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拉·門德斯 克萊爾·格魯 丹·柯林斯
全球每年有5000億只僅使用過一次的塑料袋被拋棄,每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時間僅為12分鐘。然而,地球需要1000年來降解這些塑料袋。按照這個速度,到2050年時,將有120億噸塑料垃圾堆積在地球表面。
但是,希望還是有的。2018年,127個國家開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2019年,170個國家加大了對塑料的限制力度。世界各國紛紛采取各類措施,投身到抗塑之戰(zhàn)中。
哥斯達黎加減少塑料垃圾的決心十分堅定,這個中美洲國家是首批投身于一次性塑料垃圾清除行動的國家之一,清除對象包括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一次性餐具等。為了讓環(huán)保項目順利進行,當?shù)卣雠_了若干激勵政策,支持企業(yè)落實環(huán)保措施,并投資研發(fā)可重復(fù)使用的替代品,比如木薯制成的環(huán)保袋、甘蔗制成的環(huán)保餐具等。哥斯達黎加政府的目標是,短期內(nèi),讓生物降解材料在所有包裝用料中的占比達到80%。2019年,哥斯達黎加榮獲“地球衛(wèi)士獎”,這是聯(lián)合國最高級別的環(huán)保榮譽。
六年前,危地馬拉的瑪雅村落圣佩德羅–拉拉古納,發(fā)起了反一次性塑料袋運動,推動國家出臺了第一部關(guān)于一次性塑料的法規(guī)。危地馬拉政府為居民提供了可重復(fù)使用或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比如橡膠購物袋與橡膠購物筐。同時,圣佩德羅–拉拉古納的村民采取傳統(tǒng)方法,使用大芭蕉葉盛裝肉制品,用布料包裹玉米餅等。在這個村落的影響下,危地馬拉其他地區(qū)的居民也紛紛效仿,開始摒棄一次性塑料制品。
墨西哥“生物階段”公司用牛油果核制成的餐具
墨西哥全國上下都籠罩在“減少塑料垃圾”的緊迫感之下。2018年,南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出臺法規(guī),致力于減少一次性塑料垃圾,并鼓勵使用本土產(chǎn)品代替一次性塑料,比如以龍舌蘭植物纖維制成的吸管,以牛油果核制成的餐具等。截至目前,墨西哥超過85%的州都已禁用塑料袋。墨西哥城自2020年實施禁塑令后,用于包裝谷物及香料的傳統(tǒng)錐形紙筒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安提瓜和巴布達,于2016年開始禁止商家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為了減輕居民負擔,政府減免了環(huán)保產(chǎn)品的稅費,尤其是竹制品、紙制品、甘蔗制品及土豆淀粉制品。而且,政府會在超市中免費發(fā)放由當?shù)夭每p縫制的環(huán)保購物袋。
牙買加的椰殼碗賦予了椰子第二次生命。
三年前,牙買加停止了塑料袋與塑料吸管的進口、生產(chǎn)與流通。去年,當?shù)卣?guī)定禁止商家在果汁包裝上貼附吸管。與此同時,當?shù)仄髽I(yè)也推出了各類環(huán)保產(chǎn)品,比如竹制餐具、椰殼碗等。
在秘魯首都的一片龐大住宅區(qū),當?shù)厝搜芯砍隽私鉀Q塑料垃圾和耕地面積不足的好辦法——把塑料瓶做成栽培盆。利馬圣地亞哥德蘇爾科區(qū)人口有35萬,該區(qū)環(huán)保項目的負責人克里斯·科爾特茲說,在塑料瓶側(cè)邊剪個洞,倒掛起來,裝滿泥土,栽培盆就做成了。
塑料栽培盆的體積足夠種植生菜、菠菜、甜菜或一根紅菜頭、小蘿卜、胡蘿卜。這些塑料瓶的底部打了孔,另一只瓶子的瓶口可以插進去,擰緊瓶蓋就能將它們連接起來,一列最多七個,掛到墻上便是垂直農(nóng)場了。
在“氣候之聲”生態(tài)公園里,坐落著利馬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回收工廠。工廠700米長的外墻上掛著22萬多只重復(fù)使用的塑料瓶。科爾特茲不放過墻壁的任何角落,最大化地利用園藝技術(shù),節(jié)省了水資源和種植空間。每隔幾周,這座垂直農(nóng)場就能收獲不少蔬菜。工作人員會把蔬菜捐給當?shù)厥┲鄨?,為居民提供便宜的飯菜?h3>| 法國:推行生物塑料 |
2022年1月1日,繼塑料餐具、塑料吸管、棉簽等制品之后,法國的蔬果塑料包裝及快餐店套餐附贈的塑料玩具也被正式并入禁止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列中。商家提供的替代品以一種叫作“生物塑料”的材料制成,它雖具有塑料的特性,但從理論上來說更加環(huán)保。
塑料栽培盆的體積足夠種植生菜、菠菜、甜菜或一根紅菜頭、小蘿卜、胡蘿卜。
法國超市提供的購物袋大多是以玉米為原料的生物塑料袋。
綠色環(huán)保袋是盧森堡家庭常用的購物袋。
生物塑料分為兩種:生物基塑料及生物降解塑料。前者由可再生的生物原料組成,如土豆、玉米、甘蔗、木薯等。法國政府規(guī)定,生物原料比例達50%的制品才能被稱為“生物基塑料”。
但是,生物基塑料不一定是可生物降解的,而生物降解塑料卻可以是生物基的,后者由石油、天然氣或碳構(gòu)成,就像普通塑料一樣。但這種材料與普通塑料的區(qū)別在于,它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降解,而普通塑料若要徹底分解,至少需要數(shù)百年。
2004年,盧森堡政府與管理塑料廢物的非營利機構(gòu)威盧克斯達成合作,推行綠色環(huán)保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在這個63萬人口的國家中,有超過60家零售企業(yè)參與了這項行動,減少的塑料袋數(shù)量超過11億只。
2018年,12家新西蘭企業(yè)決定在2025年前徹底摒棄一次性包裝,當?shù)匾恍┦称沸袠I(yè)巨頭也加入其中。2019年,新西蘭政府開始禁用塑料袋。今年,當?shù)卣畬⑦M一步強化禁塑令,禁令范圍將擴大至“含有塑料的一切制品”,比如一次性濕巾及外帶咖啡杯。
雖然有限塑法規(guī),但塑料袋在印度各邦仍屢禁不絕,尤其在疫情期間。有鑒于此,該國政府下定決心,于2022年7月起禁止絕大部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部分商家不得不進行調(diào)整,以配合政策,但也有商家早已作好準備。在喀拉拉邦,芭蕉葉本就是盛裝食物的傳統(tǒng)餐具;在拉賈斯坦邦,許多人會把穿舊的紗麗改造成包包,二次利用。此外,黃麻在印度分布廣泛,是代替塑料的絕佳材料。
泰國里姆平超市的芭蕉葉包裝廣告
2019年,里姆平連鎖超市憑借一項環(huán)保舉措聞名泰國。在超市的廣告圖中,芭蕉葉被用作產(chǎn)品包裝。雖然不少國家都以芭蕉葉作為包裝及餐具,但這是第一次有超市采取這種方法。2020年,泰國有75家大型零售商跟隨里姆平的步伐,停止供應(yīng)塑料袋。
巴厘島的“ 大山媽媽”公司為當?shù)嘏蕴峁┝司蜆I(yè)崗位。
2013年,巴厘島的一對年輕姐妹發(fā)起了“拜拜塑料袋”行動。她們以新穎的方式,說服了當?shù)卣扇〈胧?,減少塑料袋與塑料吸管的使用。這對姐妹讓模特穿上回收的塑料垃圾,走起了時裝秀;她們深入鄉(xiāng)村地區(qū),將村莊中的所有塑料袋清除干凈;她們還發(fā)起了一年一度的全島大掃除活動;此外,她們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yè)——“大山媽媽”公司,聘請島上的女性縫制環(huán)保購物袋。這對姐妹成了當?shù)氐沫h(huán)保領(lǐng)頭人,印尼政府借鑒了她們的做法,致力于在2025年前減少70%的塑料垃圾。
如今,在非洲的54個國家中,有34國已禁用了塑料袋。盧旺達在2008年率先實施了禁塑令。2019年,盧旺達又成為了首個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的非洲國家。不過,盧旺達的禁令并不是最嚴格的。在肯尼亞,進口、生產(chǎn)、售賣塑料袋的企業(yè)都將面臨3.6萬歐元的罰款,而個人使用塑料袋則面臨450歐元的罰款。此外,盧旺達政府強制要求全民每月大掃除,以延續(xù)該國“非洲最干凈的國家”稱號。
在烏干達,每逢下雨,塑料垃圾就會堵住下水道。菲絲·阿維科在坎帕拉的貧民窟長大,對她而言,傾盆大雨之后便是洪水來襲。她說:“人們習慣把塑料垃圾扔在水溝里,等到雨季,塑料瓶和塑料袋免不了會被沖到馬路上。”因此,在2018年,阿維科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女性共同推出了“改革非洲”項目,旨在將塑料垃圾改造成防水背包。
“改革非洲”項目的成員將收集的塑料垃圾改造成防水背包。
在項目中,一組女性從大街小巷和垃圾場收集塑料袋、塑料瓶,接著將它們洗凈、烘干,加工成類似皮革的防水材料,最后做成背包。她們平均每天生產(chǎn)約20個包,這些包會放在烏干達的六家精品店和“改革非洲”官網(wǎng)上售賣。
如今,這些防水背包走出了烏干達,來到了荷蘭、德國、英國和美國?!拔覀兊匿N售額比去年多了一倍?!卑⒕S科說。她準備開辦一家工廠,將硬塑料垃圾改造成釘子、花盆等物品,并開展宣傳活動,提升公眾環(huán)保意識。這對烏干達而言至關(guān)重要,畢竟這個國家只有1%的垃圾被回收。
奇索莫·利法最初是把塑料垃圾做成了犀牛雕像,后來又做了大象、獵豹和穿山甲雕像。這名27歲的小伙來自馬拉維布蘭太爾,兩年前開始收集塑料垃圾,他對街頭巨量的垃圾感到灰心喪氣?!拔也恢涝撛趺崔k,好在后來腦子里冒出了創(chuàng)作藝術(shù)品的想法?!彼f。
利法用垃圾堆里撿來的材料創(chuàng)作了動物雕像。
利法將塑料瓶、塑料袋軟化并模壓成動物形狀,然后再描畫和涂清漆?!叭藗儫崃业姆错懠钗依^續(xù)創(chuàng)作?!彼f,“我之所以選擇動物來創(chuàng)作,是希望人們關(guān)注非法盜獵活動?!崩ǖ牡袼茏髌芬呀?jīng)在利隆圭四季花園中心展出。他還將自己的作品出售,希望能夠改變?nèi)藗儗Νh(huán)境和野生動物的認知。
環(huán)保人士估計,馬拉維每年會產(chǎn)出7.5萬噸塑料,其中80%無法回收,只能被填埋。盡管政府針對制造、分銷和使用薄塑料出臺了禁令,但司法和執(zhí)法層面的不作為依然導(dǎo)致了塑料泛濫。
2014年,利法患瘧疾期間,他躺在床上開始畫畫,夢想著有一天能在城里開一所藝術(shù)學(xué)校?!芭c塑料打交道大膽又冒險,因為我們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彼f,“不過,我現(xiàn)在充滿了動力,我正在研究穿山甲等人們比較陌生的動物,我想讓公眾知道它們長什么樣。”
[編譯自《讀者文摘》法國版、
法國《解密世界》、英國《衛(wèi)報周刊》等]
編輯:侯寅