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敏
近日,沈陽網紅“王澄澄”(真名王某澄)因在視頻平臺發(fā)布其與身著警禮服的父親合影視頻以及利用直升機為背景的視頻引發(fā)熱議。與此同時,其憑借自稱以500萬元原始資金“白手起家”,4年間積累上億身家,坐擁豪車豪宅等博眼球的字眼,試圖立起的“正能量富豪”人設,也遭到公眾質疑。
鑒于王父的警察身份,公眾提出“白手起家500萬元資金來源是否正當”“4年間憑借奶茶店收益是否足以積累上億身家”以及“租借直升機過程是否存在特權”等問題,流傳“一分未花趙德漢,白手起家王澄澄”的調侃,卻被王某澄回懟“是你們太酸了”。
在輿論發(fā)酵之時,沈陽市公安局很快就此事件作出通報,除了表明王父王某江的退休警察身份,還指出其在職期間“已按規(guī)定將女兒王某澄創(chuàng)業(yè)經商情況進行了報告”。對于違規(guī)向王某澄提供拍攝所用民用直升機的相關公司人員,通報亦表明已作出相應處理。
王某澄也悄無聲息地刪掉了視頻,注銷了賬號。隨著互聯網的記憶沖淡,一個網紅“曇花一現”的故事終究會從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中逐漸消失。只是令人唏噓的是,作為曾經締造“創(chuàng)富神話”的優(yōu)秀返鄉(xiāng)青年,面對這些“小風浪”,她無法自圓其說、自證清白,只留下一句“清者自清”便匆匆“逃離”網絡。退網前,她仍然不理解自己為何成為眾矢之的。
其實,在這件事中激起漩渦,但從頭至尾沒有發(fā)聲的王某江,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回答女兒這個問題。
王某江曾是一名公職人員,而且是身份標識很強的警察,他應該在管好自己的同時,管束好家人。這種管束不只是要求嚴守法律、紀律、政策底線,還包括道德底線。
網絡“炫富”是一種通過夸富式的炫耀意圖博得社會大眾艷羨的行為,炫富者往往帶著“高人一等”的觀念宣傳自身社會地位,以獲得自尊和精神滿足。不管是包裝出來的人設,還是貨真價實的富豪,作為領導干部家屬,堂而皇之地宣揚攀比、炫耀的價值觀,本就會傷害群眾的感情。更何況,不合常理的表象之下的確可能存在權力尋租和不正當利益,不能怪網友“太敏感”。王某澄想表達所謂的“正能量”,自然會被解讀為一種“偽正能量”。
伴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炫富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選擇以如此高調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就必然要做好接受公眾監(jiān)督的準備。不過,有種種“翻車”教訓擺在眼前,無不告誡網紅們“走紅有風險,炫富須謹慎”。這些網紅炫富的背后,其家人往往扮演了某種助推器的作用。
2020年10月,富二代網紅曹譯文在視頻中聲稱要隱瞞自己的身份,化身“搬磚小妹”去自家工地體驗打工,而事實上,視頻里的曹譯文始終保持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言語充滿諷刺,爆出“金句”:“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曹譯文還在視頻里曬出了自己賬戶的千萬元余額,卻被網友扒出其曾疑似詐捐等行為。光鮮背后的種種丑態(tài)疊加,引發(fā)網友眾怒。后來,其父名下的企業(yè)被爆出涉多條法律訴訟。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zhí)行,曹譯文也被指是“老賴”,其人設徹底“翻車”。
父母潛移默化傳遞了錯誤價值觀,很可能會影響子女一生。近年來發(fā)生的種種“坑爹”“坑媽”事件,也無不把錯誤源頭指向這些“爹媽”。
對王某江父女來說,此事絕不是一場短暫的風波,公眾對于真相的追問并不會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