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釗
一、引言
讓我們先從一個實例說起,美國一家汽車公司在一年內接連發(fā)生汽車發(fā)動機部件被盜案,前后損失達一百萬美元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起內盜案件公司邀請了美國國際筆跡學會咨詢處主任安德烈·麥克尼克拉協(xié)助調查此案安德烈首先讓公司職員將自己對此案可能了解的任何情況都寫一份書面材料這樣,他對所有職員的筆跡進行分析,使疑點集中到該公司一位副經(jīng)理身上此人的筆跡特征表明,他是一個有偷竊行為習慣的老手,且善耍詭計而又極具心機筆跡特征還反映出,他在書寫這份材料時,心神不安,有故意偽裝筆跡的特征于是,這位副經(jīng)理受到了跟蹤監(jiān)視沒過多久,他就由于私自賣贓物而被當場逮捕。
我們知道,人的穩(wěn)定型行為,比如言談舉止、處理問題的方式等等,都表現(xiàn)出人的個性特征。就像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不同一樣,我們每個人的筆跡也不相同。
從一個人的字跡我們大致可以分析這個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剛強的人一筆一劃都顯得干凈利落、方正堅硬;而性情軟弱的人,則字體就相對無力、柔弱得多。這其實并不玄,筆形分析在我國古已有之。西漢文學家楊雄就曾說:"書,心者也。心畫形而人之邪正分焉。"
筆跡分析已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如招聘、升學、擇業(yè)、司法鑒定等各方面均可見其蹤跡。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就曾說:“筆跡學是心理學的最高境界。”
另外,筆跡心理學家還認為筆跡與心理健康之間也有著顯著的聯(lián)系。他們通過分析字的力度與斜度、字體與字結構、空格與空白、簽名風格等,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書寫者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早在1980年,美國的幾位筆跡心理學家通過私下的研究便發(fā)現(xiàn),里根總統(tǒng)筆跡下垂部分的結構特征有異常反應,從而推斷其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缺乏自制力等心理缺陷。1994年11月,里根果然被診斷為患上了早發(fā)性老年癡呆癥,由此證實了專家的推論。
近些年來,社會公眾對筆跡心理學展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興趣,希望更加深入了解這方面知識,研究者也正在積極地使用更為科學的方法來探討筆跡與人格兩者關系。筆跡心理分析類似一種心理投射分析技術,通過對人日常書寫筆跡的分析,可以從中看出其人格特征,從而可以在短時間內比較全面地了解一個人
二、在人力資源中運用筆跡分析技術的心理依據(jù)
而在人力資源中,筆跡分析之所以受到歡迎和好評,主要是由于筆跡分析技術具有簡捷、方便、準確性高、個性化強的特點。與其他測評手段相比,筆跡分析更能準確地測試出應聘者的自然屬性和隱性特征。其他種類的測評方式必須由本人答題,測試的準確性依賴測評工具的信度、效度以及個人答題的誠實性和準確性,但是在招聘或選拔這種特殊情境下,候選人為了競爭到其所希望的職位,會只選擇他認為有利于其個人的答案而不如實回答,從而使得測評的結果遠遠高于其本人的實際水平。相對客觀的、充分的筆跡材料,為相對準確地分析候選人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證。
根據(jù)客戶的不同需求,會設計相應的筆跡分析內容。針對企事業(yè)單位,分析的內容與人才測評的內容相似,主要按照職位要求的內容進行評價。如某單位需要招聘一位有宏觀把握能力、有魄力、有開創(chuàng)能力的人做某部門的負責人,筆跡分析將針對上述要求作出鑒定,并根據(jù)其他素質,作出候選人是否符合此職位的建議。在設定好相應的分析內容后,可利用特征法、測量法、直覺感知法、望氣法、比較法、形與態(tài)結合法、類推法、微觀到宏觀分析法、宏觀到微觀分析法、綜合法、軟件測評法等方法,對各項分析指標進行評定。特征法是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七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組成:1.書面整潔情況;2.字體大小情況;3.字體結構情況;4.筆劃輕重情況;5.書寫速度情況;6.字體平直情況;7.通篇布局情況。通過這七個方面的全面審視,來推斷人的性格特點和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性質。舉例說明如下。如果字大而有力,平穩(wěn)而疏朗,說明自信心很強、性格剛毅、喜歡冒險、做事積極、冷靜果斷、很有開拓能力,工作作風是大刀闊斧的。書寫者可以做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如經(jīng)商、做部門負責人或獨當一面的工作。如果字小而有力,字體工整而不潦草,那么表明書寫者有著較強的專注力和觀察力,思路清晰,看問題比較透徹,工作有耐心并注重效率。可以嘗試會計、統(tǒng)計、幼兒園老師、護士以及其他需要耐心和專注方面能力的工作。如果字體筆畫開張,末筆向外,筆勢靈活,圓角較多,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靈氣,那么,書寫者的性格是外向的,活潑、開朗、喜歡交際、為人隨和,討人喜歡。他可以嘗試公關、推銷、售貨員、營業(yè)員、導游等經(jīng)常與人打交道的外交性較強的工作。如果字筆畫齊全,字體端正,結構嚴謹,行向平穩(wěn),說明書寫者是一位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冷靜、謹慎、克制、誠實、穩(wěn)重、辦事有條不紊的人。他可以嘗試教師、編輯、科研、制圖設計、律師等工作。如果字筆畫松散,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都比較大,那么,書寫者是以發(fā)散思維為主的人,工作積極主動,愛打破常規(guī),并時常有一些新主意、新辦法。他比較適合的是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而工作環(huán)境相對寬松、自由的工作,比如某些事業(yè)單位的研究工作、某些公司的業(yè)務員等。不同筆跡因素如字體大小、力度、速度、結構等的組合,會有不同的筆跡風格,在此不可能一一詳述。以上的筆跡特征、性格特點與職業(yè)選擇,只是根據(jù)一些突出的筆跡特點而做的一種靜態(tài)處理,在具體的職業(yè)選擇中,還需要做更全面的考慮。
三、筆跡分析在人力資源中的應用
(一)招聘傳統(tǒng)的招聘主要通過筆試、面試、體驗等幾個特定的程序進行,盡管筆試的內容、面試的技巧在不斷改進,但離完全令人滿意的程度還有一定距離,尤其在目前人才競爭激烈,各招聘單位對應聘人員素質要求比較高的情況下,能否招到最合適的人選,關系到招聘單位的興衰。在這種情況下,筆跡分析則可以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
(二)選拔、任用與合理配置筆跡分析在選拔、任用中的作用,是根據(jù)職位的要求鑒定候選人各方面的素質是否適合崗位要求,為組織提出參考意見,特別是針對人員在合理配置方面的特殊要求,發(fā)揮獨特的作用。一些筆跡分析案例表明:那些性格、能力得以互補的領導班子比較團結一致,團隊精神比較強;而那些性格不相當,雖都具有很強能力的領導班子,容易出現(xiàn)各種矛盾沖突,造成領導班子不團結甚至渙散的局面。
(三)考核,筆跡分析在考核中主要用于成績不理想的后進人員,通過對這些人員進行筆跡分析,找出其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其長處是否得到了發(fā)揮,并提出指導性意見,為后進人員以后有針對性的培訓、能力開發(fā)、調換工作崗位提供參考依據(jù)。
四、結論
總的來說,筆跡分析已經(jīng)進入了人才素質測評領域。筆跡分析是否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爭議非常大。但是,勿庸置疑,筆跡分析在我國人事管理與人才開發(fā)方面的應用一定會得到大力的發(fā)展,盡管目前我國筆跡分析的總體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熱愛筆跡分析的專家學者大有人在,并已呈蓄勢待發(fā)之勢。筆者相信,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以及人們對筆跡分析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必將使筆跡分析產生快速的發(fā)展。筆跡分析在我國人力資源方面的實際應用已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