),全村干部群眾在北山上造出23畝保肥蓄水的良田,并在秋后獲得了大豐收。
為造一畝良田,村民平均需要擔來1000擔的土。從1966年到1971年,沙石峪村共搬運土石方1760萬立方米,投入勞動力1180萬人次,將原來2.3萬塊共計780畝土地,改造成5020塊共計1100畝的平整梯田,創(chuàng)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chuàng)高產”的奇跡。
周恩來總理先后兩次陪同外國政要乘直升機飛抵沙石峪視察,稱贊沙石峪人為 “當代活愚公”,“中國北方農業(yè)的一面旗幟”。
惠女水庫:萬女鎖蛟龍
在北方地區(qū)治山治水、發(fā)展生產的同時,我國南方地區(qū)也在各地黨和政府的組織下,發(fā)動了熱火朝天的興建水利工程運動。其中,最為知名的,要數(shù)福建泉州的惠女水庫的建設。
1958年,惠安縣政府提出“變赤地為青山,變地瓜縣為米糧川”的口號,在報上級部門批準后,決定在臨近的晉江縣羅溪鄉(xiāng)烏潭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烏潭水庫。
為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從1958年7月開始,惠安人民從數(shù)十里外乃至百余里外的大山深處,自行準備鋤頭、畚箕和糧食(基本是地瓜干),來到修建烏潭水庫的工地。據(jù)統(tǒng)計,當年參加烏潭水庫建設的民眾有1.5萬人,其中,來自惠安的婦女群眾有1.3萬人之多。
工程草創(chuàng),條件簡陋,大多數(shù)人就在荒山野嶺、丘陵山地之中露宿。晚上,蚊蟲叮咬,攪擾得人們不能入睡。后來,工地上搭起草棚,住宿條件稍有改善,但是南方多雨,一陣風雨過后,草棚有的被風刮壞,有的接連漏雨,難以安身。更糟的是,建設大軍進場不久,適逢臺風暴雨、溪洪猛漲,工地附近的洛陽江水位迅速上漲,很快就越過堤岸沖進了工地。住地變成孤島,帶來的干糧吃完,又面臨缺少柴燒的困境……面對接二連三的困難,惠安娘子軍沒有退縮,她們克服了艱苦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落后的設備、技術條件等困難,靠著“現(xiàn)在苦一些,以后就不會艱苦了;現(xiàn)在還要吃地瓜干,以后就可以天天吃大米了”這樣樸素的感情,看似柔弱的婦女,發(fā)揮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沖天干勁。無論是挖土、挑土、打夯、推車、鋸木、打石、駕船,還是緊張的搶險,惠安婦女群眾都挺身而出,站在了最前沿。
1959年,為表彰惠安婦女戰(zhàn)天斗地建設水庫的功績,水庫正式命名為“惠女水庫”。1960年2月,水庫大壩工程竣工后,全國婦聯(lián)發(fā)來賀電表示:用“惠女”命名水庫是黨和人民對英雄的惠安婦女勞動功績的最高獎賞,是惠安婦女的光榮,也是全國婦女的光榮。
從1958年到1960年,以惠安婦女為主力軍的干部群眾憑借著“鋤頭、扁擔加番薯干”,在群山間修建起一座高52.5米,壩頂長350米、寬9米的大型水利工程,書寫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主要由婦女建成大型水庫的燦爛一頁,演繹了“萬女鎖蛟龍”的壯麗詩篇。
紅旗渠:重新安排河山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河南林縣(現(xiàn)林州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最普通的工具,劈開太行山的重巒疊嶂,引漳河水入林縣,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其事跡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林縣位于太行山東麓,受氣候、地形及地質條件的影響,林縣土薄石厚,自古以來就是嚴重干旱缺水的地區(qū)。據(jù)《紅旗渠志》記載,紅旗渠修建之前,林縣550個行政村中,307個村人畜飲水困難,100多個村的群眾要跑5公里以上取水。
1959年夏季,林縣縣委擴大會議提出了跨越太行山到山西截斷濁漳河,然后把水引進林縣,徹底改變缺水狀況的大膽設想。這個計劃得到了河南省委的支持,山西省委也同意了林縣人民的請求。
1960年2月11日,3.7萬名林縣民工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氣概,在上無寸物可攀、下無立足之地的半山絕壁上,向著太行山開戰(zhàn)了。3月6日到7日,林縣引漳入林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會上正式命名該渠為“紅旗渠”,即高舉紅旗前進。
工程上馬之初,正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困難的時候。上級對縣里明確表示,同意引山西濁漳河水修渠,但是要自己解決資金和糧食問題。林縣人民不等不靠,更沒有伸手向國家要投資、要材料,而是發(fā)揚自力更生精神,依靠集體力量自己籌劃,縣委書記楊貴把“自力更生、勤儉建渠”作為紅旗渠建設的基本方針,林縣人民喊出了蕩氣回腸的豪邁口號:“既然愚公能移山,我們修渠有何難。立下愚公移山志,決心劈開太行山?!?/p>
林縣人民修渠自備工具、自帶口糧、自建營房、自搭爐灶。各級施工組織自己制造、修理工具,堅持定額消耗,超用不補。紅旗渠建設資金不足,楊貴和縣委就組織3.1萬人分赴全國承攬工程,當年外出務工總收入達1800萬元,有效彌補了建設資金的不足。紅旗渠建設需要的水泥、石灰不夠,縣里就自辦水泥廠,就地取材燒制石灰。近4萬修渠大軍擺在總干渠上全線出擊,工程進展緩慢,就及時調整戰(zhàn)略,確定分段突擊,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
經過近8個月的奮戰(zhàn),林縣人民斬斷了45道山崖,搬掉了13座山垴,填平了58道溝壑,穿鑿了總長度600余米的7個隧洞,建渡槽、路橋和防洪橋56座,完成土石方445.65萬立方米,砌石42.86萬立方米,終于攔住了奔騰不羈的濁漳河。
一期工程初步告捷時,上級要求紅旗渠等工程必須暫停或下馬。為此,楊貴趕到地委,歷陳林縣缺水的歷史和建渠的進展,眾人被他深深打動。經過調查了解后,地委贊成紅旗渠工程繼續(xù)推進。長616米的青年洞,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洞中巖石非常堅硬,錘一次鋼釬只能在巖石上留下一個白印,沒有大型施工機械,真是難上加難?!笆^再硬,也硬不過我們的決心,就是鐵山也要鉆個窟窿!”300余名青年勇挑重擔,在苦戰(zhàn)17個月后,終于鑿通青年洞。此后,林縣人民又經過4年苦戰(zhàn),于1965年4月5日實現(xiàn)了總干渠通水,千百年來,林縣人民渴望水的夢想,終于得以實現(xiàn)。
一個個普通的林縣百姓,推著小車,趕著牛車、馬車,拉著自帶口糧、工具,浩浩蕩蕩開往太行絕壁之上。頭上是巨石嶙峋,身下是萬丈深澗,他們靠著原始的鍬、鎬、镢、鐵錘、鋼釬一點一點劈開太行。他們以人力所能達到的極致與大自然抗爭,涌現(xiàn)出一個個令人感動的英雄模范。
在修渠過程中,有的黨員推遲婚期,有的干部動員全家,父子上陣、夫妻攜手、三代同行比比皆是。為了支援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河南省軍區(qū)向工程指揮部捐贈了十幾輛卡車和3000多根優(yōu)質鋼釬,同時動員數(shù)萬名民兵投入修渠戰(zhàn)斗。除險隊長任羊成在一次除險過程中一塊碎石砸在臉上,門牙被砸掉插入舌頭里,嘴里流血不止,臉腫起來了。他從腰里掏出鉗子,伸進嘴里,一下子拔掉了砸壞的3顆門牙,忍著劇痛又繼續(xù)干了6個小時。工地上,黨員干部總把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留給自己,領取給養(yǎng)物資時卻默默把群眾推到前面。定修渠任務,黨員干部先實驗,再給群眾定指標:黨員干部修5米,群眾修4米。領取糧食補助,條件好時,群眾每人每天兩斤,黨員干部1斤半;條件差時,群眾每人每天1斤2兩,黨員干部只有8兩。為補充糧食不足,他們上山采野菜,簡單拌一下便用來充饑。
1966年4月,紅旗渠總干渠和三條干渠全線通水。1969年7月,紅旗渠工程全部建成。全縣55萬人先后有30萬人參與其中,先后有81位干部群眾為修渠獻出了寶貴生命。此后,林縣人民又進行支渠配套、總干渠加高加固,直至1974年8月,紅旗渠全部竣工。林縣人民“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宏偉愿望終于實現(xiàn)。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總干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墻高4.3米,全部開鑿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艱險,被譽為“人工天河”。從總干渠、干渠,到各支渠,枝枝蔓蔓,密密匝匝,幾乎覆蓋整個林縣。修渠前,林縣的水澆地只有不到兩萬畝。紅旗渠建成后,灌區(q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紀錄片《紅旗渠》的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傳遍大江南北。林縣人民培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鐫刻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史冊上,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厲家寨、沙石峪、惠女水庫、紅旗渠,這只是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中國生產建設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人民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昂揚斗志,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工程建設奇跡。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今天,我們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不竭力量,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