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fā)展評價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運用幼兒發(fā)展評價手段,可以及時分析幼兒發(fā)展狀況,針對每個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培養(yǎng),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于幼兒剪紙活動評價的一些思考
剪紙活動不僅可以發(fā)展幼兒的手指靈活性,還可以讓幼兒的智力得到提升,在藝術上得到了熏陶。2018年北京市通州區(qū)臺湖鎮(zhèn)臺湖中心幼兒園把剪紙活動定為園所的特色活動,通過前期3年的開展,我們已對幼兒的剪紙教學過程和幼兒的學習方式有充分的了解,在幼兒剪紙活動的評價上,我們也在不斷地研究。
教師掌握正確德評價方法,可以有效鼓勵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勇氣。但在評價的實施過程中,因教師的評價方法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評價應當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綜合采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對幼兒進行評價。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和發(fā)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jù)?!薄毒V要》中的這段話,指出了教育活動中正確評價幼兒的目的,說明了教育評價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
在剪紙活動中正確評價幼兒的方法
《綱要》指出:“全面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在日常生活與教育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方法進行評價,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xiàn)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的比較?!边@段話說明了正確評價幼兒的方式方法。這里結合我的觀察,舉幾個例子。
一是剪紙教育活動中,應當注重靜態(tài)評價與動態(tài)評價相結合。 在《剪紙——小蝸?!返慕逃顒咏Y束后,教師進行活動小結,評價所有參與的小朋友說:“小朋友今天剪得真好,通過活動我們知道了小蝸牛的樣子、形狀、生活方式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等,活動時大家都能專注地剪紙,并且大膽發(fā)言說出自己是用什么樣的方法?!边@種評價方式是對所有參與小朋友的總評價,是一種靜態(tài)的評價。在剪紙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作適當調整,不僅對幼兒的活動結果進行評價,還應使評價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活動過程,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進行,使之成為動態(tài)評價,通過評價給予幼兒支持和援助。例:在問到“蝸牛是什么樣子的?”“像輪子一樣的形狀”“像旋轉的風一樣”,孩子們的意見很多,有各自的想法,我及時地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就是動態(tài)的評價,會使孩子們獲得喜悅感。
二是在剪紙教育活動中,避免一味地單一評價和“正面”評價。如在活動中出現(xiàn)了教師表揚過多,以至于忽視了教學評價與幼兒全面發(fā)展相結合,使評價失去了針對性,影響到幼兒受挫力的培養(yǎng)。如果一個人只想聽好話,只想得到表揚,不能承受批評又怎能不斷獲得進步和發(fā)展呢。如:在剪紙活動《小籃子》的活動中,孩子隨意地進行剪紙,而沒有對籃子進行觀察,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手摸摸籃子,然后再進行表達。教師應當注意的是,在進行負面評價時,“批評時機”的把握以及如何在批評后給予幫助,戰(zhàn)勝困難,建立自信等等。
三是不否定幼兒的作品,要尊重孩子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tài)度,教師的愛最具吸引力,它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因此,對于孩子的作品,教師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更多的應是鼓勵與建議,最忌否定幼兒的作品。 一次,孩子們剪《老虎頭》時有一幅剪紙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幅剪紙線條粗糙,布局凌亂,無技巧可言,不僅如此,整幅剪紙上還覆蓋了一層非常凌亂的線條。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進行剪紙,突然,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你剪的是什么呀?真難看!”只見一名幼兒聽后滿臉羞澀,非常傷心,低下了頭。這時,我走過去說:“呦,這小老虎頭發(fā)還真漂亮,要是再有幾個好朋友就更好了!”幼兒馬上高興起來,又連著剪了幾只老虎頭貼在了紙上。教師的一句話不僅使幼兒在良好的情緒下完成了作品,而且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給予了保護和鼓勵。幼兒年齡雖小卻有自尊,教師不應以個人的好惡來評價幼兒的作品,更不能輕易否定幼兒的作品。
(文/ 路進英 張京)
剪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因其形體鮮艷、造型多樣,以及簡潔、便利的用具和材料,非常符合于幼兒所掌握的藝術特性,而學會剪紙不但可以提升兒童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鍛煉兒童的耐性與細致,增強幼兒的控筆力量,還可以鍛煉兒童對剪紙這一民俗藝術的認識與理解力。孩子們通過將一張張色彩鮮艷的紙張剪出各種形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然而在剪紙活動中教師比較關注對中、大班幼兒的剪紙活動的指導,而忽視了小班幼兒。在小班,應該側重于引導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認知與興趣,因此本文根據(jù)長期的實踐經(jīng)驗,對怎樣提升小班幼兒的剪紙技能進行了總結。
激發(fā)幼兒對剪紙的興趣
營造剪紙活動環(huán)境的氣氛,調動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營造濃厚的剪紙活動藝術氣氛。通過開展剪紙活動,使孩子體驗、了解剪紙活動創(chuàng)作中的美感,發(fā)掘孩子對美的敏感度,激發(fā)孩子對剪紙活動的熱愛。比如:在孩子天天經(jīng)過的樓梯間的墻上粘貼民俗特點十足的剪紙活動藝術作品;在班級內(nèi),可貼上孩子的剪紙作品,和同伴溝通自己對剪紙活動的認識。讓孩子在觀看、操作、互動的過程中身臨其境,以此激發(fā)幼兒想去嘗試、想去探索、想去創(chuàng)造的心理。
鼓勵幼兒先玩撕紙,再玩剪紙
作為小班幼兒,3歲接觸剪刀是有些過早,這里的過早不是年齡小,而是經(jīng)驗不足,為此需要先專門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控制能力,所以我選擇從撕紙開始。撕紙首先不需要工具,相比剪紙更為簡單,而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班上學期,我們根據(jù)小班幼兒無意意識的思維特點,鼓勵幼兒撕紙,就是先看幼兒撕出的紙張像什么,再給它命名,以激發(fā)小班幼兒的撕紙興趣。之后隨著進展,我們以情景引導的方式鼓勵幼兒為小動物做米飯(撕成小塊)、做面條(撕成長條),在過渡時間和區(qū)域中的美工區(qū)都能看見幼兒自主選擇撕紙的場景。隨著幼兒撕紙能力的逐漸提升,小肌肉控制的日益精確,我們決定嘗試引導幼兒開始使用剪刀。
“轉紙不轉剪刀”的方法是幼兒剪紙初期必須要掌握的,通過剪“小蛇”“長壽面”等一些簡單的活動,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剪曲線的方法,通過探索了解基本的剪紙技能——“轉紙不轉剪刀”,教師再適時總結,提升幼兒對剪紙技能的掌握,從而將幼兒實踐的經(jīng)驗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離不開多樣的剪紙花紋。幼兒常用的剪紙花紋有三角紋、水滴紋、柳葉紋、鋸齒紋等。在幼兒剪具體復雜輪廓前,引導幼兒掌握簡單的剪紙花紋,然后再剪簡單的物體輪廓,并用剪紙花紋進行裝飾。如在“剪小魚”活動中,幼兒先掌握簡單的剪紙花紋,然后再剪具體的小魚,最后使用剪紙花紋裝飾小魚的身體。
正向評價,樹立幼兒自信心
注重過程,是指練習剪紙的目的,并非一定要小朋友創(chuàng)作出什么高水平的藝術作品,而只是通過活動,鍛煉小朋友的耐性,發(fā)展小朋友的小肌肉,以及提升小朋友的空間感等。評價時,要觀察小朋友們在剪紙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進步了多少,積極鼓勵。假如僅僅單純地告訴孩子怎樣創(chuàng)造一個作品,怎樣布局這個作品,那么教師們看見的只會是幼兒們無動于衷的表情。只有讓幼兒大膽探索,大膽動手創(chuàng)造,幼兒才會保持高水平的積極性。對于作品的好壞,當幼兒們在感受、嘗試以后,很自然地就會知道結果。幼兒提高的過程可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關注創(chuàng)作的成果,要用一個傾聽、接受的心態(tài)去引導幼兒,主動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創(chuàng)意,對于幼兒的創(chuàng)新更要予以引導與幫助。
期待著我們的幼兒不僅可以在室外歡快地玩耍,還可以靜下心來坐在桌旁專心致志,大膽嘗試。讓傳統(tǒng)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在幼教領域中充分地發(fā)揮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讓其在幼兒素質教育中常開不敗,讓幼兒在兒童藝術教育領域中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
(文/ 路進英 魏征 胡泊)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重視,剪紙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獨特的價值。它是中國,也是世界的藝術珍寶。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要從娃娃抓起,在學前階段開設適合園所發(fā)展的園本剪紙教育活動,可以激發(fā)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喜歡,讓剪紙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剪紙理念
剪紙是我國流傳了數(shù)百年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qū)臺湖鎮(zhèn)臺湖中心幼兒園積極開展剪紙教育活動。隨著近些年對剪紙游戲的不斷探索、研究以及親身實踐,我們對于剪紙教育的觀念已逐漸更新。
親近自然,生活剪紙 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兒最容易接觸和觀察到的,是兒童剪紙藝術的源頭,蘊藏著豐富的剪紙資源。孩子們在生活中每天會發(fā)生很多事情,鼓勵孩子們用剪紙的方式去記錄生活,尤其是選擇大自然和生活中幼兒最常見和最喜愛的題材,更容易被幼兒接受,也更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
自主探索,快樂剪紙 在剪紙教育中應力求創(chuàng)設適合兒童的剪紙活動,讓自由、隨意、審美、創(chuàng)造與孩子相伴,讓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在兒童的世界中煥發(fā)出動人的光彩。只有喜歡,幼兒才會樂意去思考,主動地去探索,投入地去表現(xiàn)。
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意剪紙 剪紙活動中我們最重要的是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剪紙教學中,力求凸顯剪紙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鼓勵幼兒自主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在剪紙活動中,鼓勵孩子們將剪紙與線描寫生、創(chuàng)意色彩等表現(xiàn)方式相結合,自由表現(xiàn)。在材料的選擇上除了大紅紙張和A4紙,還可以增加宣紙、牛皮紙、瓦楞紙、硬紙板、樹葉等材料,多元的選擇讓孩子們在剪紙活動中感受剪和創(chuàng)作的樂趣。
剪紙內(nèi)容
在剪紙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上,我們結合剪紙理念選擇題材,并在剪紙內(nèi)容設計中支持幼兒親身感知、實踐體驗,將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作為剪紙活動的準則。
最美四季 大自然四季輪回,色彩、形態(tài)變換無窮,四季中動植物具有生動、趣味的特點,蘊含豐富的藝術教育契機。通過開展最美四季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通過多種感官,讓幼兒去看、去聽、去觸摸,感受大自然的變幻,感受大自然的美,進一步了解大自然與人的和諧關系。支持鼓勵幼兒用剪紙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節(jié)日慶祝 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的產(chǎn)物,具有時代的烙印。節(jié)日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傳,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明遺產(chǎn)。在節(jié)日慶?;顒又?,抓住節(jié)日、風俗的顯著特點和蘊含的教育價值與契機,以剪紙為依托,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地表達自己對節(jié)日的理解與熱愛。
趣味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里有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還有增長智慧的小知識。故事能把深奧、抽象的人生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將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理解能力,抓住故事情節(jié)及表現(xiàn)內(nèi)容,我們創(chuàng)設了“趣味故事主題”剪紙,將故事與剪紙結合,讓幼兒在剪紙的過程中感悟故事的深刻意義。
社會實踐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期,在幼兒眼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會為幼兒提供了自然的學習環(huán)境,“實踐”賦予了孩子探索學習的途徑,大自然、大社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是多元的、廣博的。臺湖中心幼兒園地理位置擁有得天獨厚的社會人文藝術資源,周邊有臺湖濕地公園、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臺湖美術館、臺湖圖書城等等,幼兒園帶領幼兒走進大劇院觀看剪紙藝術、觀看皮影戲;走進美術館領略藝術的氣息;走進圖書館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開展遠足活動尋找?guī)в屑艏堬L格的路標和提示牌,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幼兒的藝術實踐提供可參考的生活素材。活動后教師根據(jù)實踐活動開展剪紙活動。
中國有句成語叫“心靈手巧”,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奔艏堄螒蚰芘囵B(yǎng)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空間建構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新時代的幼兒剪紙教育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關注個性發(fā)展,以剪紙為載體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文/ 王夢偉 李華蔚)
三月份,迎春花開了,玉蘭花開了,小姑娘們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大一班的孩子們正在用剪刀設計各種花衣裳。嫻雅是個愛穿裙子的小姑娘,她在剪紙的時候,先用折扇子的方法把紙折了起來,然后再剪愛心等花紋進行裝飾,一件立體獨特的裙子讓我們眼前一亮!
看到嫻雅的作品,孩子們的興趣更加濃厚了,他們不僅僅局限在衣服上,還自發(fā)地去嘗試剪生肖、恐龍、天馬……在剪十二生肖小猴子的時候,我們班的田寶貝用粉色的彩紙剪了一個指甲蓋那么大的桃子粘在猴子的手中,他說因為孫悟空喜歡吃蟠桃!在剪紙的過程中,我們還對活動做了延伸,開展了剪影子游戲。孩子們用黑色的卡紙剪出輪廓,然后用各種顏色的彩紙剪出花紋進行裝飾。皓皓喜歡恐龍,糖糖喜歡上了馬戲團的大象……這種剪影子的創(chuàng)作形式,極好地幫助孩子們感受并表現(xiàn)剪紙夸張的造型特點。
隨著班級“講故事大王”活動的開展,孩子們想到用剪紙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故事畫面,剪紙故事越來越精彩了。
我們在開展《新水先生的奇妙旅程》活動中,淅淅小朋友在講述她的創(chuàng)編時是這樣說的:水先生來到了大海,遇到了美麗的美人魚小姐。水先生和美人魚小姐在玩潑水游戲,美人魚小姐把頭扭到了后面,因為水都跑到了她的眼睛里。在畫面中,美人魚小姐的頭是看向后面的。這給了教師很大驚喜,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剪紙的時候是有自己的想象的,他們不僅在頭腦中想象相應的畫面,還能準確地用剪紙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在以后的剪紙中,孩子們在用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時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在講成語活動中,孩子們不再滿足于講的層面,還要用“剪成語,猜成語”的形式進行比賽。孩子們都躍躍欲試地用剪刀剪成語,他們放學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聽故事、看圖書,來到幼兒園開始剪,剪出來后再讓小朋友一起猜一猜??粗⒆觽儗W?、開心的樣子,教師們也感受到小小的一把剪刀、薄薄的一張紙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窮快樂!
剪紙活動在班里熱火朝天地開展著,與此同時,《凱叔講西游》也在班里刮起了一陣熱浪。孩子們興奮地談論著孫悟空的高超本領,手舞足蹈地模仿西游英雄?!段饔斡洝返闹覍嵶x者糖糖小朋友在美工區(qū)自己剪了一個手拿金箍棒的孫悟空之后,“西游熱”就席卷了大一班!
由于畫面感較強,孩子們會自己先拿廢舊紙張練,覺得自己滿意了再拿彩紙剪。遇到不會剪的時候會自己拿筆在一旁畫一畫,或者用剪刀頭在彩紙上比畫比畫。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一次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折服。在剪《三打白骨精》的過程中,白骨精變幻成小姑娘、老奶奶和老爺爺?shù)臉幼域_唐僧和八戒。孩子們提出問題:老師,白骨精變幻出來的人怎么才能讓沒看過《西游記》的小班和中班的弟弟妹妹知道它是白骨精呢?作為《西游記》資深讀者的糖糖小朋友說:“可以一半剪成白骨精的臉,一半剪成人的臉。”這個辦法得到了全班的認同,并在以后的西游記故事中凡是出現(xiàn)了變化的場景,孩子們都喜歡用這個方法進行表現(xiàn)。浩浩在剪龍宮借寶一回時,加入了海星、水母等海洋生物,他可是一個十足的小動物迷呢。在剪真假美猴王時,雨辰告訴我:“老師,我在剪孫悟空和六耳獼猴時用的是對稱剪,因為他們都一樣!”真是聰明的孩子們呀!在表現(xiàn)唐僧看到孫悟空打死人很傷心生氣的時候,糖糖并沒有剪唐僧的臉,而是直接剪出來五根手指,表示唐僧很難過,不想看到孫悟空,用手捂住了眼睛和臉??矗『⒆觽兊膬?nèi)心世界是如此豐富,他們會關注唐僧帽子上的圖案,會發(fā)現(xiàn)觀音后面的光環(huán),會思考蝎子精的尾巴怎么繞個圈去攻擊人……
一把把剪刀,一幅幅作品,一顆顆美好的童心,讓我們看到了幼兒園孩子的專注、耐心、成長與快樂!
現(xiàn)在,大一班的孩子們已經(jīng)成為一名驕傲的小學生了,和孩子的媽媽聊天時,媽媽十分感謝幼兒園開展的剪紙活動,并表示孩子們現(xiàn)在還愿意剪一剪,當人問起之前的作品,孩子都會驕傲地說是在幼兒園學到的!媽媽告訴我們孩子們不僅剪紙很專心,在學習和游戲中也十分專注!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看到我們的教育對孩子今后生活和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心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又怎么是語言能夠表達的呢!
一把剪刀,一個世界,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夠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充滿智慧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文/ 王頌歌 劉夢)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臺湖鎮(zhèn)臺湖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